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媒体报道,闲鱼事业部总经理陈镭(花名“闻仲”)已从阿里巴巴离职。
阿里巴巴确认陈镭已离职,但对于其离职原因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陈镭为阿里巴巴第422号员工,曾领导开发了淘金币、淘女郎、淘宝直播等多个重要产品。
2019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完成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陈镭调往闲鱼事业部,向淘宝天猫总裁蒋凡汇报。
在此之前,陈镭曾任淘宝直播及内容生态事业部资深总监。
闲鱼成立于2014年,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二手C2C交易平台。据阿里巴巴公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闲鱼2020财年成交额已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截至目前,闲鱼月活用户已达9000万,在线卖家超过3000万。从消费品类来看,数码、手机、服装、家居等排在前列。
延伸阅读:
闲鱼2000亿的另一面:“滕讯”、“wang课”和“原味丝袜”
“在闲鱼,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脱胎于2012年成立的淘宝拍卖,闲鱼近年来一直在肉眼可见地淡化“电商”元素转而向“社区”属性发起进击;在闲置经济日益升温的当下,主打二手交易的闲鱼无疑在上升市场中撷取了一块外部对手难以攻克的高地。
“闲鱼从诞生第一天的内核就是‘社区‘,而不是单纯的二手交易平台。”闲鱼CEO谌伟业并不吝于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社区”属性的追求。那么,过分强调“社区”的闲鱼真的“变味”了吗?
01
入场的“职业卖家”、猖獗的盗版视频、语焉不详的色情信息
在闲鱼App上,似乎很难再找到只做二手闲置流转的卖家了—随着“社区”属性的不断渗透,它也从一个单纯的二手交易市场脱胎变成了一个充斥着各种势力、各色产业的电商江湖。
但据媒体此前报道,除了出售闲置物品的二手玩家之外,闲鱼上也进驻了不少所谓的“职业卖家”,他们出售的都是自有的全新商品,大到空调、冰箱、扫地机器人等家电,小到猫砂、宠物零食甚至名声大噪的盲盒,无一例外都打上了“全新”、“包邮”等字样。“现在进闲鱼,很难刷到真正的二手物品了。”一位资深闲鱼玩家告诉凤凰网财经,“职业卖家和普通卖家相比更专业,聊起来还省事,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线下经销商,线下流量小,于是就转到闲鱼上卖。”
和成批职业卖家一起进场的,还有各种讳莫如深的灰色生意。日前阿里巴巴发布的2020财年第四财季财报显示,2020财年闲鱼的GMV(商品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超过100%—从各项数据看,闲鱼俨然就是一只光速成长的巨兽,不断在二手交易市场收割流量、开疆拓土;但成立至今将近六年,盗版、色情甚至违禁品交易等灰色地带也在平台的暗处滋生。
02
有漏洞的审核机制
那么,闲鱼缘何成为灰色产业野蛮生长的重灾区?
背靠阿里这棵大树起家,闲鱼在成立之初就被外界冠以“富二代创业”的标签,发展的路径也相对顺遂;然而传统电商多年来建立的完善审核机制似乎未能成功复刻到二手交易平台上,无论何时,对闲鱼审核机制的质疑在投诉平台和媒体报道中都屡见不鲜。
凤凰网财经查询发现,诸多闲鱼用户对审核机制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误判发布商品违规、交易环节和违禁内容审核不严等方面,前述提到的灰产生意很多仍在平台上大行其道,“闲鱼的审核机制一直在加强,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要稍微绕个弯子,这些东西就又会重新出现在平台上。”一位服务行业互联网平台从业人士曾表示,闲鱼官方对商品的审核原则是“发现违法违规的就尽快处理,发现不了的就等用户和媒体反馈”,用关键词做非法内容管制的难度高,只要稍微使用谐音词或“黑话”就能绕过监管。
对于审核机制存在的漏洞,闲鱼客服此前也向媒体回应称,平台一直通过后台关键词屏蔽和人工搜索来全面过滤低俗信息,但因确实“精力有限”,并不能纠查出全部有害内容;对于一些不法分子有意打擦边球,使用敏感度比较低的涉黄词汇,不管是机器还是人工,都很难一眼识破,工作难度较大。
除了对违禁内容疏于管理之外,闲鱼审核机制饱受外界诟病的另一点就是误判卖家发布的商品违规。“软色情、电子烟等违禁物绕个弯子就能发布,合法渠道购买的正品反而被当成假冒伪劣。”据不少用户在投诉平台上反映,自己发布的商品通过合法渠道购得,“没有任何违法犯罪情形也没有敏感词汇”,但依然被闲鱼审核员判定其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并强制下架所有在售商品,封禁账号。
图注:投诉平台上关于闲鱼审核后台误判商品违规的投诉
有业内人士透露,闲鱼上乱象丛生与电商平台们多年来竞相追逐的“流量”脱不了干系。“淘宝能够禁掉(有害信息),说明阿里具备这样的能力;闲鱼的监管未能到位,可能是阿里为了将流量导向闲鱼。”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表示。但从过往经历来看,闲鱼在弥补审核漏洞的问题上其实也没少下功夫—2017年1月,闲鱼上线了“面交”功能“见一见”,提醒用户“等待见面验货,拿到货再付款”;在这不久,闲鱼又上线了“小法庭”功能,由平台随机抽取的信用度良好的用户担任“庭审”成员,“开庭”讨论是否要删除被举报的商品信息;去年年底,闲鱼在防骗方面还推出了“安心购”赔付计划,在平台内交易受骗的用户,提出申请即可获得等额赔付。
然而,前述几项措施的整治效果还未算明显,关于规则的争议就纷至沓来。凤凰网财经注意到,网上对闲鱼“小法庭”的判决公平问题也颇有微词——据网购投诉平台,来自天津的吴女士此前在闲鱼上出售了一个古董首饰并表明不退不换,但买家在验货并签收快递后损毁该古董,要求退货退款;事后吴女士在闲鱼“小法庭”上提供了顺丰发货证明,但“小法庭”却仅凭一张买家损毁后的照片就裁定必须给买家退货退款。
此外,闲鱼的“安心购”赔付计划也并非一片祥和。记者从投诉平台上看到,有闲鱼用户反映在闲鱼上购买游戏卡带被骗之后申请了“安心购”服务,但该赔付计划并没有全面覆盖到每位受骗的消费者;该用户称,在受骗细节相同的情况下闲鱼却给出了不同的处理态度,十名受骗用户中仅有7-8人显示已赔付并且赔付了500元,自己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致电闲鱼客服,得到的回答永远是不清楚审核失败的理由,并没有解决诉求。”
图注:投诉平台上关于闲鱼“安心购”无法赔付的投诉
那么二手交易平台未来还能如何突破审核困局?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向记者表示,首先,提高卖家的准入门槛是首要的,要对二手卖家的资质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同时买家的身份也应进行实名认证;其次,主管部门或者二手电商平台可以制定禁止或限制在网上进行销售的违禁品名录,通过网站首页或APP前端通知卖家。
而针对前述平台审核机制问题,凤凰网财经也联系了闲鱼方面进行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03
闲鱼难“翻身”?
但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尽管灰色生意盛行、审核机制难言完善,闲鱼还是在二手交易市场中占据了一块外部对手难以攻克的高地。
网经社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二手电商发展报告》显示,在众多二手交易电商平台快速崛起的当下,闲鱼在二手电商领域中的渗透率达到了70.7%,排名第二的转转占比仅为20.38%;如今,闲鱼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长尾商品C2C社区和交易市场,在阿里巴巴日前发布的2020财年报告中,闲鱼的GMV(商品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超过100%,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GDP,在线卖家数量也超过了3000万。
“闲鱼就是金庸世界里的风陵渡口,一个人人都可以敞开心扉、没有拘束、自由自在交易自己的一切的集市。”闲鱼CEO谌伟业曾经说道;饶有意味的是,闲鱼的官方微博认证写的也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闲置交易社区”。那么,这块被赋予美好愿景的“风陵渡口”打造得如何?2016年3月,闲鱼宣布其社区共有12.5万个鱼塘在运转,实名用户超过1亿,彼时成为日后竞争对手的转转诞生才不到4个月;“闲鱼对干掉京东毫无兴趣,我们所要做的是颠覆淘宝。”同年6月,谌伟业的一番话将闲鱼的野心显露无遗。
凭借着阿里给予的流量支持,闲鱼的“圈子”社交玩得顺风顺水;二手电商“双寡头”的路线孰优孰劣尚难定论,但跟随着“社区”属性生长出来的“信任危机”却有目共睹;“在二手电商领域,社交起到的作用其实很有限,更重要的还是平台的服务能力和供应链能力。”私域电商研究中心主任庄帅曾表示。尽管闲鱼已经长成了二手电商市场中的一头巨兽,但它的诡谲之处就在于,你以为打开了单纯做闲置流转的平台,却在里面窥探到了一个灰产横行的新世界。
在2019年的一场公开活动中,谌伟业将“善意”作为闲鱼社区运转的根本驱动力,“闲鱼最初的设计其实就是为了将这种善意能发挥出来,我们认为释放善意最好的方法,或者我们认为最轻易能够实现的方法,就是让大家能够相互帮助、相互交易。”但如何在一个更安全、更明朗的边界发挥这种“善意”,闲鱼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