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上海,天气热得人有些迷茫。时值上海国际摄影周,偌大的展厅里,到处都是拿相机的中老年人。
“不过,我来上海后,海拔降低了,对我眩晕症有好处。”吴家林在位于漕宝路的光大酒店接受无忌专访时说。
吴家林接受无忌专访拍摄/吴栋
关于自己出过的那些书
色影无忌:这次你一个人来上海么?
吴家林:我一个人来,为什么你会说一个人来?
色影无忌:老伴没来么?
《吴家林-保山》封面
这个事情做好之后,对我也非常好,在巴黎编辑“黑皮书”的罗伯特·戴乐比尔就因为看到这批照片和此前出版过的《云南山里人》和《时光》后,就破例地为我出版了世界摄影大师系列丛书“黑皮书”《中国边陲》。云南地州市一级的政府找我了,我就出了第二本书,叫《吴家林·保山》,薄一点,有一些云南的文化人在支持鼓励我,这有个大的背景,中国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云南很多边远地方比较滞后,要打知名度,就想到我了,用我的名义与市里名义一起,出了这本书。后来我的故乡昭通主管文化的副市长看到《吴家林·保山》后就说:“吴家林老师是昭通人啊,怎么跟保山做不跟昭通做?”于是我又做了《吴家林·故乡昭通》。我行走了11个县,75天拍完。一个县走五、六天,要出好照片很难的,这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如果我不这样做人家就不干了,每个县要接待你,要负责你的交通食宿,你不能没完没了。后来我和马克·吕布讲,他说:“我真羡慕你,你真幸福,我一生都没碰到过这种好事。”书出来后,我首先寄给马克·吕布,他非常欣赏,从中选出几十幅,先后在巴黎、休斯顿、上海、香港展出。布列松夫人马汀·芳看了书,说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我最好的书。
色影无忌:这是哪年的事?
吴家林:这是2008年的事情,所以布列松的艺术顾问罗伯特·戴乐比尔在收到书后,用明信片给我写了一句话:“非常感谢你送我那么精美的好书。”这些在西方,特别是法国,是很难得的,因为摄影术是在法国诞生的,他们对影像要求很高,他们给那么高的评价,对我也是激励和安慰。我觉得我的摄影之路走对了。紧接着第三本书《吴家林·玉溪》,2008年拍完,由于各种原因,推到今年付印,我又易第三稿,反复修改,最近快要出来了。
“我吴家林做了一辈子摄影宣传,我应该走出一条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路”
色影无忌:刚才听你聊以前的画册,基本模式都是政府出题目,然后你去创作。
吴家林作品《云南山里人》
色影无忌:云南应该在这方面算是最多的。
吴家林:云南虽然是最多的,但是政府在做新农村建设,虽然这是好事,但你知道,一刀切会带来很多弊端,比如说,有的地方是佤族,相当原始的,但现在给他们盖别墅,一栋一栋,街灯太阳能的,定时的,天亮就灭,天黑就亮,一个街灯柱大概是上万元钱,当然这仅是样板新农村的投资。但这样做,他们是农耕民族,他们的牛羊骆马猪鸡关到哪里啊?这很尴尬。千年的茅草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廉价的石棉瓦房,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石棉瓦房冬冷夏热的特性让生活质量倒退了。
色影无忌: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完全改变了。
吴家林:生活完全被打乱了,祖先上千年生活和传统习惯的格局一扫而光,全部重新规划,重新来安排生活,这种情况让他们措手不及。我觉得这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这些农耕民族,他都有既定的习惯,每家牛圈盖在什么地方,他们每家都因地制宜,都是逐步改进过来的,现在很难办。
色影无忌:你私下和你合作良好的部门讨论过这些问题吗
吴家林:我没和他们讨论过,我只是看在心中,这种大规模的运动式的改造难免有许多问题,有很多无奈。我很难拍摄,我要找寻的那种民族历史文化的符号,很难找到了。所以这些我更着急,我的拍摄还带有某种抢救性质,当然我不是在简单的记录。
“我要他们不知不觉,对我没提防,要表现他们原生态的真实生活。”
色影无忌:一个云南够你拍了。
我有时候一天跑上百户,像查户口,我要一个人去,不需要很多人陪我,最多找个村干部向导,人多会打扰他们,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就会被打破。如果拍出来都是一种模式就不对了,我要他们不知不觉,对我没提防,要表现他们原生态的真实生活。
色影无忌:感觉你某种程度上成为云南影像馆了。
吴家林:我做了一辈子摄影,也受益于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改革开放这30年就是我摄影的大转变,求真务实的过程,也是我逐步从云南走向世界的过程。我感激改革开放。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强调这个理论,要真是做好了,那不得了。我们在摄影上要实事求是地做,任何事都有它的规律,摄影也是。
色影无忌:这次怎么会展出《云南山里人》?
色影无忌:你自己怎么看《云南山里人》?
谈兴正高的吴家林拍摄/吴栋
色影无忌:你后来很多片子都是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有一天会不会去拍别的?
曾经有人以为我抓拍是跟亨利·卡迪尔·布列松学的,其实拍云南山里人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谁是亨利·卡迪尔·布列松,谁是马克·吕布。我完全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时期初学摄影的我,被安排在昭通县委宣传部做新闻摄影,我没受过任何摄影教育,偶然见省报社记者的新闻照片是把一些人安排组织起来导演拍摄的,噢,新闻照片就是这么出来的,于是就如法炮制。我就学着组织摆拍新闻照片。将《毛泽东选集》、《毛主※※※》拿给大字不识的老农捧着阅读照相,看上去很刻苦很用功的样子,实际上这都是设计出来的场景。
色影无忌:晋永权的《红旗照相馆》那本书里专门写了这种风气。
吴家林:就是就是。过了几年,我开始反思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个道德问题。我在摄影工作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我必须痛改前非,永不组织导演摆拍!有本事就去抓拍吧!我真正的抓拍,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事情。我当时器材很差的,我就搞了个180mm的放大镜头,请车工车了接环套在海鸥DF上,很笨的。开始以为抓拍要用长镜头,长镜头拍人文照片是不对的,因为景深太短。完了靠自己摸索,最后发现真正拍场景的需要50mm以下的,我就是一步步练出来的,最后发现这个抓拍很真实自然,把人的工作状态和心情很真实地捕捉下来,后来就发现很妙了。加之我从小喜爱书法、绘画艺术,抓拍时我特别注意画面的形式构成,点、线、面的关系组合以及瞬间的把握,我的拍摄更有乐趣了!为什么马克·吕布看许多人的作品都没被打动,第一次看了我的就被打动了?就是这个原因。
关于和马克-吕布的第一见面
色影无忌:说说你和马克-吕布的第一次见面吧。
马克-吕布和吴家林早期合影
色影无忌:你当时送的是哪一组?
吴家林:我当时送的是《云南山里人》的一部分,结果,他一看就是一个半小时,按A、B、C反复研究分类,还一直问我:还有没有照片?最后我把小样全拿给他看,我随身带着放大镜,递给他。我太幸运了,天助我也,给我这样的机会,让马克·吕布意外地发现了我。
色影无忌:他当时怎么评价你的照片?
吴家林:他当时没有评价,只是很认真地分类,第二次又看,接着继续分类。他欣赏这些作品,他很激动,简直完全投入了,服务生抬了他的西餐放在窗台上等他吃饭,本来8点吃饭,但都等到快10点了,他都忘了,这太令我感动了,他都忘记疲劳和饥饿了。
我的书《云南山里人》出版后,他就很兴奋,不断地推荐我,他把我的书放在旅行箱里到处给人看,有人喜欢,就通知我做展览,完全无私的。
第二年法国电视二台拍纪录片《马克·吕布和吴家林的友谊》,邀请我到深圳,我就陪着马克·吕布拍照,还有一些访谈问题。
马克·吕布夫妇与中国摄影师吴家林的作品海报合影,这张海报一直贴在马克家的门板上
色影无忌:还记得一些访谈细节吗?
吴家林:我记得最清楚的访谈是,他说他和我的关系,是彼此欣赏对方的照片。原话这样,他欣赏我,我欣赏他。今年他在上海又说,我与他的缘分就像两个孪生兄弟。我们结下了如童心般纯洁的友谊。
色影无忌:这次他在上海的回顾展,你来了吗?
他要走的时候,还把那张《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赠送给我,他特地带来给我的。他觉得这是最后一次来中国,但是有更大的收获,因为他看到我的新作品,萌生了新念头,觉得我应该再度去巴黎做展览,那样我们可以再见面。
马克-吕布作品《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
色影无忌:那你有没有这个打算?
吴家林:这个当然有了,我也觉得这是应该做的一件事。因为我不断在出新的作品。
色影无忌:新作品是你前面提到的那些吗?
吴家林:对,很快我拍的玉溪要出来,临沧的也要出来。我觉得摄影这个问题,我一生走过的路,是大山精神的支撑,执着务实求真,山里人决不玩虚的,绝对不会投机,老老实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也是这样过来的,许多人问我,我说这很简单,爹娘教的,做人要做诚实的人,善良的人,吃苦耐劳的人。所以,我接受你们采访。有些人误解我,不理解我。在中国有很怪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经济发展是好事,但回过来,对文化破坏是巨大的。中国摄影,在改革开放以前,※※政治干扰很厉害,改革开放后,又受经济以及权力的破坏很大。中国那么多爱好摄影的年轻人,我觉得未来摄影希望就在他们身上,他们很执着。我教他们,要学会山里人的执着,做人做事的执着劲,投机是绝对不行的。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吴家林和吴月华:一枚硬币的两面
色影无忌:谈谈你老伴吴月华的作品吧,你们被称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之前在香港的光影作坊,还专门举办过你们的展览。
吴家林摄影作品
吴月华摄影作品
色影无忌:你们也是国内夫妻摄影的样本。
吴家林:马克·吕布很有意思,他称赞我们这种情况很罕见。对于我老伴,我没想培养她,她纯粹是消遣,在大自然里行走,试图在精神上忘记病痛。摄影确实能使她的身心获得健康。
关于摄影家协会退会风波
色影无忌:好像你当年退出摄影家协会那事闹得挺大的。
发展到这步,我觉得不是摄影家协会牌子不好,是掌握权力的人不好,我们退出后在中国掀起轩然大波,得到作协和书协(书法协会)支持,觉得我们做了他们想做但还没做的事。中宣部文化部要管,闹得沸沸扬扬,开始压制很厉害,后来通过媒体的调查报告公布之后,就象征性地把那个工会的人调离。
过了两届,新的摄影家协会要组阁了,官商成为主宰。摄影家协会的非摄影家化愈演愈烈,我觉得跟以前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不招谁不惹谁,竟然有人到处造谣攻击诽谤,提出要封杀我。
吴家林拍摄/吴栋
色影无忌:那时候你是不是被孤立了?
关于金像奖:这明明是在吹摄影泡沫嘛
色影无忌:去年的金像奖也是在大理颁的,后来也出事了,你怎么看?
色影无忌:你对年轻摄影师有什么建议吗?
吴家林:不要把摄影当作追逐名利的工具,摄影有无限的魅力,他寄托凝聚人类文明的精华,我们做摄影的人,我这把年纪一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为什么?我有无限的乐趣,无限幸福感,这个创造好作品过程比什么都快乐。我觉得社会回馈我很多,我没想到我要赚钱,我的生活和健康得益于摄影。要赚钱就去做商人,不要把摄影作为赚钱的武器。
我必须讲真话,到这个年纪不说真话,人生太悲哀了。
录音整理:吴栋
关于吴家林:
吴家林,1942年出生于云南昭通。1968年开始自学摄影。1981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原云南新闻图片社社长,2002年退休后成为自由摄影家。
三、出版的作品集《吴家林?云南山里人》(1993)《吴家林?时光》(2004)《吴家林?瞬间边地》(2005)《吴家林?保山》(2006)《吴家林?中国边陲》(2006法国岱乐比尔出版社?法文版)《吴家林?边地行走》(2007)《吴家林?故乡昭通》(2007)《一枚硬币的两面——吴月华、吴家林摄影集》(2009美国视觉出版社?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