成都米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商服务。连日来,米井传媒的负责人刘逸永(化名)及其团队发现,有人假借公司的名义实施电信诈骗。“北京、陕西西安、山西大同、内蒙古呼和浩特......受害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被骗的最低金额是1000元,最高的达到了300万。”
张禹的报案回执。
目前,张禹已向西安市未央区明光路派出所报警。警方表示,该案件正在调查中。
“有人冒充我们的app搞诈骗!”
营业执照都是p的,被骗最高金额300万
对方向受害者发来的米井营业执照,经过记者与刘逸东等人的比对,该执照的许多细节与真实的不一样,为假。
通过刘逸永等人提供的图片、视频等材料,记者注意到,该app图标虽然使用了米井的官方logo,点进去后,页面却显示的是“抖音助力”“品牌助力”“娱乐应援榜”“人气点赞榜”等,和该传媒公司的主营业务似乎并无关联。
米井传媒前台。经比对,该logo与诈骗app的logo一致。(记者拍摄)
目前,刘逸永等人把已经得知的信息都搜集起来报给了警方。“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除了成都外,还有北京、陕西西安、山西大同、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的。他们中被骗的最低金额是1000元,最高的达到了300万。根据我们判断,大多是30-40岁年龄段的男性。”
很心痛,这是刘逸永听闻后的第一反应。“最开始,他们会给一些诱饵出来,打卡就能折现,没有任何门槛,一天能领金额几十到上百不等,参与者会本着‘薅羊毛’的心态继续下去。”
两天共获得300余元收益
“尝到甜头后,我以为找到了赚钱的路子”
受害者中,有人通过一些途径,找到了刘逸永的手机号,并打给了他。张禹就是其中一个。
张禹今年38岁,陕西渭南市蒲城县人,为了能打工赚钱,他和妻子来到西安租房居住。近年来,他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因为某些原因,他一直在还债。除了生活成本外,夫妻二人还要负担孩子上学的费用。他坦言,一年到头,自己和妻子也存不下来钱。
几个月前,张禹找到了一份推广银行收款码的工作,摆脱了以往“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但,一个月5000来块的工资仍然不够开支。张禹想赚钱的愿望愈发地强烈。
第二天,任务开始进阶,诱饵也变大了。“管理员在群里发了个链接,让我们下载‘米井app’。app里可以聊天,但只能在群里发言,或者私聊‘老师’,而不能添加群里其他人的好友。群里每天有4场助力主播的任务,任务需要抢。这些主播通常是颜值类,偶尔也有宠物类。”
“米井app”
发在群里的“主播助力”赚取现金奖励规则。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助力”,就是充值。“助力”一共8个档次,分别是充值100、300、500、1000、2000、4000、5000、8000元。任务是在抖音上给主播点赞、充币等。完成任务后,不仅会返还充值金额,可以另得30%-40%的奖励。“如果充了2000元,做完任务后,就能拿回2600-2800。”
张禹回忆,群里一共有2300余人,很难分清有哪些是“托”,哪些是真实的参与者。在开展答题发红包活动时,两分钟内能刷出6000条群消息。过多的信息,让张禹“头晕脑胀”。偶尔,他会捕捉到一些质疑的信息,但很快就会被其他消息顶上去。“如果在群里说了不好的话,可能会被禁言。”他猜测。
app内的聊天页面。
在消息的“轰炸”之下,张禹尝试性地充值了几次100元,均如愿得到了奖励。加上第一天薅到的“羊毛”,他一共获得了300余元的收益。他认为,这样的收益还不错。
一天内被骗18.5万
“大部分钱都是借的,不敢告诉父母”
开始做任务的第三天,张禹按捺不住了,他想试一次收益更大的“助力”。但没想到一天内,却因此被骗了18.5万。
“我充了1000,照理能赚上300到400,想着这笔赚了就收手。但提现时,app却提示单子出了问题,钱也被冻结了。助手说,如果要解冻,就得继续做任务,充值7000元才行。期间,群里有很多人在发成功解冻账号的截图。”其后,以张禹的操作失误为理由,助手不断劝他充值,最后一次,他充了9万元。
张禹告诉记者,app内的充值,并非直充,而是转账到私人的银行卡账户,再由后台转换成等值的金币。因金币总能及时增加,他并未生疑。“每次让我转的银行卡都不一样,有的是小地方的商业银行,还有些是村镇银行。”
“我知道一些关于诈骗的新闻,但都没仔细看,也觉得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现在回想起来,很后悔,很懊恼。”目前,张禹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件事。他说,“我不敢告诉父母,他们身体不好,不想让他们生气担心。”
截至发稿日,记者打开张禹提供链接,弹出的却是“航威传媒”app下载页面。刘逸永等人推测:“他们应该是换了一个壳子在继续行骗。照这样下去,他们可以用不同的身份骗到很多人。”
目前,该app已变为“航威传媒”。受访者反馈,群名也改为了“航威娱乐传媒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