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如何为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为复工复产做好保障服务,成为各地政府、部门的开年“大考”。
广州市委市政府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并出台了十五条“暖企政策”。政策出台一周内,11区、国资委、商务局、税务、金融机构真招实招纷纷落地。
一系列举措,为占据广州经济实体超九成的中小微企业送上“及时雨”,吃下“定心丸”。
围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2月6日,广州发布《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以下简称“市十五条”)。政策发布后,11区、国资委、商务局、税务、金融机构真招实招纷纷落地。
据悉,广州企业复工一周来,仅黄埔区第二产业复工超七成。此外,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通过梳理各区政策发现,当前广州企业复工复产呈现出四大亮点。
【亮点1】
“及时雨”贷款,流向中小企业
“今年我们购进5000吨小麦,为及时给供应商提供采购款,年初八向中行广州珠江支行申请了资金,没想到仅隔一两天就放款了!”广州惠安仓储装卸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彪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为全力保障粮食市场量价平稳,该公司多日来持续采购国家储备粮,但扩大采购导致企业面临资金周转难题,2月7日,中国银行广州珠江支行敏捷反应,协调员工回行加急办理业务,不到24小时就为客户投放了1275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切实通过金融力量保障好市民“米袋子”。
【亮点2】
新经济“补位”,“赋能”线下传统企业
不少互联网科创公司早已以远程办公形式开工,广州市玄武无线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移动商务平台运营商,昨天下午两点,记者视频连线公司产品总监朱敏时,他还在吃午饭。他告诉记者,1月29日当晚,团队便开始了线上“云办公”模式。“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更需要移动信息化。从2月1日开始,我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紧急开发期间,整个前端后端的团队,特别是核心开发团队的日均睡眠不足2小时。”朱敏放弃回韶关老家过年,与技术研发团队一道开发了三套防疫系统及设备,为几百家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100个智能AI机器人、100套的智能语音平台和5000分钟以上的免费通话时长等多种优惠技术服务。
朱敏的故事只是广州互联网+产业为线下企业“赋能”的一个缩影。“半个多月内,我们完成了去年一年的营业目标。”广州一家为医院提供问诊技术服务的企业负责人说。家庭医生线上问诊人数快速增长,公司开发的APP产品在半个月内更新了三代。
员工吃饭一人一桌
曾钊明是天河城一家餐厅的店长。以往是在店面里“躺”着赚钱,记者周末来到这家餐厅,门口贴着戴口罩、测体温、仅供打包的温馨提示,椅子都倒摞在餐桌上,没有客人在座,后厨却很忙活,外卖小哥刚装箱离开。曾钊明正和同事核对员工菜单,扭头对记者说,为了防止疫情通过餐桌扩散,全市禁止堂食,抱歉连个饮料都不能请你喝了。曾钊明说,比起以往“躺”着赚钱,疫情之下借助线上网络平台“跑”起来赚钱,而且是一场跨障碍赛跑。
对于近期复工后的经营状况,曾钊明说:“比预期的要好。”他掏出手机介绍,天河城物业部门搭建了一个内部手机订餐平台,各餐企租户为整个购物中心和写字楼员工供餐。这样既满足了复工复产后的员工用餐需求,又补贴了餐企租户的营业额,还有效地减少了人员走动。以这家餐厅为例,每天筹备内部员工餐,足够他们请五位厨师和两班工作人员的工资。
记者离开前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租户,天河城正在根据省市的暖企政策,在上级管理部门指导下研究具体落实措施。
【亮点3】
暖心好房东,2月租金减半
记者了解到,广州对国有物业租金实行“双免”:对承租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物业用于线下商业实体店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减免2020年2月份和3月份物业租金。对承租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物业经营的专业市场开办方应减免2个月商铺租金。
民企的减免力度也不小,万达广场、奥园广场、奥园城市天地、时尚天河、太阳新天地、美林天地等多家商场,纷纷推出免租。如万达广场、时尚天河等均是免1个月租金;太阳新天地此前的免租方案是2月份租金减半,不过该公司正在研究将免租期延长。
高力国际近日针对包含广州在内多个大城市的调查显示,多数零售物业业主响应政府号召,并表示愿意与租户共克时艰,已纷纷出台租金减免政策,其中有约41%的业主将租金减半,17%的业主更是免除租金;而租金减免有效期较多为0.5~1个月,减半的业主倾向于给予租户更长的有效期。
【亮点4】
精准施策,坚定企业开工信心
“我们10日就开始复工,大多数同事都居家办公,但还是有部分同事要回办公室上班。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这里很安全,人流较少,电梯不拥挤,消毒全面,到处有疫情防控警示语。”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下称“国金中心”或“广州IFC”)上班的某互联网企业工作人员称。
记者了解到,平时在国金中心上班的企业员工高峰时达到1.2万人。记者走访看到,红外线测体温、紫光灯电梯消杀、定点取外卖、外来物品集中消毒……逐个都派上用场,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暖企“组合拳”携手援企稳岗
“市十五条”犹如一纸召集令,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同时连开4场“暖企政策”新闻通气会,从不同层面介绍了广州暖企政策。
与此同时,全市各职能部门迅速集结,从各自分管领域发力,使出多路瞄准市场痛点的“组合拳”,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政企携手共克时艰。
降税费:
以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就业
据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林国强透露,“市十五条”出台后,阿里、京东、苏宁、唯品会、洋葱等在穗电商平台纷纷响应号召,在金融支持、流量补贴、运营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极大地展现社会责任感。
减负担:
对租赁国有物业租金实行“双免”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细化“国家三十条”“省十八条”“市十五条”中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譬如,争取让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比上年再下降至少0.5%。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住宿、旅游、商贸、交通等行业,则鼓励银行机构在原有贷款利率水平基础上降低10%以上。
广州对国有物业租金实行“双免”——经营业态主要为现场体验消费的线下商业或专业批发市场,如餐饮旅业、百货超市、批发零售、文化娱乐、休闲体验、会展、培训、旅游、美容、养老等,对承租户减免其所承租物业自2月1日至3月31日合同有效期内的租金。
广州市国资委预计,26家市属国企此次减免租金面积超过600多万平方米,市属国企物业免租和市属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优惠让利将达23亿元以上。
强保障:
为疫情防控企业开“绿道”送“礼包”
保民生:
力保防疫物资与民生用品“两不缺”
保障疫情防控,需要在医疗、复工复产、企业扶持等方面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市财政局为此紧急拨付24家疫情防控重要物资保障企业奖励资金240万元,帮助重要紧缺医疗物资尽快投产和恢复生产。通过先预拨后清算,追加拨付10家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救治与防控补助资金1亿元,提升各医院防控和救治能力。截至2月10日,广州市通过提前足额下达与启动预备费动支程序的“双管齐下”,已累计安排和拨付疫情防控经费3.2亿元。
供应充足、物价平稳,才好让市民安心“宅家”。市商务局组织电商平台企业发挥24小时不打烊、单独配送安全可靠和缓解人员聚集压力等行业优势,加大粮油、肉类、蔬菜、水果、饮用水等民生物资备货,保证储备充足、渠道畅通。通过创新的全景式直播方式,市民还可实时了解主要蔬菜基地种植及超市民生物资供应情况,消除恐慌性抢购现象。
此外,广州市政企合力筹措疫情防控物资,已累计甄选提供1821家优质海外供应商名录,为327万件捐赠防控物资提供免费物流和清关服务。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倪明、林晓丽、张忠安、刘冉冉、何道岚、申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