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兼职刷单”骗局真相:轻松拿佣金为诱饵受害人陷骗局
近年来,一些商家为了提升网店的销量和信誉,常常雇人刷单造势,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专门组织“刷单”的公司。为了获取刷单返利,一些人参与其中虚假消费,为商家造势,严重扰乱了商业信用和市场秩序。在去年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也对网络刷单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记者近期在调查中发现,由兼职刷单滋生出了新型诈骗。那么这个“兼职刷单”骗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骗术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呢?
去年10月底,家住北京顺义区的李女士(化名)收到了一条商业推广短信,短信里面“兼职刷单”的内容引起了李女士的注意。
受害人李女士:他(骗子)第一次给了我一个京东的链接,说那个加入购物车不要付款,然后我加入购物车以后,然后截图给他,他就给我一个支付宝的二维码,让我扫描支付。那笔是120块钱,支付完了以后,他用支付宝名刘秀丽的名字,然后又返我125,然后相当于这个挣了5块钱。
受害人李女士:意识到了,我存在侥幸心理,我就是想把那些本金赢回来,就是赚回来,但是,他中间跟我说有卡单的情况。软件问题导致系统做不回来,只能把这个系统过了,就跟过游戏任务似的,这个任务过了以后才能返本金和佣金。
为了能把前期投入的本金要回来,李女士又继续完成了多次任务,前后投入了78600元。最后,在意识到自己被骗之后,李女士选择了报警。
>>骗局充满套路受骗很难脱身
网络安全专家葛健:你可以小额贷一些,比如说借呗、白条,都可以,这就有可能造成,你可能只有400块钱,几百块钱,你要被骗也就骗几百,但是一旦按照他们(骗子)的要求开了这种小额信贷,那没准儿就是几万块钱。
网络安全专家告诉记者,兼职刷单诈骗是近几年比较高发的诈骗类型,根据他们今年上半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京津冀三地就接到虚假兼职举报1029例,涉及的金额达到了1083.2万元。
>>骗局分工明确诈骗形成产业化
目前兼职刷单诈骗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要有人出钱,骗局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在网络上购买,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之间互相达成某种默契,形成高效的诈骗链条。那么,这条诈骗产业链条是如何分工运作的呢?
网络安全专家葛健:他们一些所谓的账户都是一些假身份做出来的黑卡(银行卡),可以去买一些开户的手机号,银行卡,即使查到了也不是骗子本人。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一个商家如果利用这种刷单、刷信来建立的这种市场份额,对于企业来说这属于不正当竞争,对于这种刷手来讲的话,他们自己也在上网买东西,遇到这种刷出来的信用去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其实回想起来一下,自己不愿意受骗,但是更不能用自己的这种行为去欺骗别人,所以我觉得诚信社会,互联网诚信就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这么一个构成,千万不要觉得有一天能够损人利己。
德化牛母岐层林尽染五彩斑斓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