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也给予了特殊保护,禁止用人单位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我国还专门出台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除了禁止各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外,还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这意味着,只有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及成年人才能进行合法暑期兼职。因此,想提早积累社会经验的学生们不宜操之过急,用人单位也要充分尽到对招录人员年龄的审核义务,谨防触及法律法规的红线。
那么,暑期工和用工单位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呢?下面先来看两个案例:
其一:在校大学生李某暑假时在快餐店兼职送外卖,双方按周结算工资。李某为获得实习证明,私填了快餐店盖章的空白合同。后双方因薪资引发争执,李某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未果,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最终认定李某与快餐店之间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其二:王某于2021年6月28日取得毕业证书,他于5月2日毕业前入职一家汽车销售公司,5月20日在工作中受伤,此后其因伤未再出勤。汽车销售公司称,王某入职时尚未毕业,属于公司实习生,双方劳动关系应在王某毕业后才能建立。王某提起劳动仲裁及诉讼,请求确认在此期间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法院最终确认双方劳动关系自2021年5月2日入职时起建立。
如果打工时因工作受伤了又该怎么办?17岁的小王到某公司做暑期工,本想赚点生活费,但操作设备时不幸受伤,法院经审理认为,公司未向小王提供岗前培训或安全保障,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因此判决公司向小王赔偿41万余元。对于无法构成劳动关系的暑期工,一般无法享受劳动关系下的工伤保险待遇,但这并不意味着暑期工的权益就无从保障。根据民法典规定,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学生在暑期兼职打工过程中若遭受伤害,可依法按照雇佣关系向用工主体主张相应赔偿责任。
问题2:兼职陷阱有哪些?
问题3:有哪些兼职不能碰?
现实生活中,还有的大学生在兼职时遇到有公司称“只要将手机卡、银行卡交给公司,不用受累,就有‘快钱’轻松到账。”真的有这种好事吗?
2022年底,大学生小段就遇到了此类情况,他在明知他人可能利用银行卡实施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情况下,仍将用自己身份证办理的四张银行卡出售给他人,非法获利6430元。经查,小段名下的四张银行卡涉及多起电信诈骗案件,资金支付结算金额52万余元,涉嫌犯罪,后被当地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正值大好年华的小段不仅失去了继续读大学的机会,更失去了自由。
当下,随着交易量、信用及商品评价在电商平台交易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网络刷单行为应运而生。在“任务轻松、高额回报”的吸引下,很多在校大学生加入到“刷单大军”中,还有不少人将此视作兼职赚钱的一个“好路子”,只需轻点鼠标,就可足不出户赚取生活费。然而,刷单属于违法行为,大学生兼职刷单可能面临着法律风险。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因此,帮助店家刷单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网络刷单行为不仅本身涉嫌违法,而且借网络刷单兼职名义诈骗保证金等行为也层出不穷,极易导致钱财被骗。所以大学生暑期兼职应远离网络刷单,切勿尝试当“刷客”。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支招:
劳动者维权抓住关键“三步”
一“查”:在接受任何兼职工作前,大学生均应仔细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查查、天眼查等工具,查询验证用人单位资质、营业执照等信息,避免进入“黑作坊”或“皮包公司”,应选择正规安全的用人单位。
此外,学生们还要清楚维权渠道,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积极寻求公安机关、劳动监察部门、司法机关以及学校的帮助。如遇法律问题,可拨打12348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或者前往法律援助机构寻求帮助,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