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姓陈的网友(昵称:小陈)给我讲述了他求职遇骗的整个过程。
几天前,小陈在BOSS直聘上收到了一家名叫“X汽联”公司的面试邀请。
在网上小陈查了一下这家公司的背景,它是深圳一家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创业公司,关于这家公司,网上的介绍资料不多。
不过小陈也没有想那么多,对于一个失业已经三个月、急需一份工作的他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份差不多的公司就已经满足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刚到“X汽联”公司,小陈发现有三位求职者同时在前台沙发旁边等候面试,这三个人应聘的岗位各不相同:有一个是市场总监,有一个是文案策划,有一个是新媒体运营。
老板自称他们是创新公司,所以面试的形式和别人公司不一样。
招聘公司不自己面试,而是让应聘者们互相介绍,互相提问。(当时老板说这样面试效果好,后来才明白,这是因为公司邀请面试的人多了,根本没有精力一个个的交流。)
应聘者互相“面试”完之后,老板开始和他们交流,交流什么呢?
交钱办会员,推荐身边好友办会员拿佣金....
2、推荐应聘者“开通会员”,会员费99元
老板让应聘者们拿出手机,打开他们的小程序,了解他们的运营模式:
新办会员需要99元,如果你推荐自己的好友办会员,你可以拿到佣金,你的好友再推荐他的好友办会员,你的好友也能拿到佣金。
了解完之后,老板让应聘者开通会员。
哪些人还没有开通会员...怎么只有几个人开通,谁没有开通...
由于对这份工作的期待,同时也不想场面太尴尬,大家都开始开通会员了。
但是,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办完会员后,老板告诉他们说,让他们回家研究一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时,小陈才意识到,被这家公司骗了!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招聘骗局。
招聘公司利用失业者急迫找工作的心情,邀请他们来公司面试,然后挂羊头卖狗肉,一转身开始推荐公司业务。
就拿“X汽联”来说,他们招聘新人,在面试过程中本应该用人部门出面交流,了解岗位需求和应聘者是否合适该岗位。
而他们并没有针对求职岗位深入交流,而是不管你应聘啥岗位,都给你讲办会员,推荐好友办会员拿佣金,让你发展下线。
这和传销有什么区别?很显然,“X汽联”就是一家打着招聘行骗的公司!
对于小陈的心情,我非常的理解,失业三个月,在深圳意味着什么?找不到工作,生活压力有多大?如果再遇到这样的骗子公司,他们的心理又会遭受到怎么的打击?
对于这样的招聘骗局,我深感愤恨:你们为了推广业务,不惜借用招聘手段,对求职的人群下手,你们是否考虑过那些失业人群的心理感受,你们的道德底线在哪里?
1、骗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
大数据时代,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是可以卖钱的。所以有些不法分子就是瞄准了这个商机,利用招聘渠道收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因为简历中包括了很多重要资料。所以他们发布一些虚拟的高薪职位,那么就有很多人自动的将个人简历(个人资料)投递给他们,他们收集好求职者的资料后就可以高价出售。之前,某招聘网站巨量个人信息泄露也就是差不多这个意思。
2、骗收求职者的培训费用
有些皮包公司,流动资金不充裕,就会提供一些非主营业务盈利,比如培训项目。如果正规的推这个业务,肯定没有当冤大头。但是他们会把它和招聘绑定在一起。你找了新工作,它们给你培训新知识,再收点培训费,看上去是合情合理,但是等你交钱培训了,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拒接签收你。
3、骗收求职者的违约金
劳动合同本来是保护劳动者的,但是有些企业还会在合同里做手脚。他们通过招聘启事打出诱人的职位或者待遇,美化工作岗位让求职者“入网”签订高违约金的合同。当求职者发现上当受骗要求解约时,却又被要求支付合同中的违约金钱款。
4、虚拟岗位骗求职费用
5、骗取入职办证费用
招聘单位发布薪资高、要求低的岗位,求职者通过简单面试之后,被告知需要办理《人力资源服务协议》或其他证明才能入职。求职者缴纳费用、办理完手续后,被通知先回去等候入职通知,但此后招聘单位以岗位已经招满、达不到要求等各种理由不予安排入职。
6、利用网络兼职骗钱
这类岗位的主要工作是网络刷单,让求职者免费成为刷单员,垫付小额费用网购商品,购买完成后,对方立即返还商品费用及佣金给刷单员,经过多次刷单,刷单员充分信任对方之后,对方把上千元的任务打包发给刷单员,在刷单员垫付上千元购买虚拟商品之后,对方立即消失。
以上是常见的求职骗局,请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