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查目的:1.调查了解大学生的零食消费习惯2.针对大学生对于零食消费行为,得出结果,以此对卖零食的店家提出改进性建议。
四、调查方法:网络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有效问卷:64份(其中男性23份,女性41份)
五、调查问卷内容
1.受访者所在年级分布图
由图可看出受访者大多数为大一大二,占访问总人数的70.32%。大三大四的占29.78%。
2.受访者对零食的喜爱程度
由图可看出占接近受访者90%的人都喜欢吃零食,可见零食产品在大学生范围内深受喜爱。
3.受访者吃零食的频率
由图中可看出受访者吃零食的频率很高,而从来不吃零食的人数只占受访者总人数
的4.69%,可见大学生对零食的需求量较高。
4.受访者一般购买食品单价
由图看出受访者一般购买价格在1元以下占总人数的71.88%,11—20元占20.31%,20元以上则占7.82%,所以零食产品在大学生范围以低价格的食品更为受欢迎。
5.受访者每星期在零食上的花费
由图可看出受访者中每星期花费16—25元的占40.63%,而15元以下占34.38%,31—100占20.32%,100元以上仅占4.69%,零食食品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属于中低档消费。
6.受访者喜欢食品的类型
由于此题为多选题,可看出大多数受访者喜欢吃的零食类有膨化食品类,果脯类,饼干类,肉脯类,坚果类。其中坚果类受访者由56.25%选择。各类商品店开发大学生零食市场时可多为注重这几类零食产品
7.受访者购买食品更倾向于的包装类型
由图可以看出,小袋装较为受欢迎,占35.94%,盒装占23.44%,大袋与散装分别同样占20.31%,可见小份包装的零食产品更为容易携带,也容易被大家选择。
8.受访者购买食品最在意方面
由图可看出,受访者中67.19%的人选择了味道,21.88%的人选择了品质,剩下的人则分别选择了价格,外观与功能。可见对于零食产品来说,味道与品质依然是重中之重。
9.受访者购买以前没购买过的零食或品种因素
10.受访者购买食品途径
六、总结
总体来说,零食产品在大学生范围内广受欢迎,有较高的需求量,这些对于商家与零食售卖商具有重大的商业意义。
建议:
1.店家要不定期搞一些促销活动,来激起学生的购物欲望,以促进消费。
2.店家销售的零食应该以0-10元左右的小零食为主,辅助一些10元以上的进行搭配销售。
3.店家要想吸引学生购物就必须选方便的地点进行售卖如:寝室周围、校内小卖部或就近的超市。
4.店家要注意所卖零食的口感,但同时也要重视食品质量安全。
5.对于各类零食,店家在店内的铺货量应该差不多。坚果类,饼干类果脯类零食略微多些。
6.对于食品包装,进行小包装类较好
2、教学实施及评价
2.1组建模拟公关小组
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按照学生自愿的方式自由组建模拟公关小组,学生往往只愿意与自己同寝室或交往紧密的同学组成,容易造成组内成员性别单一,以及成员分工和小组长评价有失公平的情况。为了增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可以采用学号随机组合,以5人为单位组建小组。公关小组成立后,由小组成员推荐小组长,负责日后小组完成情境任务的组织、协调、反馈、评价等管理工作。
2.2完成情境任务
根据本课程情境体系,每个公关小组都要完成4个学习情境,按照要求提交一份报告,并用pPt展示每个情境任务完成成果。
2.3考核评价
长期以来5公共关系基础及实务6这门课程都被视为是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但在教学中,仍然主要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配合案例教学法,结合少量实践。而实践部分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干脆省略掉。以至于学生对于国内外众多知名一流企业经典公关案例了解不少,进人中小企业后却缺乏公关理念,不知道如何提高企业形象,更不会策划公关活动。因此,高职院校中5公共关系基础及实务6课程必须改革,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贴近真实的学生能把握并完成的情境任务,配合其它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置身于工作情境,充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情境体系设计方案
3、教学实施及评价
3.1组建模拟公关小组
3.2完成情境任务
3.3考核评价
[关键词]校园电商平台;市场调研;设计与实现
[DOI]10.13939/ki.zgsc.2016.41.127
1校园电商平台的发展状况分析
1.1校园电商平台的现状分析
1.2校园电商平台的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人口总量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单从大学生的人数来看,大学的普及化使得中国每年进入大学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已达2800万人。由此看来,对于校园电商平台来说,大学生群体是个很庞大的群体,大学生的消费潜力巨大。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和老师所代表的消费者群体是相对稳定的,易于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并且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易与他人达成共识,他们的消费倾向和消费商品相对比较单一。另一方面,高校不仅是知识密集的地方,而且是电脑普及率较高的地方。大部分院校早已建立了校园宽带光纤计算机网络,网络覆盖了学校的各个部门、实训室、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完善的网络环境给校园电商平台提供了较好的前提条件。
2基于校园电商平台设计的市场调研
2.1调研过程
2.2调研结论
3校园电商平台的设计
3.1校园电商平台的设计理念
大学生有许多共同的兴趣和消费倾向,消费商品相对而言较为单一,且对商品的价格、购买便捷程度较为敏感。大学校园里的消费群体文化素养较高,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特别是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5岁,正处在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烈的阶段,易于接受电商服务。他们对服务的要求是希望获得更好的体验,最好能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涵盖其中。因此,在设计校园电商平台时要注重下面几个方面。
(1)细分化。目标客户群体明确,服务在校大学生,相比较同类其他电商平台而言,更具针对性。同时,有针对性地与各友商进行合作,一方面能实现友商与平台的双赢;另一方面,有了与友商的紧密合作,平台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给客户,实现客户与平台的双赢。最终实现客户、友商、平台的三赢。
(2)区域化。校园电商平台可以紧紧围绕一个或几个临近的高校展开,突出平台的区域化特征。学生居住地集中,在大学校园内,电商平台可以使得物流配送准确、及时,一般半个小时内即可送达,成本大大降低。以购买生活用品为例,高校大学生能够在半个小时内获得送货上门的服务,送货到公寓楼,条件允许的送货到寝室,最大程度地服务好用户,让用户满意。
(3)生活化。校园电商平台可以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呈现线上互动,线下活动的状态。校园电商平台的客户除了线上互动,线下也能够便捷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线上交流沟通结交的新朋友,可能就在同一公寓楼、同一校园里,立即就能实现面对面交流。
3.2校园电商平台的设计内容
(1)自营商品模块,这部分是校园电商平台前期主要内容,采用左侧导航栏方便顾客自主选择喜欢的商品。前期调研显示,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理性且注重商品的性价比,所以我们选择日常生活品和零食作为网上商店的主要供应商品,其中包括生活用品,如洗漱用品、卫生纸等;学习用品,如笔、本子等;零食类,如泡面、面包等,还有各类饮料,等等。从长期规划来看,寻求供应合作伙伴是必要的。一般来说由于校园商品供应的特殊性,校内超市的商品价格是略高于校外的,这个内外差价是校园电商平台的利润点所在。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总体消费规模比较大,校外传统线下超市也想占领这一市场,但苦于存在一定的进入壁垒,这一点是我们寻求线下合作伙伴的突破点。我们希望找到稳定的商品供应伙伴,同样校外超市也希望打开校园市场,因此可以做到双赢。
(3)校园论坛模块。在这个模块里可实现其他信息的,例如校园动态新闻的、兼职信息的,等等。也可开设一个论坛,分为旅游、美食、运动等多个板块,让喜好不同的学生都有各自喜欢的板块。这里除了信息,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彼此交流信息,搭建校友沟通的桥梁。
3.3校园电商平台的设计特色
校园电商平台将依托特色的物流配送,打通线上线下的购买与供应闭环,从而真正做到从线上到线下的无缝对接,电子商务的模式决定了物流配送在校园电商平台的地位,应确保良好的购物体验。
(1)零元起送。校园电商平台本着用心服务于大学生群体的原则,所有商品零元起送,只要下单,直接配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加收配送费。关于配送人员,校园电商平台可以整合校园闲散兼职配送员,在解决物流配送问题的同时,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兼职机会,同时校园电商平台可以配备统一的服装,以统一的标准进行培训和整合,确保物流配送的质量。
4校园电商平台的实现
4.1校园电商平台的产品策略
前期调研显示,大学生的消费多趋向于理性化,注重产品的性价比,所以应该将快消品作为校园电商平台的主打商品,其中包括生活用品,如洗漱用品、护肤品等;零食类,如泡面、饼干、薯片、面包等。
校园电商平台还可以结合大学生兴趣来选择产品,使电商平台上的产品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能体现校园特色。比如有的大学生喜欢骑行,骑行首先需要一辆自行车,而对于新手来说,骑行的入门级装备一般不是很了解,而骑行运动装备的选购需要一定的经验,校园电商平台则可以寻找装备供应商进行合作,为这类新手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商品装备,省去他们深入了解与奔波选购的过程,真正做到立足大学生群体、服务大学生群体。
4.2校园电商平台的价格策略
4.3校园电商平台的渠道策略
校园电商平台可以与商家合作来开拓进货渠道。大学生消费群体是消费开销比较大的一个群体,许多商家都想占领这一市场,但苦于进入壁垒较高,能够突破性打开这个市场的线下商家不多,这为校园电商平台寻求线下合作伙伴提供了可能性。校园电商平台前期可以和学校周围的商家,特别是超市进行合作,这样既省去了库存压力,也能保证商品的质量。后期当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再与产品商、批发商合作。
4.4校园电商平台的促销策略
校园电商平台可以直接推出适用于传统大型节日的促销活动,通过平台本身的活动来提高知名度。例如,线上平台可以在情人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大力宣传推广产品和活动,在产品中推广活动,在活动中体现产品。在线下推广方面,校园电商平台可以选择与商家合作,免费送小礼品诱导消费者扫描二维码,通过线下的二维码入口实现线上的引流,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还达到了吸引客户的初衷,这样低成本高回报的活动,商家也会很乐意跟电商平台进行合作。此外,校园电商平台也可以进行传统的线下宣传推广,主要在学生公寓、食堂等大学生活动区域进行,主要方式有发传单、贴海报等传统手段。
参考文献:
[1]赵辉,周玲,原娟娟.电子商务环境下影响大学生网上消费的因素分析[J].电子商务,2012(2).
[2]宿恺,程莉莉.校园电子商务创业平台的开发与运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
基金项目:北京市2014年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12222994701)。
关键词:北京高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保障
一、北京高校大学生兼职及权益状况调查
为了解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兼职及权益状况,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考虑到收集资料的时效性,选择了有校外兼职经历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考虑到一年级新生刚升入大学不久的现状与四年级老生准备就业或考研的现实,本次调查主要以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辅之以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为91.25%。
1.兼职类型与目的
3.兼职权益损害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有67.26%的学生认为在兼职过程中权益受到过侵害,没有受到侵害的学生仅占18.77%,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大学生兼职平均收入不高,通常维持在每月500元到1000元不等,小时工一般为每小时12元至15元不等,总体水平均较低。第二,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三倍薪资等,仅有20%的大学生拿到薪资补贴,60%拿不到,大学生在兼职中用人单位并不能按照国家统一标准支付。第三,在工资发放情况上,有41%学生有过被拖欠工资的情况,不能按月及时发放工资。第四,大学生兼职有8.11%的根本没有想过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49.32%的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27.30%的只是达到了口头协议或保证,只有15.54%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书面协议。第五,黑中介给学生的兼职带来的影响不小,调查中有60%同学表示中介收取费用后对他们进行敷衍或干脆毫无音讯,收取押金后根本没有按事先说定给予介绍兼职机会。第六,当学生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学生采取的态度也不够积极,在65%的受骗同学中又有87%的同学是忍气吞声的,剩下的13%的同学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就是向自己的工作部门联系,但是只有6%的同学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剩下的7%的同学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自己的权益。
二、北京高校大学生兼职权益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权益普遍受到侵害
调查数据显示的近7成大学生兼职中受到过权益侵害问题,可见高校大学生在兼职中遇到受骗的经历不在少数。这是因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经验不足,初次走向社会时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例如用人单位情况复杂、遇到工伤没能得到妥善处理、大学生兼职工资水平无保障、被强制加班而没有得到应有加班报酬等。
2.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现象严重
有41%的受侵害者表示他们在大学兼职遭遇过单位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一般用人单位对兼职大学生权益的侵害,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拖欠或克扣学生的工资。一些单位以公司最近运转不利等等原因搪塞学生,学生工资拖欠不发,还有一些按工时计算薪资的单位刻意将大学生工时少计或不计,使大学生应得的工资不能如数到手。
3.多数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协议
本次调查中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协议仅占15.54%,大多数学生未能与用人单位事先签订协议,有些只是达成口头协议,未能体现对大学生权益的保护。这说明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或者是太过于相信用人单位。即使有些大学生与用工单位签订了书面协议,但只是由用工单位单方保留一份,使得该协议成为用工单位的免责协议,失去了保护大学生权益的实际意义。
4.被黑中介骗取费用
大学生通过中介机构得到兼职的占47.92%,在找兼职时采用职介机构。目前国家法律对职介机构的约束力不够明确,很多黑职介机构以收取中介费、培训费等方式向学生恶意收费后又不给学生提供机会,有些黑中介还以收取押金或扣押身份证等方式侵害大学生权益。黑中介一般采取的方法为先行收取押金后期却杳无音讯或为学生介绍临时苦工型工作,使学生安全和权益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些收取回扣等现象。黑中介的存在一方面由于社会法律监管不力,另一方面也与广大学生警惕性不高,不能够正确把握找兼职的途径有关。
5.受骗后采取维权措施消极
三、加强大学生兼职权益保护的建议
1.社会加强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立法
2.强化对用人单位聘用临时员工监管
根据我国现行《公司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用人单位应该积极主动地考虑大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侵犯其权益。面对当今庞大的大学生兼职队伍,既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行为的监督,同时构建一个独立的监督机制,将不合法的用人单位严肃处理以正大学生兼职市场之风。
3.高校加大对学生社会兼职的重视
4.学生自身加强自我保护法律意识
学生自身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同时自觉培养法律意识,慎重选择实习单位或中介机构,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通过法律等方式解决兼职中出现的权益侵害问题。学习民法中关于劳务合同的规定,努力争取与用工方签订用工协议,不能满足于用工单位的口头承诺。
参考文献
[1]唐思羽.大学生兼职权益侵害现象调查报告[J].当代青年研究,2007(11):79-87
[2]李雅茜.高校学生兼职权益的劳动法保护探索[J].青年与社会,2013(1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