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普及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等为由,称其涉嫌毒品等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3.医保、社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社保卡、医保卡资金出现异常,可能涉嫌犯罪,诱骗其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4.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防范方法:补助、救助资金均由当地民政等部门和社区发放,请首先向民政、社区咨询。不听从陌生人的指令、不执行不熟悉的网上银行和自动取款机操作。

5.冒充领导诈骗

6.虚构车祸、手术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戚朋友遭遇车祸、突发疾病需要紧急手术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令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7.虚构绑架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且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令将钱款打入账户。

8.猜猜我是谁

9.票务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防范方法:到当地通信企业服务网点查询,以免造成损失。

11.电视欠费诈骗

防范方法:到当地正规服务网点查询,以免造成损失。

12.金融交易诈骗

防范方法:不要相信不切实际的投资回报,更不能轻易将资金交由他人代理操作投资,防止上当受骗。如有投资需求,应当选择正规、合法的投资渠道。

13.购物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获取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自动取款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指定账户。

防范方法:请不要轻易相信,首先向当地的税务部门核实。

14.退款诈骗

防范方法:淘宝等公司退款会退到支付宝内,不需要知道银行卡号等信息。遇到此类事情,请不要相信,直接向卖货商家咨询就知道真假。

15.破财消灾诈骗

16.快递签收诈骗

17.提供考题诈骗

防范方法:非法出售、提供、购买国家规定考试考题和答案的,均涉嫌犯罪。请遵守法律,不要参与,并及时报警。

18.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我要上春晚”等热播栏目或知名企业的名义群发短信,或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谎称将获得巨额奖品,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对方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实施连环诈骗。

防范方法:“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中奖、返利等信息,请高度警惕并认真核实,不贪心、不轻信、不汇款。

19.引诱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汇入钱款,由于一些群众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未经仔细核实,不假思索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防范方法:汇款时请进一步核实对方帐号、用户名的准确性。

20.刷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刷卡消费欺骗短信,引诱机主回拨短信上指定的号码查询,然后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21.高薪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防范方法:遇到类似事件,请先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该企业的合法性,防止上当受骗。

22.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防范方法:任何不需签订合同的贷款是不可能的。如需贷款,请选择正规融资渠道。

23.复制手机卡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防范方法:经专家证实,单凭手机号是无法实现手机卡复制的,接到此类信息请不要相信。

24.冒充房东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防范方法:遇到此类情况,请及时向房东本人核实帐号、用户名的准确性。

25.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低价抛售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交易验证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26.低价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防范方法:请保持警惕,不要被低价诱惑,事先要交钱的一般为虚假信息。

27.木马信息诈骗1

犯罪分子利用短信群发器、改号软件或互联网,发布10086移动商城送礼、手机积分兑换、信用卡升级等木马短信、病毒链接,引诱机主点击,盗取机主银行卡、密码,然后用网银或制作伪卡取现实施诈骗。

28.木马信息诈骗2

29.网购诈骗

30.订票诈骗

犯罪分子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防范方法:网上订票尽量上官方网站、大型知名网站、熟悉的订票公司办理,以免上当受骗、耽误行程。

31.办理信用卡诈骗

防范方法:办理信用卡需要提供本人身份证件等资料到银行网点办理。即使通过银行官方网站申请,也要本人到银行网点提交身份证件等资料或银行工作人员上门核对身份无误后才能开通。所以,此类信息均为虚假,请不要相信。

32.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防范方法:色情服务属于违法行为。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也会减少自己被骗的几率。

33.收藏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各种收藏协会或公司的名义,发短信或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帐户。

防范方法:遇到此类事情,请不要轻易相信,首先查询该机构的合法性,经实地考察后,再作决定。

34.兑换积分诈骗

防范方法:遇到此类事情,做到“四不”:不轻信、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转帐汇款、不点击不明链接,并向通信企业、银行等咨询核实。

35.二维码诈骗

诈骗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然后实施诈骗。

防范方法:不要随便扫描二维码,扫二维码后先辨别网址真假,如果不能辨别,请不要安装,以防被骗。如果发现感染木马,在不使用已感染的手机、电脑操作的前提下,立即更改银行账号密码,并重装系统。

防范方法:遇事要冷静,不要轻易相信他人,涉及金钱的事要谨慎。

防范方法:网上购物请使用支付宝等安全付款方式。

防范方法:遇到此类事情,请报案并及时向腾讯公司举报,防止他人受骗。

防范方法:遇到此类事情,不轻信、不转帐、不汇款。

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或者使用“交通违章查询”等假公众帐号,发布虚假消息,让人信以为真,然后实施诈骗。

THE END
1.直播卖电话卡“坑”下藏玄机民生记者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很多消费者都有此类被坑经历。卖卡主播往往声称“官方营业厅直发”,出售的流量卡以超低价格和超高流量为噱头,打出“这羊毛不薅白不薅”“轻松实现流量自由”的口号,并且明确表示不想用了随时可以注销,没有任何成本,“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https://www.workercn.cn/c/2024-12-16/8414950.shtml
2.我在网上买的手机流量卡被骗了,充值的钱可以退还问题描述: 我在网上买的手机流量卡被骗了,充值的钱可以退还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287024 人·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法律分析:可以退还剩余金额,拒不退还的,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2562398.html
3.中小学学生防诈骗知识竞赛题库2、(单选)暑假期间,初一年级的王小明在上网时看到一条信息:一家网店正在招聘网上刷信誉的兼职,他想利用暑假空闲时间打一份零工,赚-?点零花钱。() A、可以,坐在家里,手机点点就可以赚钱了,轻松又自在。 B、这个好,利润很高,很赚钱。 C、 不可以,刷单是违法行为,大部分还是诈骗广告,不仅不返佣金,还会把https://www.meipian.cn/3w4peins
4.网络诈骗一般手段?具体有哪些?23、复制手机卡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24、冒充房东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https://www.64365.com/zs/878310.aspx
5.大学生防诈骗知识必读安全常识学生处为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诈骗银行用户,当接到:“在某地消费或银行卡被盗用,要求您尽快转帐”的手机短信后,请不要按对方要求在 ATM 机上进行转帐操作,如有疑问请直接到银行进行核实或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工行 95588 、建行 95533 、农行 95599 、招行 95555 、中行 95566 、交行 95559 、深发银行 95501 、民生银https://xsc.cisisu.edu.cn/safety-knowledge/item-2457/
6.有“内鬼”!通信从业人员盗用公民信息办出3500多张手机卡,诈骗284“公民个人信息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物料’,犯罪分子或是通过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注册手机卡、银行卡,以此作为诈骗犯罪的基础工具;或是利用这些信息对诈骗对象进行‘画像’实施精准诈骗。”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 4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起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https://www.schdxww.com/Show/news?infoid=26231
7.快手上买手机卡骗局[开心]亲亲您好,快手上买手机卡是骗局的呢,这样的手机卡自然是不可靠的,网上购买的流量卡不可靠主要是因为这些手机卡大部分属于物联网卡,用于个人手机很容易被锁卡,并且售后得不到保障。[大红花][挤眼][挤眼]防诈骗小知识:1、不要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电话或者短信,避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下圈套https://wen.baidu.com/question/161501510608309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