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今年中国普通高校将有近900万毕业生面临毕业求职这一“人生关卡”,人数较往年增加不少,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也被称为“最严峻就业季”。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各大高校如何帮助毕业生从容应对?广东的高校毕业生们目前的就业情况又如何?近日,本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广东几所高校的部分应届毕业生,了解大家的“对策”。
中大、华师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
搭建“云平台”推进“云招聘”
成立小组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发动校友提携师弟师妹共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武威、陈忧子通讯员李宁
资深校友担任“云求职”指导
据悉,在疫情期间,华师通过搭建“云平台”推进“云招聘”、开展求职训练营提升就业能力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华师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辅导员们则在线上与毕业生进行生涯规划座谈、与考研上线的同学进行复试模拟、与准备签约的同学进行一对一指导。
华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积极发动校友资源,为毕业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成立就业伴飞小组,通过“一帮多”的形式向仍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此外记者了解到,中大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帮助学生就业:第一,校方组织了多次线上宣讲会;第二,学校内部会开放一些行政类的岗位招聘,让部分学生可以在校内就业;第三,校方与广东省就业主管部门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指导;第四,发动校友资源来提携师弟师妹。
据介绍,为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中山大学积极发挥校友优势,通过邀请校友回校讲演、举办校友专场招聘会、走出去做调研、推动成立实习创业基地等方式,让更多的中大校友参与到母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来,与师弟师妹携手共进,共同就业创业。而广州市人社局此前也发布消息,广州将基层就业补贴和小微企业社保补贴对象的范围扩大至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
“不犹豫向前冲就对了”
胡政是华师法学院2016级的应届毕业生,最近考上了一家省级机关单位公务员的职位。胡政坦言:“由于竞争对手和单位录用人选多是名校学生,我在求职过程中会处于较为不自信的状态,觉得自己有些不自量力,但被录用后我也深深感觉到,求职过程中勇气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有勇气选择了自己的方向和理想,就不要瞻前顾后,向前冲就对了。”
结合自身的求职经历,胡政认为要尽早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在大学几年中尽量积累各项有利条件,如各种证书、各级奖项、干部任职经验等;在面试环节中,自信、开朗、大方也是制胜诀窍。
胡政表示:“我认为应届毕业生暂时没能找到理想工作是常态,当年有同样就业困境的前辈们数年后同样过得有声有色,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建议毕业生发现合适的岗位就大胆去尝试,‘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完成一定的社会经验积累,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再行择业亦不迟。”
撰写简历要“重点突出”
师范类毕业生陈楠最近找到了深圳市盐田区一家机关单位的工作,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大三时就确定了两个就业方向,第一是当老师、第二是报考公务员。因此大三暑假她一直在看公务员的书籍,去年10月底后,陆续开始有了一些教师类的招聘。
“逆势”拿到华为Offer
华师经管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6级本科生吴焕彬4月底刚拿到华为公司的Offer。对此,吴焕彬谦虚地表示是“运气的加成”,但其实,他在校期间就曾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华南师范大学创新奖、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奖项,也曾担任学院的学生会主席,自身实力过硬。
谈到求职经验,吴焕彬表示简历非常重要,“简历是敲门砖,要有针对性,求职不能只有一份简历,可以针对每一个行业甚至是每一个公司准备一份。另外,简历的简约性也非常重要,尽量控制在一页内,详略得当,尤其注意关键信息点的先后顺序。”
经过多轮面试,吴焕彬总结出不少经验,他认为在面试中若找准定位就能事半功倍。“比如在群面中,并不是说在面试前就预设好自己要做什么角色,而是进入这场面试之后,依据面试题目、人员、局面进行快速判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在面试前对各个角色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提前演练。”
吴焕彬认为,在群面中何时发言、如何发言很重要,“许多面试者害怕因发言少而被埋没,因此常常着急抢着发言。但遇到复杂情况,不经三思的言论容易被后来居上者推翻;所以建议充分思考题目,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胆提出;如果已被人抢先提出也不必担忧,就算当不了逻辑架构的提出者,还可以当‘小修小补’的贡献者,遇到大家都没想到的细节可以伺机提出,做到瞄准时机,语出惊人。”
而针对单面环节,吴焕彬建议在面试前对自己的全部经历进行复盘,提炼出每段经历所属的标签;另外还要提前搜集信息,确定目标公司、目标岗位所需要的人才特质,并将自己符合的经历和优势去对应这些要求,在面试中积极主动地引出。
“面试过程要学会讲故事。”吴焕彬说,“如果能将自己的经历故事化、情节化,在面试过程中,让面试官产生好奇并进行追问,将面试变成聊天,这样往往更让面试官印象深刻。”
中大硕士生黄飞:
班上三分之一同学仍在找工作
“没想到我们这一届毕业生会遇上疫情。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在去年10月份的秋季招聘中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算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中山大学硕士生黄飞(化名)告诉记者。他从去年7月开始找工作,最终于10月份找到了一份坐标在佛山,月薪还不错的工作。在疫情之下能提前落实就业,他个人还比较满意。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班上同学仍在积极求职
“疫情对同学们找工作影响挺大。现在还没找到工作的,一部分是在准备考公务员,一部分是想去企业,继续等待后续的招聘信息,同学们都在积极应对,比如通过线上面试的形式不断积累经验。因为今年的面试有些会通过线上形式进行。”黄飞说,班上30多名同学,除了读博的四五个以外,还在找工作的大约有10人,约占1/3。
有人选择延期毕业
在黄飞看来,对于那些还没找到工作的同学来说,由于找工作和写论文两件大事凑到了一起,这也让很多同学很矛盾,“保险起见,肯定要先把论文写完了才能找工作。但如果只忙着写论文,越到后面可能合适的机会就越少了。”
黄飞表示,如今身边的同学们也采取了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比如有些同学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会选择向学校提交延期毕业申请,给自己一个“缓冲期”。“我身边就有人这么做,选择今年9月份或者明年再找工作。”
在黄飞看来,当下很多同学首先考虑的不是工资问题,而是先找到一份工作,这是比较现实的需求。不过黄飞还是对同学们找到工作信心满满。“大家多少会下调一些求职预期,先就业,再作择业调整。”
中大硕士生吴雪:
还没找到工作心不慌每天对镜子练习笑容
吴雪(化名)是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研究生。因为疫情的原因,她一直待在老家,目前学校已经发了通知,将安排学生陆续返校。而春节至今,吴雪一直在家中准备毕业论文。“对大多数人来说,毕业论文比找工作更重要,如果毕业论文不能通过,那就根本没法去工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相信自己的实力”
“虽然今年受疫情影响,但从前几年开始,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已经变得非常激烈,每年都有人说‘最难’,我们早就习惯了。”吴雪说,原本去年秋季的招聘她也参加了,也有多家公司愿意录用她,不过因为吴雪学的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她还是希望自己将来能进入媒体单位工作。“收入不是我考虑的第一因素。成长空间、个人兴趣爱好这些也同样很重要。”吴雪说,她周围现在仍在找工作大概分两类人,一类是准备读博或出国的,另外一类是在去年秋季招聘中没有遇到合适的单位,依然在等待心水的单位放出招聘信息的同学。
记者在和吴雪的采访中感受到,她对此并不焦虑。“因为急也没有用,我相信一定可以在这两个月里找到喜欢的工作,我相信自己的实力。”她笑着说。本月初,吴雪的毕业论文终于定稿上交,她也可以专心致志地找工作了。
精心准备每一场面试
疫情期间,吴雪首次尝试了线上面试,这对于她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首先,要调试设备,确保网络通畅和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还要学会化妆和补光。而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自己面对着摄像头时不紧张,能够条理清晰地介绍自己,回答好面试官的问题。为此,吴雪每天都要对着镜子练习很多遍微笑,包括自己在面对镜头时表情如何更自然、更自信。“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所以更要精心准备每一场面试。我参加了几场在线面试,感觉还挺好,反而不像线下面试那样紧张,压力小一些。”但吴雪也说,相比之下,线下面试因为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获得更好的互动体验。她也期待接下来能参加线下的面试,这样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优势。
暨大本科生匡思颐:
学校“一对一”助我改简历
在投递出近百份简历后,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学生匡思颐在5月上旬终于确定自己的最终求职意向。
起初由于疫情,匡思颐也曾对求职有所担忧,“好在一方面学校会在学生就业方面提供非常大的支持,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也会安排线上面试。”匡思颐还告诉记者,此前她也一直在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兼职,积累工作经验,“我为两个学生进行过家教补习,外加批改作业,每周的工作时长大概7小时。”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程依伦
求职不宜“眼高手低”
今年1月放寒假后,匡思颐便回到了老家河南。在去年的秋季招聘中,匡思颐只面试了两家企业,原本她打算等春节结束后便回到广州继续求职,但疫情将她的计划打乱了。
相比秋招时的状态,匡思颐在之后的求职过程中开始有针对性地“撒网”:拓宽招聘源、扩大职业范围。
“之前我一直没有考虑过教育行业,后来我同学告诉我,培训机构的待遇各方面还不错,加上我大学四年也一直有做家教、带学生的经验,所以也开始尝试应聘教育类岗位。”匡思颐说。
线上面试同样要做足准备
疫情期间,匡思颐一共进行了4场线上面试。“感觉线上面试没有线下面试那么紧张,而且最近面试我的几位HR都非常亲切。”匡思颐说。“有一场面试是一家教育机构。因为之前自己在教育这一块实践经历比较多,到第二轮校长面试时,校长听完我的介绍就说后续不面试了,只需要我再准备一个授课视频,如果可以就直接录用我,整场面试不到四分钟。”匡思颐笑道:“感觉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
匡思颐也给其他毕业生提出建议,称尽管线上面试没有线下面试紧张,但也需要做充足准备:“比如穿着打扮虽然不用正装,但是也最好正式一些。对于面试中可能提到的问题,也需要提前做准备,我之前在社交平台上查找了很多HR的常见面试问题,做足应对准备,这样面试的时候才不会心慌。”
校方对学生就业扶持大
匡思颐表示,相比往年,她明显感觉今年暨南大学在就业这方面对学生的扶持力度特别大。“比如为我们联系了很多企业,再通过广东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让学生上去填电子简历、并帮助学生去联系企业;同时也设立了非常多专场线上宣讲会,最近也有让班长把班里需要求职学生的简历都收集起来,计划由学校将这些同学的简历推给比较合适的校友企业等。”而记者了解到,由于暨南大学一共有珠海、深圳、广州等几个校区,近日,校方也正在与深圳校友会合作,联系当地校友企业召开专场招聘会,为本校学生拓宽就业机会。
匡思颐告诉记者,学校今年对学生就业的扶持让她格外感动。目前学校规定6月底本科毕业生返校,不过她可能5月中旬就会回到广州,去参加剩下两家企业的最终面试,以让自己有尽可能多的选择。
在采访结束后的次日,匡思颐给记者发来信息:“今天我拿到Offer啦,就是我最想去的那家教育机构!”言语之间满是欢欣,还笑称广州日报是她的“福星”。
她们选择读研
暨大本科生徐紫祺:
最大遗憾是不能拍大合照
来自暨南大学的徐紫祺成功申请了英国华威大学的研究生,但疫情给她读研带来很大影响。一方面,因为雅思考试取消,她必须做出替代选择;另一方面,英国的疫情形势仍不明朗,学校已经通知,前几个月的课程将通过线上教学,何时能到校园上课还是未知数。
徐紫祺说,因为疫情原因,今年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都在线上进行,目前她正在对论文进行修改。她告诉记者,班上有将近70名同学,而考研的可能有20人,其余很多同学还在找工作。近日,在家中的徐紫祺收到通知,将根据学校要求分批返校。“听说今年没法拍毕业照了,这是最大遗憾。”
随着疫情发展,越来越多的英国高校调整了招生要求。包括伯明翰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在内的28所英国高校都宣布接受Duolinguo(多邻国语言测试)的成绩。徐紫祺现在正在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先参加Duolinguo和PTE英语测试,另一方面,随时留意雅思考试的新进展。“因为看到网上消息说,很多赴英国留学的学生打算到东南亚国家参加雅思考试。现在还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走得通。”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暨大本科生林欣明:
找工作不满意决定考研
“我计划考国外或者国内的研究生,做两手准备。”暨南大学国际学院本科毕业生林欣明(化名)说,她和许多国际学院的本科生一样,在考研究生时会选择一些中国香港的大学继续深造,或是选择考欧洲国家的研究生,但因为疫情影响,考研同样会面临不少困难。“我们有一个同学,先申请成功了中国香港的大学,后来又申请成功了荷兰一所高校,但由于疫情,他父母也没有让他去。”
按照林欣明的计划,今年考研如果没考上,她会先找工作,然后再找机会读研。“但今年找工作竞争很激烈,所以父母也挺着急的。”她说,前一阵子她投了几份简历,也收到了一些面试通知甚至Offer,但还没有让自己觉得满意。
林欣明说,学长学姐建议她,如果读研最好是去读国外名校或者国内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所以她如今已经开始“两手准备”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