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销黑手伸向大学生群体专业人士解析如何避开陷阱)
为什么传销黑手频频伸向大学生或者青壮年?现在的传销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大学生落入传销陷阱该怎么办?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部分当事人家属、反传销志愿者、工商部门以及警方。
事件回放
被姨妈拉入传销,套现+贷款交了5万多
为了增大自己的投资金额,小张还在这家机构帮助下,在针对大学生贷款的几个网络平台上先后进行了网络贷款,加上支付宝套现的金额,小张一共缴纳了5万多元。因为实在没钱了,小张回到吕梁,打算叫自己的亲姐姐一起干。还好,小张的姐姐意识到了妹妹可能陷入了传销,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
志愿者成功劝说,但交了的钱要不回来了
刘李冰是临汾人,他的所有身份都与“反传销”有关——中国反传销救助中心专业分析师、中国民间反传销志愿者、山西反传销联盟负责人。即便有这么多身份,刘李冰8月3日去吕梁见大学生小张时,也只能以小张姐姐的朋友、一个搞过“传销”或者准备跟着小张干的人的身份,去见小张。
见到小张时,刘李冰问:“你觉得这个生意怎么样?”小张闪烁着双眼说:“我觉得这个事儿可行。”刘李冰先让小张讲讲致富原理,然后帮助小张剖析存在的疑点,小张觉得刘李冰挺懂行,谈了大约两个小时,小张和姐姐与刘李冰告别。在宾馆房间门关上的那一刹那,刘李冰听到了小张的哭声。
大约过了几分钟,房间门再次响了,房门打开后,小张问刘李冰:“我的5万块钱还能要回来吗?”刘李冰说:“你的钱被几个层级分掉了,其中一层就是你的姨妈,如果追要,你们的亲属关系肯定会受影响。整个过程,你是出于自愿,没有人胁迫,所以维权比较难。”话说得委婉,小张却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小张的妈妈是家庭妇女,父亲是农民且身患重病,家里根本没有偿还这些钱的能力,小张不知道该怎么和父母解释。好在,身边还有姐姐陪着。
特征分析
传销有3个特点,南派北派各有套路
掉入传销陷阱怎么办?该如何辨别自己做的是不是传销?记者采访了太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检查处的责任人。“有的传销会伪装成直销来骗人,其实直销和传销是有差别的,根据《直销管理条例》,企业从事直销经营,必须经过商务部批准获得直销经营许可,正规的直销在商务部的网站上是可以查到的。”这位负责人解释,传销的特点有3个:第一,缴纳入门费取得加入资格;第二,发展下线组成层级关系;第三,层层返利形成多层次计酬。不管是产品传销还是微商变传销,只要同时具备这3个特征就是传销。
这位负责人说,传销多是异地聚集,现在多以找工作、介绍项目来拉人,目前被传销的,大学生是主力军。“一些大学生着急找工作,当有人说这儿有个工作不错,你要不要来看看的时候,很多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去了,像李文星就是这样的情况。传销分南北两派,南派靠的就是洗脑,然后让你交钱、拉人头,这个时候即便是反悔了,好多人因为无法面对亲朋好友,也难以脱身。北派则会控制人身自由,控制你的通讯,以各种理由和家里要钱,总之,现在的传销普遍年轻化。”这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提醒,发现传销应该同时和工商部门、公安部门举报,如果有足够的线索和证据,公安部门会立案查处,“构成犯罪的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没有构成犯罪,行政机关会做出行政处罚。”
工商部门应对
走进大学校园,进行反传销宣传
提到传销组织为什么把黑手伸向大学生,太原市公安局一位民警分析:“第一,大学生着急就业,想找高薪工作;第二,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相对单纯;第三,家长把孩子当宝贝,基本孩子要求什么家长都会信任和配合,所以传销人员会盯上大学生。”
那么,大学生如何能远离传销?包括工商、公安以及民间反传销志愿者都认为,应该让反传销知识走进校园。经检处负责人介绍:“我们已经准备在9月份新生开学的时候,去大学校园做反传销宣传,现在一些学校的保卫处和省教委的思想教育处也把这个作为重点工作在做,我们以前在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工商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等都搞过宣传讲座、发放资料等活动,针对传销黑手伸向在校生,我们要加大力度在大学校园开展这方面的知识宣讲。”
同时,这位负责人也建议,如果已经误入传销组织,尤其对方限制了自己的人身自由,不要采取强硬措施,“你越是反抗,对方就会对你控制得越严格,在控制你的期间肯定会带你出去,这个时候你可以观察周围,拉住旁边的人,让他们帮忙报警。”
提醒
发现亲友误入传销该咋办?
8月5日,在太原读高三的小任致电本报,说感觉妈妈被人拉去做传销了,“她还花钱买了好多产品,就堆在车库里,也用不完,还一直买,想拉着别人也去买,咋说都不听劝,我该怎么办?”
小任的警惕性很高,采访中,不愿意讲更多关于她母亲和父亲的情况。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记者没有找到她妈妈购买的产品“康”的注册记录。
对此,记者咨询了和刘李冰一样同为反传销志愿者的梁星。他表示,小任的母亲误入传销的可能性很大,传销的特点之一,就是利用情感邀约亲朋。梁星建议小任和父亲一定要劝说小任的母亲,不要越陷越深。
发现自己的家人或者亲友误入传销组织该怎么办,太原市工商局经检处负责人和反传销志愿者刘李冰、梁星给出了建议。
1、如果是产品传销,建议先通过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处查询是否属于直销。产品传销的特点是,消费者先高额消费,然后再拉人头往下发展。
2、发现亲友做传销,不要一味指责,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摆事实,讲道理,也可以求助反传销的专业人员来做。
3、一旦亲友涉及交钱,要告诉他必须侧面了解是和谁交易,最好要求是对公账户,要求对方出示营业执照,掌握交易的证据。
4、如果劝说效果甚微,要马上切断他的人缘链和资金链,破坏他的邀约市场,叫所有的亲朋好友不要去。很多人刚知道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做传销时,顾虑家丑不可外扬,结果这个沉默让更多人上当受骗。
大学生还容易落入哪些陷阱?
除了传销,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记者梳理了本报报道过的大学生容易上当的骗局,提醒广大在校生或者毕业生一定要警惕。
1、兼职骗局。招聘“抄写员”“宣传员”,中介公司安排虚假“家教”,假招工,乱收押金,克扣工资。在没有入职前,以各种理由让你缴费的公司,也是骗钱。
2、网络诈骗。淘宝刷好评兼职、支付宝套现遭遇骗局。请记住,刷单和支付宝套现都是违规行为,一旦被骗,维权很困难。
3、大学生做“微商”陷入骗局。“微商”所谓的销售火爆,只是为了吸引人的宣传技巧,他们靠发展会员牟利行传销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