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全育人”理念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全员参与的态势亟待强化、全过程贯穿的设计亟待深化、全方位融合的格局亟待优化等突出问题。对此,高校应在“三全育人”视域下进行顶层设计与系统布局,统筹各类部门,贯穿两条主线,布局四个阵地,探索“全员化、全程化、全域化”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问题审视
1.全员参与的态势亟待强化
2.全过程贯穿的设计亟待深化
3.全方位融合的格局亟待优化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路径探索
1.统筹教育、管理、服务各类部门,实现全员化协同
2.贯穿成长成才与教育教学两条主线,实现全程化衔接
3.布局课堂、实践、宣传和网络四个阵地,实现全域化融通。
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列为检验“网络育人”成效的具体指标,揭示了“三全育人”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普遍存在一些薄弱之处,如制度体系尚待健全、协同机制仍显薄弱、教育能力亟待提高、平台搭建亟须加强等。[1]对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着力增强和提升大学生维护网络安全的意识与能力。本文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就破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现实难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系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中国特色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三位一体”路径,使网络安全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
参考文献:
[1]刘庆庆,何燕君,杨守鸿.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困境与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4(5).
作者简介:周恒洋,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邹浩,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2021年度开放课题(项目编号21KT10)、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云南师范大学)2021年度开放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策略研究)、2019-2020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课题编号2019GJ003)、2020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调查研究专项资助项目(课题编号XZYB20201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