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正值假期,小王、小周、小韦想收获社会经验,同时又能挣点外快,便加入了某个兼职群。群里面发布的兼职消息大多数是发传单、做家教等,这些都没有引起这几个年轻人的注意,但2018年5月的一则兼职消息却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工作内容:协助资料办理;工资:结束当日或次日转账;带好身份证及复印件,届时有专人带领,采集你们信息。操作机构是国家政府机构,此项操作只是流程需要,没有信息风险。”
中介人员说:“这个兼职工作对你们没有任何风险和影响,你们只需要配合工作人员就行了,很简单不必担心。”
在案件中,我们看到,所谓的兼职消息抓住了小王等人的心理需求,而让他们陷入骗局。那么,在小王等大学生遭遇的涉税骗局中,不法中介惯用的伎俩是什么?
案件解读
本来是好的便民办税政策,却让一些不法分子动了歪脑筋,利用办税流程简化来做不法之事。这些不法分子多以个人名义与受害者对接,一旦事情被察觉或暴露,他们就会将受害者拉黑。他们的手机号多为专用,办完事后直接销毁,这样的做法使得税务机关或公安机关的调查难度加大。
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兼职者喜欢“兼职手续简单、挣钱轻松、体验生活积累经验”的心理,发布一些充满诱惑的工作消息吸引受害人上钩,然后再利用受骗人对办理涉税事项不太熟悉的情况,采取对税务机关的风险提示信息予以遮掩等方式以及在与受骗人对接时避重就轻地去诱导其去办税,让法律和税务意识淡薄的受骗人迷糊地办理了一系列税务事项,殊不知,这些税务事项的办理对小王等受骗人潜伏着巨大的涉税法律风险。
在办税更容易和事后“销声匿迹、转移地下”的情况下,不法分子频频行骗。
陷阱还是死循环这下遭重了!
案情回放:小王回去后对朋友小青说:“小青,我今天遇到了一个只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轻松挣一百元的兼职工作,只需要在政务中心录入一些个人信息就可以了。”小青觉得事有蹊跷:“录入个人信息?我怎么觉得这事有风险呢?”
在朋友的提醒下,小王这才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他立即与其他4人联系,当他们在去找当初发布消息的中介,要求让其办理退出公司税务登记的名单时,对方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一个月后中介直接将他们拉黑。这时小王等人才真正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不寻常……
七月的天,烈日高照,而刚从政务中心出来的小王5人即使额头有些许汗水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热,因为政务中心税务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更改涉税信息需要法人确认”时,他们以为事情很快就能解决了,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当小王联系上公司的法人时,才发现公司的法人竟然也是兼职被骗的学生。这时事情进入了死循环,小王他们不知如何解决,脑中混乱迷茫。于是便有了开头出现的那一幕……
那么,在此案件中小王等人可能将面临哪些涉税法律风险,会否对今后创业、就业有影响?
在担任了企业法人、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后,就会相应地承担该企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税务风险和法律责任。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第二、涉税风险多,甚至出行受限。税务风险有多种,常见的一种情形——欠税。身为企业法人将承担公司欠税带来的负面后果,企业被处罚缴纳滞纳金;被税务机关在办税场所或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告;被税务机关监控;纳税信用评价降级等。等级为D级的纳税人还将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被予以限制或禁止;欠税情形严重的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还将被限制出境,到时出国做生意、探亲、旅游都受到影响。
第三、企业异常受监控,企业人员被关联,日后工作受阻。被登记为企业法人、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三种身份后,一旦该企业变为非正常户受到税务机关监控,将异常关联到自己正常经营或工作的企业,影响其正常办理业务,直至与问题企业解除关联后才能顺利办税。
如本案例中,一旦小王等受骗人被登记的企业转为非正常户,将受到联网监控,日后小王等受骗人想要开办企业、做会计方向的工作就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连以后以自然人身份去税务机关代开发票也同样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