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学生在家学习,学习空间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学习的方式由线下转变为线上,教师的教学空间和教学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挑战,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初中部初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在海淀区教委统一方针指导下、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为实现线下变为线上课程的方式转型,从五个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更新教学理念
为此,我们初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每一位老师都成立了语文学科专属学习群,通过网络社群模式,深入到学生当中,为学生提供从基础内容到拓展内容的学习资料包,组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指导学生明确线上课期间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02丰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为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结合线上课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观看微课,课前寒假作业展示,授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开放讨论区进行讨论,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形成研究成果。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借助影音和文字等载体,帮助学生在交流和研究中深刻地理解知识,更为主动、高效地投入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03重建教学内容体系
为适应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确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我们要提供具有一定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具有明显梯度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夯实课内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明确而有效的指导下,完成更高层次的进阶。基于此,我们最终从基本学情、学生兴趣、课程要求三个维度出发,确定了古诗学习专题和名著学习专题齐头并进的主体教学内容。
1、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古诗阅读专题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名著阅读专题
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这样线上导读和线下自读相结合,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研究,在研究中进步。
04转变学业评价方式
网络实时评价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及时地反馈,有效地监控、管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控制度。网课“讨论区”是师生交流的“热区”,教师热情的赞扬与鼓励,学生积极的讨论与质疑,生生之间的帮助与切磋,均在线上时时实现。
最后,网络考试系统应用效果显著。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试卷,进行阶段测试和综合测试。信息量大,效率高,管理方便,教学者能很容易地从评价结果中获得更深层的信息。
结合以上多种评价方式,我们设计了“七年级语文网络课程多维度评价表”,将评价结果形成可视化的信息,方便老师、学生和家长了解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05协同备课发挥团队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一直以来都是我校教科研的优良传统。自学校集团化办学以来,协同备课更是将团队力量发挥到了极致。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我们积极主动学习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料,将区里提供的优质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有机融合。除此以外,与其他校区的老师在集团协同备课的机制下交流备课内容,取长补短。
同时,针对线上教学,我们调整了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形式,通过视频会议、网络社群讨论开展集体备课,合理规划年级教学进度,分工合作确定教学内容,共同讨论解决线上课过程中的困难。另外,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助教”制度,实现了班级专任老师专心上课,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巡课,同年级组老师作为“助教”协同管理课堂秩序的有序分工。在发挥了集体备课的教研优势之外,也提高了线上课堂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