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三大运营商的客服,是骗子百玩不腻的把戏。正值暑假旅游高峰,骗子也趁机作乱,冒充漫游服务热线行骗。此外,还有不法分子打着移动客服的幌子,盯上了移动和包这项业务。
为此,湖南移动向全省用户发出温馨提示,近期一定要警惕这两类诈骗。
【案例一】
冒充漫游服务热线行骗
日前,中国移动官方微博曝光了一电信新型诈骗案例。不法分子冒充移动工作人员,利用中国移动国际漫游及港澳台漫游免费服务热线进行电信诈骗。
【案例二】
冒充移动客服
“兑换”和包电子券
近日,厦门等地就出现了冒充移动客服“兑换”和包电子券的新骗术,说是帮你“兑换”和包电子券,实际上却是瞄准了用户账户和验证码。
一旦得手,骗子就拿着用户的账户和验证码去12580商城、微厅等跟中国移动有合作的商户进行消费,或者直接充值话费,导致和包电子券被盗刷。
链接
警惕这些高仿短信,慎点!
说起“高仿”,很多小伙伴首先想到的是假冒商品,殊不知诈骗短信更是高仿“专家”!短信中的号码、官网链接地址“高仿”的程度都足以以假乱真,难辨雌雄。对此,湖南移动进行了梳理归纳,并进行破解拆招,让骗子无处遁形!
1【招数】
“本人有数所高校补录招生指标,欲购从速。”
要点分析:这类骗术手段多为新生报到时,声称因有学生没来报到,可以补招、补录、顶替名额,通常是伪造高校的公函、印章、录取通知书等。
拆招:考生和家长应多了解当前的招生政策和基本知识,一些考生落榜后或成绩不理想,不要心存侥幸。
2【招数】
要点分析:一旦与其联系上,便以需预交保证金、月利息、送款担保费等名义骗钱。
拆招:凡是提到“贷款”一定要多留心,不要轻信网络、短信等提到的贷款信息,看罢即删。
3【招数】
“我是某某运营商(或者公安局、检察院等)的,您手机号码绑定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
要点分析:骗子往往“唱”双簧,一人扮演运营商工作人员,其他同伙则冒充警察,以保护被害人卡内资金安全为由,要求转账。
4【招数】
“爸妈:我的钱卡丢失,速汇学费/生活费至我同学的银行卡上,卡号为XXX。”
要点分析:由于子女在外地读书,加之许多不确定因素,家长如果一旦与子女联系不上(比如关机、手机没电等),可能就会上当。
5【招数】
6【招数】
“我的那张卡磁条坏了,请把钱直接汇到×××银行账户就可以了。”
拆招:与需汇款的人联系,确认信息的真伪,切记,汇款前确认对方身份再行动。
7【招数】
“这是聚会的照片,点网址看看吧,地址t.cn/XXX”
要点分析:这条链接将会诱骗其安装手机木马病毒在手机中,然后盗取用户手机支付短信验证码,再通过此前就购买到的银行或者网络支付账户、密码进行资金盗刷。
8【招数】
要点分析:通过“伪基站”发来的积分兑换短信,该网址会显示一个假冒的10086网站或者诱导下载一个假冒的手机营业厅App,以兑积分、送话费为诱饵让用户输入银行账号、密码,然后窃取账号密码后盗刷资金。
拆招:不要在任何地方同时填写银行账号和密码,最好为手机安装杀毒软件拦截诈骗短信。(杨田风陈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