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降临,阳气不足且饱受震颤困扰之人,着实面临着严峻挑战。众人皆知“秋收冬藏”,冬季恰是阳气潜藏、积蓄能量的关键时节,而对于震颤患者而言,借助此时节补足阳气,尤为重要。
阳气亏虚者,手脚颤抖往往相伴,同时可能出现畏寒怕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等症状。
震颤虽表现于肢体,实则与整体阳气不足紧密相连,脾肾阳虚,致使肝木生成不足,导致肝郁化风,肝风内动。故而,补阳乃是缓解手抖的重要途径。
跟大家讲一个之前案例,很多震颤患者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
刻诊:双手伴头抖,紧张、生气时加重,手脚凉,怕冷,胃口可,口干,脖子僵硬,头晕,失眠,容易累,大便略粘,汗少,舌淡,苔白腻,有齿痕,舌边暗紫。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患者手足不温,怕冷明显、舌苔白腻,这是脾肾阳虚。
脾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湿气重,大便略粘,舌头胖大,有齿痕,易乏力。
脾肾亏虚以后,气血生化不足,导致气血亏虚。
肝主调畅情志,肝气不舒、肝郁气滞,紧张、生气时也会加重震颤。
田医生看了患者之前的一些方子,虽有治疗震颤没错。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并不全面,仅仅去补气血,和熄风止颤了。
说白了,就只是治标但不治本。气血亏虚是标,真正的原因在于脾和肾都虚了。
那这个时候,正确的调理方法应该是,在补益气血、熄风止颤的基础上,健脾补肾,温通血脉,疏肝理气兼清热。
于是开方:
黑顺片,干姜,桂枝,巴戟天,细辛,通草,钩藤,天麻,全蝎,生龙牡,苍术,厚朴,山萸肉,枣仁,熟地,当归,柴胡,黄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