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户潘吉端穿着水族服饰直播。
青年主播杨云在大山里直播销售当地绿壳鸡蛋,6年来,她将几十万斤农特产品销往全国。
在短视频和直播带动下,大利村成了网红旅游打卡地,村寨里的留守老人空闲时织手工艺品,供游客选购。
晚寨侗寨90后村干部吴帮云穿着侗族服饰在家中的阳台上,这里也是她的直播地之一。
48岁留守妇女雷永竹在自家小卖部直播带货。
榕江县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因常年气候温和、降雨充沛、群山环绕、土层深厚,种植的蔬菜、水果含糖量高,素有“甜甜榕江”之称。5年来,从未离开过大山的杨云通过直播带货让几十万斤的春笋、核桃、西瓜、脐橙等农土特产“走”出大山,带动百余名农户增收致富,从3孩妈妈、留守妇女成长为定威水族乡代言人。
据榕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勃介绍,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1年起,榕江县率先发展“新媒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面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易地搬迁群众、留守妇女等开展万人村寨代言人培育计划,在全县范围内推进短视频直播扫盲式培训。截至目前,已孵化短视频账号1.2万余个,培育带货团队超2100余个,其中像杨云一样的留守妇女占绝大多数。
记者在榕江县实地采访时也看到,她们以稻田、灶台、大山为天然的直播间,在农忙之余、孩子上学后,或在做家务的空隙,随时随地直播。她们中有些人不识字,便拉着同村识些字的搭档直播。
“村里有多少我就卖多少”
“三妹开播啦……我们这儿的高山糯米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香甜软糯,我家后院小溪的源头就是几公里外的银洞山山泉水……”9月15日一早,90后苗族姑娘王启红照常在家中的阳台上开启直播。把村里5000多斤红辣椒卖完后,这些天她又和村民们收获了两万多斤的糯米,直播也从一天1场增加至3场,她说:“村里有多少我就卖多少。”
在2017年“短视频元年”到来前,离榕江县城最远村寨之一的两汪乡两汪村乌计寨已有了短视频的一丝踪迹。2016年,紧跟潮流的弟弟告诉王启红,“一个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万就能赚500元”。这对当时每天围着农活、家务、孩子转的王启红来说,是“弄点生活费”的好机会。
但拍了几个月的短视频,王启红非但没有赚到500元,流量费倒贴了不少,还惹来村里老人的闲言碎语:女人天天不顾家,拿着手机到处拍什么?
2017年起,王启红自家的农土特产已满足不了越来越多的订单,她开始去村寨里挨家挨户收黄豆、红薯、腌鱼、腌肉等来卖,还进山挖野生灵芝、香菇、山笋。山里的移动信号弱,王启红一次直播流量费高达200多元,只舍得一周直播1小时,直到2018年办理了宽带才实现了每天直播。
两汪乡田地数量有限,且多以梯田为主,农产品产量低,种植人力成本高。有些老人种了几平方米的辣椒,最多也就十来斤的收成,起早贪黑赶到乡镇的集市摆摊,“一天也卖不出去多少”。
在王启红的带动下,她的家人也加入其中,婆婆成为短视频出镜“女主”,丈夫和公公负责农产品种植、收售、打包发货,而她则主要负责短视频账号运营和直播带货。
“全县的笋都挖完了,还不够卖”
当年,杨云的丈夫用一挂炮竹定下了和杨云的亲事(苗族的一种婚俗,指男方邀请女方来家做客时,当着村民的面放一挂炮竹宣告订亲——记者注)。仓促的婚姻埋着不幸的伏笔——几年前,丈夫赌博欠下50多万元外债后杳无音讯,抚养3个孩子、照顾公婆的重任落在了杨云一个人的身上。
元宵节后收的春笋能卖到4月,羊烧笋能卖1个月,8月卖核桃、百香果和李子,9月、10月卖冰糖柑、脐橙、黄金柚和绿壳鸡蛋,11月、12月便是卖冬笋的时节……几年下来,杨云已摸清了全县应季的农土特产品,与许多种植户、养殖户建立了紧密联系——目前她是全县唯一一个能拿到绿壳鸡蛋货源的带货主播。
最近因儿子生病,杨云停播了几天。空闲时,她就去雷永竹家“讲课”。48岁的雷永竹在头塘村村口经营一家小卖铺,生意不景气,因不识字,店铺的账总是算不明白。
“兼职直播但全职为家乡代言”
今年4月前,33岁的潘吉端过着伸手问丈夫要生活费的日子,所有的精力都耗费在家庭和田地里——早上6点起床为一家人做早饭,孩子上学后便开始做家务、干农活,下午4点半接孩子放学,晚饭后还得辅导作业。
因家庭和工作繁忙,潘吉端、吴帮云等村寨代言人只能兼职直播,她们销售的产品均来自榕江县榕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榕江县政府和北京家乡来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短视频平台开设“榕易”小店销售本地初级农产品和深加工农土特产品,全县带货主播只需将“榕易”小店产品链接挂在直播间即可带货,直播的收入由主播、村集体、榕易公司三者均分。
“村寨代言只需做好直播和运营短视频账号,售前选品、打包发货、客服售后由专业公司完成,省心又省力。”榕江县新媒体专班主任申敏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榕江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扫盲式直播培训,培育了一大批正能量主播,而并非只局限于对个别全职主播的扶持。
在提供培训的同时,榕江县还同步打造县级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园、乡镇(街道)新媒体服务中心、村(社区)新媒体服务站,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进一步实现“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
“村寨代言人也可直播介绍非遗文化,带动乡村旅游、宣扬家乡文化,并不一定要带货。”青年网络文明使者、家乡来客负责人李哲亚从事助农产业已有8年,因看好榕江县“新媒体+产业”发展,2021年带着15人的团队从北京入驻榕江。他认为,兼职主播的价值不仅在于带动个人和村集体增收,更在于营造人人都能借助新媒体为家乡代言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