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煤炭市场火爆,不但催生了巨额的财富效应,还带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和各项服务业的发展。如今,随着煤炭业的衰败,这些依附在煤炭经济基础之上的诸多产业,也纷纷进入了冬季。
从包工头到煤老板
与当地很多小煤老板一样,老家在河南的张发林,也是半道转行做煤老板的。从2000年到2005年,张发林一直在鄂尔多斯的工地上做包工头,挂靠在一家国有建筑公司下面,做装修。生意一直还不错,每年能揽到一二百万的工程,自己拿到手的也有20~30万。
“从2004年起,鄂尔多斯谈论煤炭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这个人赚钱了啊,那个人买了别墅啊。买房子的人,很多都是做煤炭生意的,我天天做装修,自然听得多。慢慢的,也就开始琢磨,是否有机会也转行做煤炭生意?”有了这个想法,张发林开始留了心眼。2005年夏天的一天,张发林装修的一家别墅的房东,无意间透露要将手头的一座小煤矿转手。张发林抓住这个机会,到处凑了300多万资金,在当年底与多个合伙人一起,接手了这家小煤矿,成为这家煤矿的小股东。
险被高利贷套牢
“当时,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是国内最疯狂的,大笔的民间资金通过地下渠道流入煤炭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当时我的几个朋友,都借了几千万的高利贷继续入股煤矿,我底子薄,不敢借太多钱,只借了不到1000万,还被朋友们笑话,说我胆小。”张发林叹了口气,“谁会想到,进入去年以来,煤价就像断线的风筝一样往下掉。现在已经跌到生产成本价了,小煤矿要么选择关门,要么生产一吨亏一吨,哪里还有分红?”
说到7月中旬陕西神木县(离鄂尔多斯不太远)发生的民间借贷危机,张发林和他的几个朋友都表示,神木现在的情况比鄂尔多斯去年的情况更惨。“那边前两年炒矿炒得更凶,加上对小煤矿的整顿没有鄂尔多斯强,很多民间资金都流向了小煤矿。如今煤炭行情不好,资金紧绷,大批借高利贷炒矿的煤老板都欠一屁股债,破产、跑路的大有人在。”
唯一的路子就是熬下去
张发林开车带着记者来到他入股的煤矿,只见堆煤场里满满当当的都是煤,不见有来拉煤的货车。“20多万吨煤堆在这,根本就没有什么买主,各地煤都积压着呢。这雨淋风刮的,堆在这每天都在贬值。现在煤矿已经停产几个月了,不敢生产。生产出来也没地方放啊。”张发林说看着这些煤就闹心,“几个大股东都在外边跑销路呢,也没有太大进展。鄂尔多斯政府确实在帮煤炭企业找销路,但政府主要是帮大型煤矿找路子,小煤矿根本就顾不上来。”
陪张发林一起与南都记者聊天的人当中,有一个刘先生是煤炭贸易商,此前主要和张发林他们的矿合作。“现在一个月只能出几千吨货,除去开支,根本就没钱赚,要不是怕业务线断了,早就不想做了。”刘先生告诉南都记者,“两三年前,一个月能发3、4万吨煤呢。”
说到今后的打算,张发林和他的朋友们都十分失落。“现在一没有流动资金,且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门路。我们做了多年的煤,也只熟悉这个行当。现在哪个行业好做?做房地产?鄂尔多斯死在房地产上的人多了去了;开餐馆酒店?现在鄂尔多斯的餐馆和酒店也是惨得一塌糊涂。我们唯一的路子,就是熬下去,熬到市场好转的那一天。”张发林的另一位参股煤矿的朋友对记者说道。
张发林告诉南都记者,在鄂尔多斯,很多中小煤矿都想转让,但市场根本就没有接盘者。政府虽然一直在推动大煤矿兼并小煤矿,但那些大煤矿根本不愿接盘,对他们来说,这些小煤矿根本就是包袱。
坎坷的煤化工转型路
南都记者依着这一指点,来到准格尔旗东北部的大路工业园内的大路煤化工基地探营。
中小煤企望“转型”兴叹
在送南都记者去大路工业园的路上,张发林告诉记者,现在跑煤矿的货车确实大幅减少了,但跑煤化工基地的车却越来越多了。“做煤化工的,要么是国有大型煤矿,要么是民营龙头企业,中小煤企根本就没有实力去做煤化工。”到了大路工业园的煤化工基地,南都记者发现,往来这里的货车和小轿车数量确实比煤矿那边多了很多,接送客人的的士也随处可见。不少项目都在紧张地施工之中,与煤矿区萧条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首先入驻大路煤化工基地的,是当地大型民营煤矿伊泰集团的一期年产16万吨间接液化煤制油示范项目。伊泰公司早在2002年开始开发间接液化煤制油。2009年3月,国内第一桶间接液化煤制油在伊泰诞生。2011、2012年,该项目生产油制品超过15万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今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发放的10个新型煤化工项目路条,其中唯一一个获得路条的煤制油项目却花落国企潞安集团,伊泰申报的二期200万吨项目未能获得通行证。自此,国家已经批复的间接煤制油项目,分别归属神华集团400万吨项目和潞安集团年产150万吨的项目,这让伊泰集团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我们发展煤化油的决心很大,但没有获得路条,集团领导也在积极争取。目前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不方便出面接受采访。”伊泰集团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
相对于煤制油,甲醇深加工项目在大路煤化工基地的发展就要顺利得多。南都记者从当地另一家民营企业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一期年产100万吨甲醇项目在2010年就已经投产,去年该项目为公司贡献了近3亿的利润。如今,公司二期年产180万吨的甲醇深加工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之中,预计2014年竣工投产,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利税20亿元。
煤化工遭遇“水瓶颈”
根据2013年初鄂尔多斯市政府提出的转型新思路,其核心计划是通过进一步提升煤炭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重点打造煤转电、煤化工、煤电铝三条产业链。其中,在煤化工方面,预计到2017年,鄂尔多斯市新型煤化工总产能将超过2000万吨。
煤化工企业大量抽取地下水,已经引发了与人争水的尴尬局面。这两年,鄂尔多斯的草原生态不断恶化,一些草场被戈壁吞噬,一些民用水井打不出水,生活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农村地区,影响更大。当地人怀疑,这主要是因为神华集团的煤制油项目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以至于今年五月,鄂尔多斯十多名人大代表就发布呼吁书,希望市政府协调国家有关部委和神华集团,停止抽取地下水。
“当时这个事情在鄂尔多斯闹得还挺大的,听说市人大早已将呼吁书转给了上面,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听到有什么说法。很可能最后又不了了之了。”在鄂尔多斯开了6年出租车的张先生在和南都记者聊天时说道,“很多市民都说,如果不解决好水的问题,发展煤化工对鄂尔多斯来说,祸福难料。”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南都记者从大路工业园采访回来,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师傅张先生在鄂尔多斯开了6年出租。得知记者是来采访的,话匣子就此打开。据张先生介绍,6年前,他在包头开出租,后来听朋友们说鄂尔多斯开出租挣钱多,就从包头转到鄂尔多斯。刚开始的时候,一天开十个小时的的士,每天都有800~1000块钱的收入。刨去各项成本,一个月怎么也要赚10000元左右。生意好的时候,还能挣得更多。“去年中以来,的士生意越来越差,每天营业额只有500元~600左右,一个月最终自己到手的只有3000多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鄂尔多斯仅够两口子的吃住,根本就存不下钱。开出租车的,转行很难,换城市也很难。你换个城市,不说别的,光熟悉路线都需要3~5个月。”
由于拥有大量煤矿工人这个消费群体,前几年中低端饭店也同样生意火爆。来自四川巴中的李海,2010年初经同乡介绍来鄂尔多斯市纳林陶亥镇开了自己的火锅店。“我的一些老乡在这里挖煤,当时每个月都有7000~8000的收入,他们鼓动我来这里开火锅店。火锅店当年就挣了些钱。”看着生意好,2011年中,李海就到其他地方又开了家火锅店。本想着这两个火锅店能让自己的后半辈子无忧。但去年以来,由于很多煤矿关门,矿工纷纷离开,火锅店的生意越来越差。“以前一天营业额能做到三千多,现在一天只能做到五百块左右,还不够给大厨和服务员开工资。现在想把饭馆转出去,但没有人接盘啊。”
受冲击最大的,还是房地产市场。张晓燕是本地人,在鄂尔多斯当地一家房屋中介做了四年的销售顾问,见证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兴衰。“由于房屋空置率奇高,很多人都把鄂尔多斯称为鬼城。我们这些房地产中介,一个月都不会见到几个客人。大部分中介顾问都离开鄂尔多斯,跑到其他城市去了。”
链接
内外交困,煤炭业严冬未尽
从2011年高峰时期的860元/吨历史高点,跌到上周末的578元/吨低点,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的大幅下跌,足以说明当前煤炭市场的不景气。更让行业揪心的是,各大港口煤炭库存高企,目前全社会煤炭库存高达2.98亿吨,需求端的疲软使得去库存难度大。
严重的供过于求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煤协)7月24日在通报中预计,下半年全球煤炭市场仍将呈现总体过剩,价格下降的态势,世界煤炭产业将面临深度调整。而从上半年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形势看,下半年国内市场不会出现大的好转;预测明年上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形势依然严峻,煤炭经济运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不论是从短期还是从中期来看,煤炭作为动力煤的前景都不容乐观,而煤化工则是大方向。那些开采条件不好,成本高的煤企,应该尽早关门。
是什么导致了煤炭价格从去年开始一路下跌?在专业人士看来,一是需求端放缓,二是供给端增加。一增一减,市场严重供过于求。
著名煤炭贸易专家、金银岛煤炭高级顾问黄腾告诉南都记者,煤炭价格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之前持续走高,造成投资增加,供应量也相应增加,从供不应求到供求基本平衡,再到供大于求。拐点出现在2011年底。当拐点出现的时候,价格自然下来了。当然,实体经济放缓和调结构政策,对煤炭价格也有相当影响,今年一季度GDP增幅为7.8%,到二季度降低为7.5%,下行趋势较为明显。加上二季度水电开足马力发电,进一步降低了煤炭的需求。多重因素作用下,煤炭价格一路走低,丝毫没有反弹的迹象。
外煤“狼来了”
国内需求面放缓,供给增加,已经让市场不堪重负,与此同时,海外的煤炭却以比国内市场更低的价格大幅流向国内,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全年进口煤炭2.89亿吨,较2011年同比增长29.8%;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煤达到了1.58亿吨,全年预计会达到3.3亿吨左右。国外煤炭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也是因为国际市场供大于求,国际煤价大幅下降。目前,国际三大港口动力煤价格已全线跌破80美元/吨,即使算上运输成本和税费,其到岸价也比国内市场价格低,这也刺激了海外煤炭不断增加对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力度。
中投顾问任浩宁表示,尽管经过近期的降价,国产煤价格已经与进口煤相差无几,但是,进口煤后市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冲击不容忽视。“美国、澳洲等地对中国煤炭出口大有增加之势。在经过页岩气革命后,美国向外输出原油、天然气、煤炭的数量有所增加,这对于世界能源市场而言并非利好消息,国内煤企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黄腾告诉南都记者,国内煤炭的成本非常高。一个是非正常的成本,一个是正常成本。非正常成本太高(看到煤炭企业赚钱,铁路建设费、港口城市建设费等等都加上去了),导致外煤大量进口到中国,抢走了3亿多吨的市场。
在黄腾看来,煤炭企业还没真正到亏的时候,“目前来看,煤企还没到最严峻的时刻,还没倒闭什么大矿。现在40亿吨的产能,得减少10亿吨以后,才能基本适应产需平衡,这个基础上,煤企再实现优胜劣汰。所以,我不认为价格会出现反弹。煤炭企业要看本身自己是否属于成本高的,开采条件不好的,如果属于这类,早日关闭,转换其他方向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