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职场人搞副业大概是这样的画像:大部分是为了增加收入,也有人是为了探索更多的职业可能性,还有人是为了提升自我、增加人生体验、创业,等等。自媒体运营、电商、网文写手、视频剪辑等线上灵活类的工作成为很多人的选择。而据一项报告显示,相比一线城市,很多新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更热衷于搞副业。
中新网记者采访了多位副业者,可以看到,当代年轻人做副业也折射出他们对于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不想一辈子打工”,我尝试做100种副业
来自成都的李乐在“副业失败的一天”豆瓣小组有条热帖,标题是《100种副业的坑我先帮大家踩了》,她在帖子中记录了自己的副业实践日常,同时还立下flag,尝试做100种副业。
夜校课程。受访者供图
跟李乐相似,来自杭州的肖珊也是读研时开始做副业,在外兼职做家教,在教培机构做实习老师,两个副业加起来赚了7万多元,也是她做副业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但因为她是个“i人”,不太擅长和家长打交道,做老师的副业便被搁置。
而对于福州的林亮来说,做副业更像是一个过渡。去年他研究生毕业,由于对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不是很满意,加上女朋友马上毕业,两人商量好换个城市生活,所以他选择辞职。在这个空档期,他做起了副业,做数据分析、搞科研服务、写代码、给别人做网站、卖自己录制的教程。
主业VS副业,热爱VS现实
“新型灵活就业已经成为传统就业的重要补充,甚至在个别特定行业或职业已经占据主要地位。”《2023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提出,如何规范好新型灵活就业的发展,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命题。记者也发现,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副业热”正成为年轻人职业变动过程中的一个缓冲带。
在李乐看来,做副业可以去体验不同的职业,增加更多的人生体验,顺便搞钱,在不影响主业的情况下,压力会小很多。“我虽然才工作一年半,但我觉得现在年轻一代从工作本身去找意义是很难的,大家对工作的期待太高就会产生内耗,然后就摆烂、裸辞。我对本职工作的要求就是不讨厌,有一定的报酬支撑生活就行,剩下的人生意义和搞钱快乐就交给副业。”
与李乐不同,肖珊是把主业、副业与兴趣爱好结合起来的人。她在一家文化类国企工作,在面试这家公司时,她之前做的策展方案帮了不少忙,公司还看了她的自媒体账号,认为与他们的企业文化非常匹配。
“帮别人解决一些问题,他们挺高兴,我也会很开心。”和之前那份工作相比,这更让林亮感觉到价值感。用他的话来说,既能继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也能用技能去服务别人。
做好被卷和失败的准备
但工作的空窗期还是给他带来一些压力,他给自己定了个计划,如果月收入保持稳定上升,他就继续做副业,不然就去找个工作,做多手准备。
除了社会压力,做副业还有很多现实中的“坑”。在网上搜索副业,会出现大量的付费课程,每年关于做副业被骗的新闻也有不少。
“如果真有很赚钱的副业,大家都是偷偷做,到了卖课阶段就说明这个赛道已经特别卷了,那就要做好被卷以及失败的准备。”尝试了几种副业,李乐最大的感触是,不要去挤成熟的赛道。
在她看来,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钱自然就会来。“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只要去搜都会找到方法,但愿意去做并坚持下去的人很少。虽然各个赛道都很卷,赚大钱可能需要天赋运气等因素的叠加,但如果想赚小钱,只要找到一件喜欢的事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实现。”(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