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事业风生水起之时,为爱人退休移居美国
不仅做只要有我在,娃我带,老婆负责风华绝代
而且带娃的同时玩玩投资,狂赚上百倍
他就是连马云、王健林都艳羡的神秘富豪
——段永平
▲2006年,段永平豪掷62.01万美元,只为和巴菲特一起吃顿午饭
01
1977,高考恢复的第一年
在无数人一脸懵逼
不知道该如何复习备考时
出生在江西南昌
年仅16岁的段永平
一举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
虽贵为天之骄子,凤毛麟角的高学历
可他并未知足,工作几年后选择继续进修
并于1988年完成人大计量经济学的硕士学习
搁今天,硕士学历或许不稀奇
但想想比他小3岁的马云,高考了3次
直到1985年才撞上大运勉强读了个本科
你就知道那个年代,他是多么的高学历!
02
那个年代,高学历的从来不缺工作
没有几个敢冒险想冒险去创业
段永平却是例外
1989年,年仅28岁的他,临危受命
到中山市一家亏损200万元的小厂当厂长
独具慧眼的他
看准家用电视游戏机的巨大市场
仅仅三年,就将这家亏损200万的小厂
变成了年产10亿的公司
成为中国商业史上的传奇
他一手缔造的这个品牌
就是当年赫赫有名
知名度秒杀联想、IBM
成龙在中央电视台天天念叨的
“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
从穷书生一跃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打工皇帝
段永平并不知足,也并未止步
1995年,在小霸王如日中天、家喻户晓的时候
段永平由于股权改革流产,断然选择离开
开启人生第二个征程
1995年,34岁的段永平,在东莞成立步步高
虽然“一年内不和小霸王同行业竞争”
但这并未阻碍他带领步步高前进的步伐
短短几年,步步高在他的带领下
“世界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so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再次让步步高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段永平也再次缔造了步步高的成长奇迹
在完成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后
2001年,年仅40岁的他
在步步高事业步入正轨、急需他掌舵再造传奇之时
再次做出惊人举动
毅然选择退休,为爱移居美国陪伴妻儿
实现当初对妻子
“只要绿卡下来,娃儿我来带,老婆负责风华绝代”的诺言
▲段永平和妻子刘昕,刘昕比段永平小7岁,是美国著名摄影记者,曾获普利策奖提名
虽然段永平坚持
生活才是我的职业,赚钱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但他在陪陪妻儿、打打高尔夫
享受惬意生活之余
开始涉足投资
世人研究不得精髓的巴菲特那一套
他信手拈来
2001年,在网易最缺钱的时候
他以每股不到1美元的价格,投资200多万美元
不到2年就赚了100多倍,净赚10亿美元以上
不仅如此,他抄底通用电气股票
单笔盈利也超过1亿美金
靠着闲时justforfun的投资
他挣到了远超他通过实业挣到的钱
就连华尔街华人圈都称他为“段菲特”!
03
如果说一个人有钱不一定值得艳羡
有闲有钱,只是让人羡慕
那段永平却做到了让人尊敬
因为他不仅有钱有闲,更有爱
这些年,他在陪伴妻儿
投资之余,还做起了慈善
2006年,他为母校浙大捐款和募资3000万美元
2008年,他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300万美元
2009年,他再次为母校浙大捐款760多万元
2010年,夫妇二人向母校人大捐赠3000万美元
据统计
段永平累计向浙大、人大捐款4.47亿
在给母校捐款纪录中
段永平位居全国第一
捐款1亿的马云
因为段永平的存在只能屈居第二
04
如果说上面这些不少并不算罕见
那下面这一点,国内绝对无人能及
那就是在当“甩手掌柜”这些年
他旗下公司居然做出了中国最赚钱手机
对,目前中国使用最多的手机品牌
不是苹果,不是华为
更不是三星、小米
而是蓝绿合营的OPPO和vivo
而这两个品牌
“他爹”就是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
2015年
OPPO和vivo销售额近2000亿
超小米两倍以上
利润高达150亿
被称为中国最赚钱手机
2016年第三季度
OPPO和vivo
分别包揽手机中国市场的冠亚军
而华为、小米、苹果、三星
则只能分列第三到第六
▲数据源自IDC,图片源自吴晓波频道
论学历,段永平秒杀很多同龄大佬
论事业,他完美三级跳,次次惊艳
做慈善,他创造的母校捐赠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就连当个“甩手掌柜”
他也能做出中国最赚钱手机
他就是段永平
真正的人生赢家
不仅收获事业,陪伴了妻儿
还收获了大笔财富
现在很多人为了事业、为了钱卖命工作
马云后悔创建阿里,希望平静度日不再工作
任正非72岁,深夜在机场排队独自打车
王健林64岁每天4点起床,工作12小时+
与这些大佬相比,段永平的成功
弥足珍贵
那么段永平凭啥这么牛?
哥遍览群书,查阅大量资料发现
他牛,可能牛在了这几点
也就是说,想轻松赚钱
你我屌丝要学会这几点
05
跟对行业走,赚钱不用愁
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但状元毕竟只有一个
宁在朝阳行业中累得叫妈
也绝不做贪恋夕阳行业温水的青蛙
段永平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1983年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子管厂
当时,北京电子管厂是个知名大厂
开厂总投资达一亿元,员工近万
60年代曾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
能在北京捧上这个铁饭碗
很多人一定会知足、珍惜
可段永平却不这么看
他看到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正迅速取代电子管技术
认为电子管厂的前景不会好
于是毅然离开去人大重新进修
很多人都说为啥自己那么穷
钱哥觉得不妨扪心自问
在取得成就时
你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还是敢于挑战自我、再上征途?
……
这就是段永平和你我的不同之处!
06
人聚财聚,人散财散
由于对股权分配不满意
离开小霸王的段永平
深知股权的激励作用
他在步步高创业之初就实行股份制度
不仅中层管理人员可以入股
代理商也可以入股
甚至,他还提倡基层员工入股
大家没钱入股怎么办?
段永平出钱借给大家
挣钱了从红利里面还
赔了就不要了
不仅如此
段永平还给各级经销商更高的利润返点
利润高,还能入股
你说为啥客人进入手机店
被推荐的都是OPPO和vivo?!
当“甩手掌柜”十几年
段永平旗下的公司不仅没有垮掉
反而做出中国最赚钱手机
就缘于他愿与人分利,敢与人分利!
很多人都说钱难赚,赚不到钱
试问,做生意
你是想法从合作伙伴手中多拿钱
还是想给他们多分利?
跟同事朋友交往
你是想办法多占便宜
还是吃饭抢着埋单?
如果是前者
有赚钱的生意和机会
人家为啥要想着你?
凭啥想着你?!
07
品牌和实力,缺一不可
无论是小霸王,步步高
还是现在的OPPO和vivo
段永平的制胜绝招都离不开两点
那就是品牌建设和实力培养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早在1991年
在很多品牌都不知品牌营销为何物时
段永平就敢花40万
1999年
他又领导步步高豪掷159亿元
成为央视“标王”
而OPPO和vivo
光是冠名湖南卫视两档综艺节目就花了12亿
段永平也长期大手笔投入技术研发
OV快速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不少三四线城市人甚至认为
OV才是真正的高端品牌
这也提醒我们
要想让自己事业更进一步
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和技能外
还要想办法打造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培养自己在圈内外的影响力
看完段永平的精彩人生
前半生努力打造事业,快乐赚钱
后半生享受生活,快乐花钱做慈善
在该奋斗的年龄不辜负大好年华
在该享受的时候不被金钱名利迷住眼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人们算计得太多,思考得太少。”
“连续40年每年回报20%的投资,只存在于梦想之国。”
“假设在你面前有一个非常棒的投资机会,在可见的未来肯定能带来12%年复合收益率,但是要求你从此不能再接受别的赚钱更快的机会,你们中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干的。”
“坚持不做傻事而不是努力变得非常聪明的人,长期下来,将拥有非凡的优势。”
“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是最削弱自己的利器。”
以上,是段永平2012年转发的芒格语录,这份语录由段永平的朋友收集,转发给段永平,段永平加上了自己的点评。
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事业搭档和挚友,在巴菲特的儿子看来,他的老爸是世界第二聪明的人,而第一聪明的人就是芒格。
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被认为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的价值投资者。2006年,段永平用62万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成为第一个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中国人。
1、坚持不做不对的事
1,聪明人也不免遭受过度自信带来的灾难。他们认为自己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方法,所以往往他们就在更艰难的道路上疲于奔命。
2,像我们这种坚持不做傻事而不是努力变得非常聪明的人,长期下来,将获得非凡的优势。
段:小聪明和大智慧的差别,也是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的意思。
3,大部分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来自于有意避免了一些东西:早死、错误的婚姻、等等。
段:就是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的意思。
4,经常对照一下清单可以避免错误。你们应该掌握这些基础的智慧。对照清单之前还要过一遍心理清单(意指平常心),这个方法是无可替代的。
段:还是坚持不做不对的事情的意思。
5,人们破产的常见原因是不能控制心理上的消极作用力。你花了这么多心血、这么多金钱,花的越多,就越容易这么想:“估计快成了,再多花一点儿,就能成了……”
人们就是这么破产的----因为他们不肯停下来想想:“之前投入的就算没了呗,我承受得起,我还可以重新振作。我不需要为这件事情执迷不悟,这可能会毁了我的。”
段:想起沉入成本。还想起老巴(巴菲特)说的,如果是个坑就别再往下挖了。看看有多少人在给自己挖坑就明白了。
6,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老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是最削弱自己的利器。
2、游戏没变过,在哪里都一样
7,最好是从别人的悲惨经历中学到深刻教训,而不是自己的。我们有些成功是早就预言的,有些是意外获得的。
8,连续40年每年回报20%的投资只存在于梦想之国。现实世界中,你得寻找机会,然后和其他机会对比,最后只找最吸引人的机会投资进去。
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这是你大一经济课上就学到的。游戏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所谓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非常愚蠢。
段:这游戏没变过,在哪里都一样。
9,直到几年前,很多做风险投资的人还认为,只需要坐在办公桌后面,就会不断有人拿着好项目主动找上门。但我们从来不是这样做的——我们总是在四处寻找值得购买的公司。
过去20年中,我们每年都只买一两家公司,可以说是在费尽心力地寻找,并且没有委托销售人员。
任何时候,你坐在那里等着机会主动上门,就是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处境之中。
段:这个有点累。
10,有两种错误:一,什么都不做(看到了机会却束之高阁),巴菲特说这个叫做“吮指之错”;二,本来该一堆一堆地买的东西,我们却只买了一眼药水瓶的量。
11,巴菲特每个礼拜有70个小时花在思考投资上。
12,人们算得太多、想得太少。
段:投资上看起来确实如此。
3、要花很多年才能真明白
13,根据股票的波动性来判断风险是很傻的。我们认为只有两种风险:一,血本无归;二,回报不足。
有些很好的生意也是波动性很大的,比如See\\'s糖果通常一年有两个季度都是亏钱的。反倒是有些烂透了的公司生意很稳定。
14,巴菲特有时会提到“折现现金流”,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他算这个。(巴菲特答曰“没错,如果还要算才能得出的价值那就太不足恃了”)
段:就是毛估估的意思?
15,如果你买了一个价值低估的股票,你就要等到价格达到你算出来的内在价值时卖掉,这是很难算的。但是如果你买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你就坐那儿呆着就行了。
段:这条大概要花很多年才能真明白,大概就是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意思。我觉得自己现在大概有点明白了。
16,税法决定了还是买个伟大公司傻等它飞起来最划算。
段:对美国人尤其如此,外国人投美股有点不同。
17,如果你买的股票每年复利回报15%,持续30年,而你最后一次性卖掉的时候交35%的税,那你的年回报还有13.3%。反之,对于同一支股票,如果你每年都卖一次交一次税,那你的年回报就只有9.75%。这个3.5%的差距放大到30年是让人大开眼界的。
段:同上句。
18,最重要的,是要把股票看作对于企业的一小片所有权,以企业的竞争优势来判断内在的价值。
要寻找未来折现的现金利润比你支付的股价高的机会。这是很基础的,你得明白概率,只有当你赢的概率更大的时候才去下赌注。
段:很稀饭这句。
4、12%是个可接受的年复合回报率
19,假设在你面前有一个非常棒的投资机会,在可见的未来肯定能带来12%年复合收益率,但是要求你从此不能再接受别的赚钱更快的机会,你们中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干的。
但你们中有很多人也会说:“别人赚钱快,为什么我要在意呢?”总有人赚钱比你快、跑得比你快、或者别的什么比你快。
从理性的角度思考,一旦你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赚钱方式,还非要在意别人赚钱比你快,这在我来看就是疯了。
段:这里我看到两点:1.平常心地呆在自己能力圈内;2.12%是个可接受的年复合回报率。
20,通过我们的心理模型找到好的IPO投资标的是完全有可能的。每年都有无数的IPO上市公司,我也确信其中有少量比较容易抓住的机会,但普通人很可能会受到重创。
如果你是天才,那祝你好运。
对我们来说,IPO公司都太小或者太高科技,所以我们无法理解。我并不知道巴菲特对这些公司有兴趣。
21,伯克希尔过去的记录几乎是荒谬的,如果伯克希尔用了鲁伯特·默多克(全球新闻媒体大亨)一半的杠杆,规模就会是现在的五倍。
段:经常有很多人用很多margin(保证金),然后去和BRK(伯克希尔)比某年的回报,但没多少人可以把30年的总回报拿来比的,30年以后可能还是如此。
22,大部分人都太浮躁、担心得太多。成功需要非常平静耐心,但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也要足够进取。
段:看完这条可不要tooaggressive哈。芒格本人曾经就因为用margin给自己带来过大麻烦。我这个朋友也喜欢用margin,非常危险。
5、Internet实际上是就业杀手
23,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成为领导者之前必须先做跟随者。
24,我们总是在学习、修正、甚至颠覆各种主意。在恰当时机下快速颠覆你的想法是一项很重要的品质。
你要强迫自己去考虑对立的观点。如果你不能比你的对手更好地说服对方,那说明你的理解还不够。
25,市面上对每个投资专家的评价都是高于平均的,不管有多少证据证明,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段:这可是芒格说的哈。
26,互联网对于社会是极为美好的,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纯属祸害。互联网提高效率,但是有很多东西都是提高效率却降低利润的。互联网会让美国的企业少赚钱而不是多赚钱。
段:我也这么认为:internet实际上是就业杀手,需要很多年才能消化。但是,如果能看懂这个变化则会非常有收获。
27,我认为美国正处于或者接近我们文明的顶点……如果50或者100年后,美国只比得上亚洲某国家的的三分之一,我一点儿也不会觉得奇怪。如果要赌,这世界上将来干得最棒的应该是亚洲。
段:或许50-100年也许稍微短了一点。
段总的投资理念很简单,就是一句话,“买公司就是买公司未来现金流折现”。段总的投资风格有点像曾国藩说的“结硬寨,打呆仗”的方法,对投资企业的商业模式要求高,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