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陪诊师就该是病人的“临时家属”,像“陌生的亲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谢小婉图/受访者提供
苦恼之际,朋友推荐来一名陪诊师,迫于无奈,半信半疑中,庄女士聘用该陪诊师陪同母亲前往医院做检查,结果令她舒心。“怕我妈不自在,我就说那是我朋友。”庄女士说,“检查当天一切顺利,我妈还跟我夸这个朋友好,跑上跑下一直忙,还不时安慰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按照目前的国际标准,全国已有149个城市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程度提高,空巢老人如何看病就医也成难题。跟庄女士有过同样烦恼的人不在少数,这催生了陪诊师这一行业的火爆。
陪诊师,作为一种新型职业,主要工作是帮助他人在医院就医,但他们的工作又不仅限于此,大多数陪诊师都认为,虽然自己干着跑腿的活,但在拿钱办事之外,还时常操着一份病属的心。
“只要上医院,就有可能需要我们”
罗乐(化名)是一名“90后”广州陪诊师,入行不久,仅一个月有余。在她的体验中,陪同病人在医院看病只是陪诊师工作的一部分,日常工作更多的是“代办”,比如代病人挂号、问诊、取报告等,“诸如代问诊这种活基本每天都有单可接,直接陪诊会少一些。”罗乐说,“其实不仅是老年人需要我们的服务。病痛不分年龄,只要上医院,就有可能需要我们。”
为什么需要陪诊师?罗乐和绝大多数陪诊师一样,给出三方面的理由——
三是解决异地就医的难题。有些患者居住地缺乏相应的优质医疗资源,希望能听听别的城市的大医院专家的意见,但做一次检查,来回食宿交通费也要花上几千块钱,再加上这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多地往来不便,便时常寻求陪诊师的帮助。只需花上几百块,请陪诊师代为问诊,或代取报告寄回,既省钱又省力。
“作为病人的临时家属,我也感同身受”
陪诊师入行门槛不高,收入不错,看上去颇具吸引力,但接受记者采访的陪诊师均表示,倘若没有爱心和耐心,只是想来赚点快钱,不负责任,是做不长久的。“不管是代办事,还是陪着看病,病人有最直观的感受,用不用心决定了下回还会不会找你”。他们还认为,在提供便利的服务之外,陪诊师会给病人带来心理上安慰,就像是病人的“临时家属”,是“陌生的亲人”,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病痛在身,一个人就医,孤独感更甚。罗乐接的第一单,是陪一名四十多岁的女士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做影像检查。如果这名女士是一个人到医院,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既要走完整套检查流程,又要担心做检查时随身物品放在哪等琐事,必然有诸多不便,“她身体不舒服,我在旁边帮一把,她能轻松不少。有人陪着,就会给一个病人极大的安慰。”罗乐说,“还有一些异地咨询的单子,病人想来来不了,但通过我们帮忙给他们带去治疗方案,也是一种安慰。”陪诊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她也成为病人的心理依靠。
对于陈学锋来说,陪诊师这个职业并不陌生。2018年时作为一名设计师,他曾为某家陪诊机构设计过logo,今年年初,受这家陪诊机构的老总邀请,陈学锋正式入行。于他而言,这份工作背后,更多是一份责任。他的第一次工作经历是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代拿检查报告,在医院的自助机上把报告打印出来并寄给病人。即使是特别简单的工作,他还是有几分激动,拿报告时就在想,这可是关系到别人身体甚至生命健康的报告,心里油然生起责任感。
“对我来说不是单纯地完成一单业务,而是成功地帮助了一个人,这其实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陈学锋说。因此他常常在接单前就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譬如病人有低血糖的毛病,他便会事先准备好几颗糖,以备不时之需。
作为一名陪诊师,在体验到帮助他人的意义之外,也时常会遭遇到很多负面情绪。人在生病时,情绪难免不好,病人及其家属都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为了更快就医,可能对陪诊师发脾气,专业的陪诊师需要以包容的心态面对这些,找到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并解决就诊难题。
而更多时候,由于服务对象是病患,陪诊师也很容易产生共情。雅婷曾接到一单危急陪诊,一位老人脑出血,推进手术室后一直没有出来,“其实老人的家人都在,三代同堂围着,我们不放心就一直陪着等,他们焦急你也焦急,他们快乐你也快乐。”雅婷说,“在陪诊过程中,近距离接触生死,你很容易感同身受。”
“我们不是‘黄牛’,也不止是跑个腿”
新鲜事物的产生常伴随着误解,这一规律在陪诊师这一行也不例外。广州的李小姐在选择陪诊师之前,也有一番瞎琢磨:“当时我身体不舒服,需要有人陪同做检查,一个人在外,又不想欠朋友人情,找陪诊师是迫不得已,其实很担心是‘黄牛’,或者是医托。”
陪诊师既不卖药,挂号也需走正常流程,在医院的专家教授面前也没有特权。有人曾让陈学锋帮忙约医院教授出来吃个饭,但他拒绝了这个请求。
在陪诊师阳阳(化名)看来,与“黄牛”“医托”“药贩子”不同,他们是在做更为专业的事情。今年7月,阳阳与合伙人在广州注册成立友爱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准备让原本零散的陪诊事业更加规范化。他成为陪诊师,与他的一个特殊身份有关,他曾是一名“资深”病人家属。
陪诊师代办并非只是一项“跑腿”的活,在接单之前,阳阳会先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和就医诉求,提出建议,双方达成一致后,匹配合适的陪诊师,“我们会理顺整个流程,挂号、检查、问诊、取报告、出方案,家属如果不熟悉哪一环耽搁了,可能一两个月就过去了,这会耽误一些患者特别是大病晚期患者的治疗。”阳阳说。
“看病是刚需,这一行简直热得滚烫!”
目前,阳阳团队共有16名陪诊师,服务的范围也不限于广州地区,甚至承接海外的客单,比如一位越南籍大哥已连续五次与他们团队合作。“这位大哥是淋巴结核,因为他普通话不流利,需要我们转述,我们全程陪着他去找医生,第二天就安排入院了,又陪着他做手术、出院和换药。”阳阳说,“他老婆很感动,不停说‘真的感谢有你们’。”
近两月,陪诊师的生意愈加红火,阳阳的团队平均每天都能接到两三单。接下来他们打算逐步发展业务,不少人想要加入他们,但阳阳有自己的考量,“你可以没有专业背景,我们可以慢慢培训,但你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
自发形成的陪诊业亟须规范
陪诊行业成为热潮,诸多从业者在盼望更为完善的行业规范,在入行门槛、服务要求、职责范围、责任划分等方面有更为细致标准的行业准则,引导该行业良性发展,让社会更好地接纳这一职业。
沿着省内最美公路自驾游快进,漫游绝美风景在路途
比亚迪,不只世界500强
美女创二代两次创业变身“斜杠青年”
粤剧人演绎粤剧传奇人物的故事,粤剧《南海十三郎》在穗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