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为了加强菜鸟与阿里电商业务的协同合作,以及为了支持菜鸟持续构建全球物流网络,决定撤回菜鸟在港交所的上市申请,并将以现金的方式(折合人民币约270亿)收购少数股东与员工已归属的股权。
没承想,这个决定瞬间让平淡无奇的菜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不过商场如战场,一切都变化莫测,因而企业为了顺应局势而改变策略本就是正常不过的事。
而且,阿里巴巴“打脸食言”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2013年,马云在成立菜鸟网络时曾公开立下Flag:
“我们决不会做快递,因为我们没有那个能力。”
然而,十年后的2023年,菜鸟食言了,因为他们开始下场做快递了。
所以,对于企业的各大决策,作为旁人的我们,听一听看一看就行了,不必信以为真,也不必过分在意。
可是,有意思的是,在阿里巴巴宣布撤回菜鸟上市申请后没多久,就有大部分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拍手叫好并表示:
“连送货上门服务都跟不上,还是别上市的好,免得害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菜鸟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大家会这么抵触它?
2013年,为了填补物流短板,阿里巴巴联合物流、地产、零售等企业,推出了菜鸟网络。
随后的2015年,首个提供快递代收服务的“菜鸟驿站”在安徽芜湖应运而生。
当初阿里明确表示,菜鸟网络将会是一个数据公司,而不是物流公司,并且自己不会介入物流的方方面面,更不会抢物流公司的生意。
因而一直以来,在整个物流体系里,菜鸟充当的都是“大脑”的角色:
当商家成功销售一笔订单后,菜鸟网络就会下发电子面单,通知“三通一达”将快递从菜鸟云仓送到物流网点,然后再由快递员送至菜鸟驿站。
一开始,菜鸟驿站确实是为了方便白天不在家的消费者收取快递,可是不知咋地,慢慢地竟直接变成了不送货上门、一声不吭地将快递放在了驿站。
哪怕是大件物品,也得消费者找驿站自提。
可是,有些快递是真的重啊,若是刚好碰上驿站又比较远,那真的是相当吃力。
事已至此,也只能认命了,谁叫咱爱网购呢!
谁料,去到驿站后,又是新一轮的不爽。
有些驿站空间狭小,而店员又不愿意帮忙,只能自己根据取件码去翻找快递。
要是碰上下班高峰期,还得排队等半天,有时候真的会气到再也不想网购了。
总而言之,菜鸟驿站给消费者留下了很不好的体验。
于是,消费者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对菜鸟驿站进行吐槽甚至是怒骂。
其实,菜鸟网络推出的菜鸟驿站实行加盟制,平台不承担具体的运营成本。
既然只是加盟商,那平台就很难约束他们。
而物流公司的配送环节,不仅极度碎片化,成本还极高。
若是每个消费者都能够自己到菜鸟驿站自提快递,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物流公司分摊配送成本。
可是,菜鸟驿站又不直接赚消费者的钱,所以他们自然不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看到这里,不仅让人感到唏嘘!
就因为阿里不想承担驿站的运营成本,而物流企业又希望驿站能够分担额外的配送成本,让本想给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服务的菜鸟驿站,最终沦为了平台“丢包袱”的阵地。
不过,随着消费者与菜鸟驿站的矛盾愈演愈烈,菜鸟终于嗅到了发展的危机。
2022年7月26日,菜鸟CEO万霖在菜鸟开放周上表示,今年将重点做好送货上门服务。
并于2022年8月,将“丹鸟”业务板块改名为“菜鸟直送”,而菜鸟直送将为在天猫超市、天猫国际消费的所有用户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为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加深用户的印象,菜鸟直送的工作人员甚至在送货上门时换上了统一的工服。
2023年3月,为了加强送货上门服务,菜鸟更是联合淘天投资30亿元,用来补贴菜鸟驿站。
不过,随着物流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只做自营的京东开始接纳其他快递资源,连阿里的强劲对手抖音,也对各物流公司开放平台。
菜鸟便坐不住了!
为了弥补短板,2023年6月28日,万霖在2023年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宣布,“菜鸟将推出自营的“菜鸟速递”快递服务,并承诺一定送货上门。
据统计,菜鸟速递在全国拥有5千多家终端站点、7千多条运输线路和57个分拨中心。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退换货需求,菜鸟还推出了“菜鸟裹裹”,而且涵盖了揽收、包装、运输及配送等全过程。
且为了提高配送效率,菜鸟将17万个菜鸟驿站和5万多个乡村共配点进行了整合。
可惜,即便菜鸟为了挤进物流行业,已经做了这么多努力,成效却并不理想。不管是各大社交平台还是黑猫投诉平台,关于菜鸟的差评依然比比皆是。
最让人失望的,莫过于承诺的送货上门,到最后依然演变成,需要用户自己到菜鸟驿站自提。
2023年10月10日,有关于“夺命菜鸟驿站”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后,菜鸟的口碑更是一落千丈。
当天,一位名为张象的青年作家在社交平台上披露,自己的妻子在8月25日前往菜鸟驿站二楼取件时,不慎从二楼的一个洞口坠落,造成严重摔伤,且面临高位截瘫的风险。
张象还痛诉:
“我网购,就应该把快递送到我家,凭什么擅作主张,直接放在驿站。既然让我们自己去取,为何又没有安全保障!”
对此,驿站店主解释称:洞口是用来上下货的,平时都会随手关闭,可是那天一忙忘记关上了。
人命关天,岂是寥寥几句解释就能糊弄过去!
消费者本来就对菜鸟驿站颇有意见,在看到张象妻子的遭遇后,他们心中的怒火再次被点燃,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谴责菜鸟驿站,并质疑它存在的意义。
可是,也不知道菜鸟是无可奈何,还是打算一条路走到黑。
哪怕菜鸟驿站发生过重大事故、哪怕关于菜鸟驿站的吐槽铺天盖地;
哪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快递企业不得在没有经过消费者的同意之前,将快递放置于智能快件箱或者驿站,否则将被处罚3万元。
消费者便只好前往驿站询问,
“为何新规出来后,还是没有送货上门,还是跟之前一样,连通知都没有就直接把快递放驿站?”
对此,驿站店主只好无奈回复道:
写到这,笔者也不禁感慨:难道,菜鸟网络真的就解决不了送货上门的问题了?
据招股书显示,菜鸟的收入主要由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和科技及其他服务三部分组成。
但细看便会发现,国际物流才是菜鸟收入的关键部分。
也就是说,在国内物流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菜鸟在尽量想方设法提高运营效率,打造商业护城河的同时,又在全球构建物流网络,以便迎合全球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趋势。
而且,为了支撑全球物流业务,截止2023年6月,菜鸟建立了1100多个仓库、380多个分拣中心,全球网络已落地200多个国家及地区。
3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表示,
“我们在构建全球物流网络方面看到了重大的长期机遇,现在正是阿里巴巴加大投资菜鸟的合适时机。”
据统计,菜鸟每年处理的跨境电商包裹数量多达15亿件,因而国际业务是一片新蓝海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在国际物流市场上,菜鸟面对的竞争对手除了顺丰、京东物流等国内巨头外,还有DHL、UPS等国际巨头。
所以,菜鸟面临的风险和竞争根本不比国内少,至于它能飞多远、能否稳定盈利,其实也都是未知的。
如果在国内都还无法成功处理好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问题,就奢望在全球物流网络抢占市场份额,菜鸟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