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们年少有为不自卑,能否不被割韭菜
到处都是招式。
今天从新手小白的角度出发,来给大家讲一下,互联网那些割韭菜的套路:
比如搜索:
赚钱项目有哪些怎么在网上赚钱
通过这种方式搜索,我们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按顺序)
总结,通过浏览器搜索,是能找到很多有用的信息的,但更多的信息,是别人想让你知道的:
比如竞价,
比如CPA软件站,
比如网赚论坛,
贴吧里的兼职贴,
层层过滤,层层收割;
通过第1种方式,没有找到想操作的赚钱项目,
2、你加入的群,看似都满员了,200多人,
3、你加入的群,没被禁言,
群文件里也有一些赚钱的软件,群消息不断的提示你,只要下载群文件里的兼职软件,就可以赚钱,只要你下载安装了,会发现他这是CPA。
4、你加入一些兼职群,
别人说要收刷单费,要收押金之类的,你就交了,然后你就上当受骗了。
5、你加入的群,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聊天,
但都是和你一样,在找项目的人,不赚钱的人,在一起讨论怎么赚钱。
6、你加入的群,是某个大佬的鱼塘,
大佬经常在群里晒收益截图,用大小号唱双簧,然后你觉得他这么赚钱,就付费给他了。
7、你加入的群,是引流群,
1,在贴吧里,
发各种日赚几百兼职贴的,90%都是拉下线的,或是搞淘宝客的;
2、在贴吧里,如果看到某个人,晒房晒车带你赚钱。
要么是做bc,要么就是拉下线,拉代理的;
3、可以这样说,
在贴吧发各种兼职贴,带你赚钱的,99%都是假的,都是忽悠,
既然贴吧不可靠,
1、很多卖赚钱项目的人,都是二道贩子;
这些付费课程,都不是他本人录制的,都是从论坛等资源站里,
他批量做了很多店铺,关键词优化的很到位,每天能够引来几百上千人付费,
通过百度云盘发货,几乎是零成本,都是纯利润,哪怕一单赚5块钱,一天100个人付费就是日赚500,更何况他有好多店铺和非常多不同的商品。
2、课程是他本人录制的,
把课程挂在淘宝,拼多多上卖,是为了曝光量,
为了引流,一套课程他报价一块钱,你买来之后,看完里面的部分课程之后需要加他联系方式,付费才能学习完整课程;
3、你买的赚钱课程,
有可能是17年,18年的老项目,里面的操作玩法早就失效了;
当然,如果是最新出来的,是可以操作的。
4、你买的赚钱课程,
是有门槛的,你必须通过课程里的联系方式,付费加入他的圈子;
否则,你按照课程里面的方法去操作,一遇到问题,你就懵逼了!
5、你买的赚钱课程,
有时候,他们自己是不做这个项目的,会把项目拿出来卖,他只是赚这种钱而已,你确实能够低价买到。
6、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运气好,是能通过拼多多、闲鱼买到可以操作的项目,
只是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买了很多课程之后,只保存不打开学习,或者打开学习了几节课,就不学习了,或者只学习不操作;
再比如,
1、有很多人,专门通过布局
主要是利用知乎比较高的权重,发布有诱惑性的标题,吸引别人阅读,
然后,把人引到个人号上转化成交。
2、大小号唱双簧,
4、再比如,
总结一下;在知乎上
那这种就属于上层的收割手法;
其实,不管通过那种方式,都能找到一些厉害的大佬,或值得买的课程;
比如;
1,没付费之前,各种收益截图,各种见证;
付费之后,拉你进群,发给你一堆资料,让你自己看,就不管了。
2,反复收割;
还有些人,当你遇到他,就立刻知道他是否靠谱。
遇到好的老师,便成功了一半。还有一半靠自己。
遇到好的书籍,少走很多弯路。年初看了一本关于投资的书,记住其中两句话:短期价格不可预测,人为市场立法。
两句话,节约很多钱。
一句话,解决学习记不住的难题。
好的老师,随便几句话,就能让人豁然开朗,直接提升一个档次。(前提是此人有悟性)
比如,赚钱。
找到和自己三观相合的同行,成功率会大很多很多,内容背后体现的是思维,三观相合创造同等内容,很容易就能搞定。
他的创作的内容,就像是你自己写的一样。他的逻辑,自己很容易去理解。
同行寻找策略,不找最好的,只找好且三观相合的同行。
原因很简单,人的三观,除非刻意练习,很难去改变。在自己的特征之下,去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这样会更简单一些。
在互联网里,凡是割韭菜的人,身上有劲儿的人,都能作出成绩,没有成绩的人,大多是身上没劲儿的人,没劲儿的人,谁也帮助不了他。脑子开窍,人就有劲儿。精神劲儿,不是蛮力。
知道了割韭菜的套路,我们能学习借鉴到什么
细分领域赚钱,特别是服务类,主要靠内容破冰,通过不断创造内容,树立专业度、个性化。
如何专业专业不起来嘛。如何个性化没有办法个性化。
那就学习嘛!
学什么呢
很多人建议:学习同行。现在学习同行仿佛成为了万能的解药,遇事不决学习同行。
啥也不懂的人,也可以逼逼:学习同行。
学习同行错了嘛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怎么学习,大多数人所谓的学习同行,只是学习一些皮毛而已,根本没有触及到核心。
1、如何发现同行
2、如何筛选同行
3、如何研究同行之上中下
4、研究完之后该干什么
5、如何差异化与超越
在上面挑条最核心的聊:研究同行之(下),也就是怎么研究背后的核心。
背后的核心,应当从同行的思维主张开始挖掘。从思维主张去往下剖析,线条会越来越清晰。
很多人忙碌一下之后,就觉得自己非常努力。自己非常努力,而没有结果,这时候就会怀疑人生。
甚至撂挑子不干。
是否努力,由不得自我感动。
应该和更多的人对比,创业者和更多的创业者对比,和更厉害的创业者对比,对比个50人、100人,一切自然明了了。
很多人见识的人太少,见识的信息太少,经常按照自己想象的标准来比较,对比结果容易严重失真。
专业点来说:容易产生认知失调。
可以这样说,凡是割韭菜赚钱的人,除了思维走偏外,其他方面是非常厉害的。
下面我说下怎么做出好的内容。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心里,多少都有答案。
但我作为跨行进入,总觉得应该有更系统的模型,能回答。
经过3年一些摸爬,以及和内容大牛深入交流后,我认为好像找到了,也就是下面的「内容质量模型」。
一共就2个维度,需要4种能力。
1、先说内容深度
这里借用吴晓波老师,对内容的分类来说明:
他把内容分为5类,从八卦到价值观,由浅入深。
但八卦的有效期很短,今天的瓜,隔几天再吃就不香了。
八卦之后,是新闻、资讯,内容逐渐变得有观点、有态度、负责任。
再之后,这些有观点的信息,慢慢沉淀,变成知识,最后上升到价值观。
不难发现,越往后,内容的稳定性越强,比如佛家属于价值观类,能几千年不带变。
好在,正因为价值观、知识不易改变,厉害的内容创作者只需要连线就好。
连什么线呢
把新鲜出炉的八卦,和某个已经存在多年的价值观、知识,做连线。
咪蒙老师不就是这么干的嘛。
但想连好线,一点都不容易。
这需要有大量的知识、观念的储备,以及能从八卦、新闻里挖出内核的洞察力。
2、内容体验
说完怎么挖内容价值,咱们再说怎么把价值,用读者爽的体验交付。
我也做了张和内容深度类似的图:
首先是纯文字,它的阅读体验,一定不如有画面、还能动的视频好。
一部120分钟的特效大片,和一本同样内容但20w字的小说,你更愿意看哪个呢
一定是电影对吧。
除了文字和视频,中间还夹着另外几种形式。比如去年大热的条漫,还有一年必然会刷几次屏的H5。
不难发现,条漫其实就是文字+画,H5则是条漫+动效+音乐。
可以说,每一种内容形式,都是上一种的升级。
而且升级的方向只有一个,让读者更爽——越符合人性越爽。
所以才会出现那种,特效极爽,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爆米花电影,不需要内涵,爽就是内容的核心价值。
但这里同样有一个问题,人类的爽,是没有尽头的。
今天能让人爽的,明天可能就无效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H5刷屏总是一波一波的,很难持续,因为新鲜感太容易过期。
而要获得这种让读者爽的能力,则需要极强的用户感知力,以及创新能力。
至于怎么训练,目前我接触到的方法,是对笑点、泪点进行搜集和拆解——分析自己的情绪,并找到能制造这种情绪的技巧。
都得下苦功夫,笨办法。
1、提升已有深度内容的读者体验;
2、提升体验已经很好的内容深度。
而提升体验更麻烦,除了对用户的感知,还要想办法创新,刺激那些口味刁钻的读者。
但好消息是,你难他也难。
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准,就是从业者都在核心价值上,下死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