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中国网文翻译网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拥有“百万级老外读者”已经不是新闻。自2014年12月建站至今两年多,已迅速蹿升为全球Alexa排名954的网站(2017年4月7日Alexa统计数据),日均独立访问者达97.92万,日均页面浏览量达1449.22万,在全球综合排名远远超过了建立近20年的中文网络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2017年4月7日Alexa排名为16128)。约1/3的访问用户来自美国,其他用户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加拿大、巴西、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泰国、俄罗斯等近百个国家。
从昨天由我国港台地区向东南亚、韩国、日本等亚洲文化圈辐射,到今天“强势出海”进军欧美等英语国家,中国网文“出海热”令我们倍感欣喜。有专家称,将中国网络文学打造成可与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驾的代表国家软实力的世界流行文艺这一文化战略目标水到渠成自然被提出。但也有专家指出,从文化到技术的种种问题,决定着中国网络文学在传播上势必不会多快好省。人们自然会追问:“出海热”之后,中国网文是否足以以“世界四大文化奇观”之一的身份在世界文化版图上“攻城略地”?
Alexa网站wuxiaworld.com的全球网站排名与UV&PV值和预估流量(2017年4月7日)
Alexa网站wuxiaworld.com国家/地区排名、访问比例(局部2017年4月7日)
阅文集团亮相2017伦敦书展现场阅文集团提供
“中国网络小说让美国小伙戒掉毒瘾。”
前不久,很多人的朋友圈曾被这样的内容刷屏了。
难怪,这样抢眼的新闻,无疑为去年年底至今的一轮轮中国网文“出海热”话题又浇上一桶油。
“真的假的?有这么邪乎?”大众疑惑。
“这有点气功大师的味道了,我有点担心!”某知名中国网络作家说。
“是有点过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写,呵呵。”某知名中国网文翻译网站创始人这么说。
……
网文“出海”真的热到如此地步?国外读者真的这么喜欢中国网文?是什么样的内核使中国网文得以“全球圈粉”?我们应该怎么看这样的热度?“出海热”之后,我们面临的是什么?
火焰能加速升温,也可助照亮事实。
“出海热”:“我读的中国网络小说越多,我的幻想越多,我想写出我所想的剧情和故事,因此我开始创作BluePhoenix。”丹麦网络作家Tina如是说。
去年9月,26岁的丹麦教师Tina(蒂娜)辞去了她在小学的工作。
蒂娜是规模仅次于Wuxiaworld(武侠世界)的美国第二大中国网络翻译网站GravityTales(重心网文)的原创作者。蒂娜现在在网站上同时创作并更新两部作品,分别是BluePhoenix(《蓝凤凰》)和OverthrowingFate(《颠覆宿命》)。
“我不知道网络小说未来会带给我什么,但我希望尽可能写。”对于为英语世界生产相对陌生的文学产品,蒂娜的淡定中有种决绝,或许,只因这是顺应她本心的自然之为。
“从读到《盘龙》开始,我读的中国网络小说越多,我的幻想就越来越多。我想写出我所想的剧情和故事,因此我开始创作BluePhoenix。我的故事的序言发生在现代的中国,但不久之后,主角被转世到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和古代中国有很大的关联。我选择这个时期的原因是它最适合我的故事。我想在我的故事中展现和传播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文化。”蒂娜就这样走上了英语网络小说创作之路。
蒂娜告诉记者,她写的两部小说都受到了中国网络小说的影响。虽然她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但她的写作灵感几乎全部来自于她所读过的中国网络小说。这一点我们从她带着明显的“穿越”印记的处女作BluePhoenix便可见一斑。她说即便在创作,她也还是要常常读,从中更多了解别人怎么讲故事,并随时获取灵感。但她自认为不幸的是,她不懂中文,因此,她读到的中国网络小说都是被翻译成英文的。从2014年到现在,她读过40来部中国网络小说,虽然有的追更没有跟上。
如今,蒂娜的小说已经有了电子书销售收入,这也是她可以辞职专心创作的原因之一。
其实,蒂娜只是众多中国网文“海外粉”之一,只是,她比一般的“海外粉”着迷得更深一点,走得更远一点,以至让喜欢中国网文这一爱好生根发芽,开出了属于自己的花朵。
而像这样从中国网文读者开始,进而成为英文网文作者的,不止蒂娜一个。
因为有了蒂娜这样的作者及其创作,GravityTales除了主要发布翻译的中国网络小说之外,格外设置了一个原创作品版块(OrigianlTales)。在这一版块中,发布了包括蒂娜在内的6位作者创作的7部小说。BluePhoenix(《蓝凤凰》)、OverthrowingFate(《颠覆宿命》)、ADragon’sCuriosity(《龙之渴望》)、Aethernea(《阿瑟尼亚》)、HowToAvoidDeathOnADailyBasis(《如何避免随时会挂掉》)、TheDivineElements(《神圣元素》)、TheBeginningAfterTheEnd(《绝处重生》)。
“这七部小说都是模仿中国网络小说的创作和发布方式,每个小说或多或少的都有中国网络小说的影子,其中部分作品在内容上也深受中国网络小说影响,甚至在模仿中国网络小说创作并把故事背景放在中国。”GravityTales创始人Goodguyperson(GGP中文名:孔雪松)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孔雪松时他透露,因为完全不懂中文,这些作者常常会找他或网站的其他翻译询问中国文化的特色或小知识、小细节用在他们的创作中,比如武当山到底是什么,剑和刀有何区别,中国的人名怎么区分lastname、firstname,等等。
完成大学学习之余,除了要经营管理网站,孔雪松自己同时翻译三部作品,已完成1100章左右。
2014年寒假,去墨西哥坎昆度假的美国高中生孔雪松原本是要到那里做游泳训练,却没想到被中国网络小说勾了魂去,什么游泳训练、什么购物,通通见鬼去吧!
5天,1300章,每天约250章,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基本没有干别的。“回美国以后我也在继续追文,连考试时我也是上午考试,下午、晚上读小说,第二天起来继续考试、追文。”孔雪松回忆。
“当时在一个盗版的网站看到了《斗罗大陆》,读了第一章感觉,喔,这个有点像金庸,等回美国我再读两遍金庸的《天龙八部》,然后就没多想,第二天,我又找到《斩龙》,一下子被勾进去了!”
也就是在那之后不久,孔雪松创建GravityTales,至今已拥有50多人的团队。
生于纽约的孔雪松是美籍华人,父亲是北大生物学教授,母亲是一个会计师。孔雪松从小就酷爱读中国兵法和历史类书籍,《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不在话下。为了让他更好地掌握中文,父亲把他送到中国北大附小读了三年书。
“在北大附小时,我很喜欢读历史和兵法的书,就算不做作业也要读。我们家《孙子兵法》《隋唐演义》《春秋战国》《明朝那些事》都有,好几十本,都读过。金庸的一套书,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36册,我11岁前就都读完了,而且每部几乎都读过五六遍,基本上每天就是抱着书读。”
一见钟情、坠入其中,余下的日子便是中国网文“拌饭”,这几乎是所有“海外粉”相似的经历。
其实,让蒂娜读着过瘾并产生创作冲动的《盘龙》,便来自Wuxiaworld。
Wuxiaworld拥有“百万级老外读者”已经不是新闻。自2014年12月建站至今两年多,已迅速蹿升为全球Alexa排名954的网站(2017年4月7日Alexa统计数据),月日均独立访问者达97.92万,月日均页面浏览量达1449.22万,在全球综合排名上远远超过了建立近20年的中文网络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2017年4月7日Alexa排名为16128)。约1/3的访问用户来自美国,其他用户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加拿大、巴西、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泰国、俄罗斯等近百个国家。
包括《盘龙》《星辰变》《光之子》以及传统武侠小说在内已经翻译完结的小说7部,正在翻译的网络小说33部,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等起点中文网、17K、纵横中文网等国内几大网站的大神级作品皆在其中。近30个翻译团队,每一个团队负责一个或两个作品,在保证每部作品的翻译速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团队内部译者与编辑的人数组合从一两个到七八个不等……
“全球圈粉”:在“地球村”时代,只有越是网络的,才可能越是世界的。
“美国文学一般有一个主角,永远都不会失败,就算再难、再苦,总是会想办法战胜的,他也基本上不会输,就算偶尔输了立马又会扳回来,而《斩龙》呢,在前30章中,主角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天天死,而且死得很惨,这在美国文学中从来没有读到过,让我特别感兴趣。”孔雪松这样描述《斩龙》让他着迷的原因。他总结自己正在翻译的三部作品的吸引人之处分别为,《斩龙》最大的特点是真实,《魔天记》主角经历的磨难让他感同身受,而《斗破苍穹》是仙侠的创始作品。
被称为成功逆袭日流的蝴蝶蓝的网游小说《全职高手》(TheKing’sAvatar)是GravityTales上正在翻译的一款颇受欢迎的作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蝴蝶蓝像大多数网络作家一样并不十分了解自己的作品究竟被国外的哪些网站译介传播,及其受欢迎程度,但他对自己的作品能虏获“海外粉”并不觉得意外。
“《全职高手》本来就是偏二次元的,二次元是从日本过来的,作品虽然带着咱们的生活气息、习惯用语,但本质上人物塑造、情节编排等和他们的二次元文化、轻小说的确有点像,让熟悉二次元的读者比较习惯。”至于为什么创作会有如此风格,蝴蝶蓝透露是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看日本漫画,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创作不由自主带出来二次元风格。
为什么中国网文会在国外受宠?任我行反复只用一句话解释:“天下小白差不多都一样!”
进而,用金庸和古龙武侠小说来比较今天的网文受欢迎程度,任我行觉得前者并非不好,而是过于“中国化”,而网络小说很多本来就来自西方文化。“比如《魔兽世界》游戏给很多中国读者带来新鲜想法,甚至可以说,魔法力、魔法师等现在一些网络小说的概念,很多都是来自西方文化的,当他们吸收了一些西方的奇幻和魔幻概念,用道教、佛教等中国文化重新包装了一下,这就让西方读者很容易产生共鸣,觉得这东西不陌生甚至很熟悉。”
这些,似乎都验证了长期致力于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主持人邵燕君的观点。
为什么中国网络文学得以“弯道超车”?在邵燕君看来,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殊的文化出版体制等种种原因,我们的类型小说生产机制在纸质时代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培养起一支创作力旺盛的类型小说作家队伍,没有培育起一个庞大的读者群,更没有形成一个充分细分、精准定位的市场渠道。这种巨大的阅读需求和创作潜力,都伴随网络革命的到来而爆发了。相反,欧美就是因为在印刷文明时代畅销书机制太发达、太成熟,其强大的惯性一直到今天仍然能运转,而其生产机制却难免陈旧了,这才给了中国网文“逆袭”的机会。
“所以在文化输出上其实有一种真刀真枪的博弈。说白了,哪个国家的艺术更让老百姓喜爱,更能稳定持续地满足其日益刁钻起来的胃口,才会更有影响力。刚需才是硬道理。”因此,与许多人把中国网文能不胫而走博得老外欢心归结为东方神秘国度的文化令他们“新奇”不同,邵燕君认为,当中国网文已经走入老外日常生活中,便不是新奇,新奇是满足好奇心但不会上瘾,上瘾是百次千次不生厌的需要,满足的是“刚需”。“日常生活就是刚需,刚需是满足‘他要爽’这种需要的文艺产品。现在我们的网络文学抓住了读者,外国朋友自发追更翻译,因为它比亚马逊上卖的拥有一两百年传统的欧美畅销书更‘带感’,比伴随日本ACG文化传播已经在西方先落脚了一二十年的日本轻小说更‘带劲’。原因就在于,中国网络文学这种‘爽文模式’,它门类复杂、爽点高,能get到它的点,具有了可与动漫、游戏相匹敌的又不可替代的‘爽’。这是我们大规模实践的结果,它的爽是我们3亿多人口试了十几年试出来的事实。”
当然,邵燕君也并不否认其中外国朋友觉得中国网文“新鲜”,即“中国性”。在她看来,在“地球村”的时代,只有“越是网络的”,才有可能“越是世界的”。也就是说,“中国性”要通过“网络性”才可能展现出来,只要是中国的网络小说,自然会携带“中国性”。
“断头书”背后:“也许作者会说这段本来就是玄之又玄的,没想让你看懂,可是我们译者就傻眼了!”
“打盗版啊,我得看看我的作品有没有被盗,那时就经常发现‘断头书’。”
酒徒说的“断头书”,是指在网上流传的网友译了一部分就不干了的“烂尾”中国网络小说。“因为一般都是业余的、自愿翻译的,所以一般很难把一个几百万字的书完全义务译完整,翻译的水平也一般。”
“断头书”成了流布于网上的中国网络小说转换成英文走进英语世界的最初面孔。
然而,经历“断头”,或许某种角度上是中国网文必然会有的宿命,因为太多挑战,难以克服。
“必须有中国文化底子,这使翻译团队特别难找人,尤其是我对翻译质量要求很高。”任我行道出了一直困扰他的一大难题。
“所以,我并不是挑书,我是挑译者。要知道一旦锁定一本书就要翻译一两年,不是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对网文热爱的人是坚持不下来的。”任我行说。
任我行认为,翻译必须要从第二语言译成第一语言,从弱语言译为强语言,尤其是小说翻译要求更高,“所以必须找以英文为母语,但中文水平又可以达到翻译水平的人,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中国人,包括中国留学生,都无法做中翻英的小说译者,肯定是美国人、新加坡人等那些以英文为母语的人来做翻译。”
同时,在任我行看来,译者不仅中文要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且必须语言表达要有一定的美感,有些人即便中文好,但英文的文笔太烂,没有语言天赋,会把意思翻译过来,但很难把感觉翻译过来,这又是一道门槛。并且如果没读过英文幻想小说,也会词穷,所以找到符合这些条件的人,还愿意翻译网文,而不是翻译精英文学,实在不多。
译者难有,翻译环节的具体难度又是一关。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这是李白以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和《庄子·说剑篇》的记载为题材创作的《侠客行》的第一句。然而,当它出现在金庸同名小说中时,这句在中国人眼中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却让英语世界的译者“很崩溃”。
“翻译时,三种问题让我最头痛!第一个就是诗词。”任我行告诉记者,就像当初读和翻译金庸的武侠小说时,动不动出来这样的一句诗词,让他特别头痛,尤其有时还会带有佛教、道教等意味,“有些你根本弄不懂其内在表达的意思,不可能从字面了解到。就像《侠客行》这句中,赵是当时的赵国,客是侠客的客,没有人给你一个字一个字解释,你很难去了解这首诗。”
第二个难题是很多概念常常让他不明所以。在任我行看来,中文与英文很大的区别是,中文有时是一种碰撞的语言,“中文爱把很多完全不相干的词茬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词,如‘顿悟’,‘顿’‘悟’这两个字没有任何关联,但强行茬在一起,产生一个词,有一点顿的意思,又有一点悟的意思,还有一点组合起来的意思,所以像这一类的字,很难翻译出来。”
“舍得”“甘心”“不甘心”等等,类似这样让译者犯难的词很多,更不必说中国还有那么多成语、俗语、歇后语。“所以我说遇到这种词,我们不是在翻译了,而是把整个句子用英文的意思重新写一遍。但这已经不是翻译,可以说是重写了。”任我行说。
“在你们看来是‘悬念’‘伏笔’,对我们来说叫‘坑’,叫‘雷’。”任我行苦笑着描述。“第三个难点是所有翻译都会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有些作者会故意把小说中的一段内容、剧情写得非常模糊,读者可以做到看不懂就算了,或者扫着看,继续往前看,接下来也许在第100章就能看懂了,也许作者会说这段本来就是玄之又玄的,没想让你看懂,可是我们译者就傻眼了!译者必须懂,否则我们怎么翻译出来呢?”任我行体会到,译者越好,就越会意识到有这些问题。
不过许多容易困扰译者的问题,对于今天的任我行来说已经大多不是问题了,虽然当年翻译金庸《天龙八部》时,也有译了十章就不干了的制造“断头书”经历,但10多年前就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入手,再到今天的网文这种小白文,他说这种由难到易的逆向翻译经历,让他现在的网文翻译基本可谓驾轻就孰。更为难得的是,多年的积累,以及有意识地力图攻克翻译难题,让Wuxiaworld的翻译和读者群体一定程度上得以跨越甚至享受横亘在两种文化之间的语言壁垒。
成语︰守株待兔,来自《韩非子·五蠹》,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翻译:“等待一只野兔,撞上一根树干”……
这是在Wuxiaworld网站语言讨论版块内,汉语成语词汇表中大家讨论的内容。
而在“一般术语词汇”版块中,通常出现在仙侠、武侠、玄幻小说的术语词汇表被一一列出。“气——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活力。气的培养是武侠、仙侠和玄幻小说中的重要主题。”三界、六道轮回、功德、道、阴阳、五行……诸多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术语以英语世界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被重新阐释着。
网站论坛中,人们互称Daoist(“道友”),甚至以“MaytheDaobewithyou”(愿“道”与你同在)彼此问候……
道友们有时甚至在讨论修炼成仙后的人或仙吃什么、睡觉这事儿还是不是必要等等有趣的话题。
曲径通幽,这里,仿如一个个语言和文化的沙龙,成就着异国文化的特殊联谊,其中不仅提供了中英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乃至中国与众多英语国家文化交互共通的一种路径,更见证着多种文化相互碰撞却又惺惺相惜的事实。
“出海”业绩:《从前有座灵剑山》改编的动画在日本热播,成为中国动画向日本等动漫发达国家反向输出的第一例。
这样的亮相,又会向世界发出怎样的信号?
一边忙国际书展,一边与Wuxiaworld关于合作的具体细节正在商讨。
他还表示,为更好地海外输出,阅文集团一直在积极布局筹划并逐步落实,包括针对东南亚和中国港台地区用户建立了繁体中文网站;2017年内,阅文集团针对全球用户建立的国际站也即将上线。一支精良的翻译团队肯定也是少不了的。
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总编辑林庭锋介绍,通过阅文集团的不断努力,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已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包括纸质与数字出版、IP改编影视剧和动画作品等等。例如,根据网文《从前有座灵剑山》改编的动画在日本多家电视台热播,成为中国动画向日本等动漫发达国家反向输出的第一例。
不独阅文集团,晋江文学城等多个中国网络文学网站都有不菲成绩。
“眉间一点红,媚眼桃花飞。”2015年“现象级IP剧”《花千骨》在泰国热播期间,几乎一夜之间,泰国社交媒体上画风突变,形形色色青年男女不约而同地使用一款“makeup”肖像处理软件,把自己的照片处理成“妖神妆”。这一趣事不仅刊于泰国《星暹日报》,也为众多圈内人传为佳话,网文IP转化成功输出无须多言。
《甄環传》首登美国主流电视台,《琅琊榜》登陆韩国人气爆表,《花千骨》风靡东南亚……掌阅科技自2015年推出面向海外读者的阅读器iReader,领跑全球60多个国家阅读类APP销售榜,中文在线去年专门在美国旧金山和欧洲设立了分公司……无论是IP转化还是市场拓展,中国网文对外输出已然成绩斐然,方兴未艾。
“出海热”之后:“要辩证地看待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
从昨天由我国港台地区向东南亚、韩国、日本等亚洲文化圈辐射,到今天“强势出海”进军欧美等英语国家,中国网文“出海热”令我们倍感欣喜。
如果说美国有好莱坞,日本有动漫,韩国有电视剧,今天的中国似乎已经可以挺直腰杆说我们有网络文学。藉此,有专家称将中国网络文学打造成可与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驾的代表国家软实力的世界流行文艺这一文化战略目标水到渠成自然被提出。
“出海热”之后,中国网文是否足以以“世界四大文化奇观”之一的身份在世界文化版图上“攻城略地”?
面对“出海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网络出版监管处副处长程晓龙指出,我国网络文学走出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我国台湾地区“落地”,第二阶段是在东南亚国家“开花”,第三阶段即是在北美等其他地区“走俏”,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尚处于“初试啼声”阶段。他认为,当前我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从题材上看,多以玄幻、仙侠及历史虚构小说为主。与种类丰富、类型繁杂的国内网络小说相比,走出去的仍是很小的类型;从地域上看,走出去仍以东南亚地区为主,在欧美读者中较受瞩目的Wuxiaworld目前也只有约30多部译介作品,与国内每年百万部新创作小说的规模而言,走出去的仍是很小的部分。网络文学走出去仍有很大的空间,仍需不断探索。
“要辩证地看待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这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研究员、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办公室副主任肖惊鸿同样给予了审慎的态度。从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传播的具体情况看,创作内容的选择性仍然相对狭窄,“歪果仁儿”(外国人)的“重口味”离我们的创作实际仍有一定的距离。既不能否认甚至无视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当然也不能盲目乐观。客观地说,目前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还没有形成一个让我们为之欢呼雀跃的量,还没有形成像日本动漫、美国电影那么大的全球影响力。以韩国电视剧为例,肖惊鸿认为,我们没有形成像韩剧这样的海外影响力。“韩剧在艺术传达普世价值观上做得很到位,这也是中国人愿意看韩剧的根本原因。我们的网络小说,类型多样,内容繁杂,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相呼应,不像韩剧这种艺术形式相对而言市场操作性强。从文化到技术的种种问题决定中国网络文学在传播上势必不会多快好省。”
从传播类型看,肖惊鸿也指出,目前她所掌握到的仍是以玄幻、仙侠、古言、现言为主的几大类。因此,看待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不可喧宾夺主,更不能忘记初心。网络文学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印记,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看,网络文学担负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中国的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说到底,是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体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产生了要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这也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一个体现。中国网络文学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主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别国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逐渐认知,这是好事,可鼓舞从业者的士气。但同时也无必要将此事一味放大。放到市场效益下看待海外传播这件事,和从社会效益出发看待这件事,自然会有不同的态度。
“我特别希望网络文学界的有识之士们,站在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真正做到让中国网络文学代表国家文化形象,传达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梦想,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块精神领地。那么,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就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具有人类文明的终极价值。”肖惊鸿说。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2015年针对目前市场上规模较大的31家重点网站的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该31家网站有848万作者,其中签约作者近150万。
“出海”未来:突破“次元之壁”,让“软实力”真正成为一种媚惑力
挑战往往都是机遇带来、与希望并生的。
阳光普照,东风正好。作为一种正在蓬勃兴起且大有破竹之势的文化现象,中国网文正在带着中国文化特有的印记,以初生牛犊生猛力量冲出国门闯入西方世界,成为影响世界的新文化标签。在中国探索文化走出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大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当下,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中国网文成为中国全球文化战略的新主角,中国网络作家群体或可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输出的急先锋,从而助力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新地位?
“出海热”本身的价值之外,是否又给提供了更多思考空间?
“通过实践,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向外部的传播不必拘泥于固有形式,也不必过于‘高大上’。”刘旭东认为,一篇作品哪怕只有一百个外国网友读过,对于我们也是一种胜利,因为我们的百万作品可以让乘法结果变成一个亿。“更直白一点说,原来是国家几个主渠道在宣传中国文化,现在成了上百万中国人客观上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相比之下:后者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在‘媒体破碎’时代,官方媒体的影响力是相对在逐渐削弱的,而偏关系的社交型宣传以及私人点对点的表达往往更具有优势。这其实是一种长期的对外文化影响,它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中国的做事逻辑和处世哲学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理解和接受,在与其它文明争夺话语权的竞争中,使中华文明有更高的地位。”
“从《诗经》到老庄等古典文学,到鲁迅作品的现代文学,再到莫言、刘慈欣的当代文学,中国文学对外输出一直都有,但是又有多少国外大众和学生读者去读呢?即便在华人圈中影响也有限。所以,或许我们总想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输出海外是不对的,美国文化走出去是靠好莱坞这种大众文化,先从通俗的东西入手,培养起大众的兴趣,‘博大精深’的文化自然也会慢慢渗透。中国网文正在成为第一波真正开始走出去的大众文化。”虽然任我行计划下一步还会将翻译拓展到一部分精英文学,但网文作为大众文化输出的价值和前景他坚信不疑。
邵燕君则认为,网文出海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和对中国网络文学价值的判断。同时它也给我们提供一个通过别人目光来反躬自问、自我判断的绝好机会,让我们进一步反思网络文学的核心价值到底在哪。
听“海外粉”怎么说
采访者:乔燕冰
受访者:蒂娜(Tina丹麦GravityTales英文网络小说原创作者26岁)
达曼(Daman印度GravityTales英文网络小说原创作者21岁)
视频玩家(VideoMantic美国读者/GravityTales编辑21岁)
西埃尔(Ciel美籍华人翻译21岁)
阿克斯(Akschith美国读者25岁)
“每当我看到一本新小说,
一定会有一些东西让我能从中获得灵感”
记者:能否让我简单了解您,并告诉我您的阅读、翻译、编辑、创作的大致情况?
西埃尔(翻译美籍华人):今年我21岁,华裔美国学生。我一直就喜欢读中国小说。小时候,睡觉前我爸爸常常会给我读中文武侠小说,我记得第一本是古龙的《绝代双骄》。我是高中时接触到这些中国网络小说的。以前读过《盘龙》《斩龙》还有《琅琊榜》,《盘龙》和《斩龙》我读的是英文版。
2015我加入GravityTales,开始翻译网络小说。刚开始,我发现几位“外国”(母语为英文的)朋友特别喜欢读中国的网络小说,所以就想帮他们做这件事情。做着做着,发现这个行业是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做我喜欢做的事。我的目标是帮助各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
我的小说一般大概一天更新一章,但如果忙起来的话,是每两天会更新一章。每更新一章,大概会有八千多个点击。大部分的读者都来自美国。读者的反馈都很好,他们非常喜欢读这些小说。我的读者都非常支持我的翻译,每个月都会收到几次赞助。
视频玩家(美国读者/编辑):我在2015年2月左右开始阅读中文网络小说,是这时了解GravityTales翻译《斩龙》的。之前,我读网络小说的第一个平台是baka-tsuki。
达曼(作者印度):我今年21岁,是印度人,但在土耳其长大,现在还住在那里。我一直喜欢读书,两年前我开始阅读中文网络小说,遇到了《盘龙》之后,我进入了网络小说和中国文学的世界,欣赏到了包括中国流行的网文在内的好多部网络小说,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内容。我不懂中文,所以我读了英文翻译版本。
因为我还得上学,所以我只能每周发布3章。我的读者大部分是美国、英国和欧洲等地的,但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到目前为止,他们对我的反馈非常积极,很多读者通过网络钱包给我赞助。
创作的同时我也持续阅读中文网络小说,因为它们让我是如此上瘾而欲罢不能。每当我看到一本新小说,一定会有一些东西让我能从中获得灵感,它们会在我的小说创作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中国网络小说传递的价值观一直让我惊叹”
记者:中国网络小说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最不喜欢的又是哪些方面?您怎么评价中国网络小说传递的价值观?您认为中国网络小说和你自己国家的文学有何最大不同?相比之下中国网络小说有何优势和不足?
蒂娜(作者丹麦):我喜欢中国文学当中最能展现中国庞大而惊艳的历史与文化的那些方面。小说中注入的很多神话和某些文化令我叹为观止,我简直被作者所构筑的那个世界迷住了。作者对那个世界的建构以及故事情节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攫住了我,让我不自觉地沉醉其中。
中国网络小说传递的价值观一直让我惊叹,比如我常常感动于角色能纯粹凭借意志力让自己成为令人难以置信的强者,这让人相信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一定可以获得你想要的,这给了我很大的激励。
达曼(作者印度):我喜欢中国网络小说的简单性,因为当我旅行或学习累了想要休息一下时,读它们是一个非常轻松而有趣的选择。中国网络小说好处在于章节短小,这与英国文学的快节奏不同,而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有时太重复。
我觉得中国文化非常丰富多彩,人民根深蒂固地深爱着它。特别是当我读了《我是大明星》时,主人公张华挚爱祖国的激情甚至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另外,我喜欢中国小说中关于兄友弟恭或孝道的价值观,我认为这些道德观念每个人都应该秉持。
西埃尔(翻译美籍华人):我觉得中国网络小说的创造力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它们与美国文学最大的区别是从文化来的。相比之下,中国网络小说一般没有美国小说的人物发展或社会批判力,不过中国网络小说很有创造力和灵感。
我最喜欢游戏类型的网络小说。我觉得小说传递的价值观非常东方,不像西方的小说那么女权或个人主义。
视频玩家(读者/编辑美国):中国网络小说最吸引我的是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差异。比如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修炼,小说中几乎每个角色都会以某种方式进行修炼,而且几乎每个故事的修炼方法都是独一无二的。阅读作者构建世界的不同方式(世界通常像木星的大小一般是巨大的)非常有趣,特别是与西方构建世界相比。另外,很多中国小说都有玛丽苏式的角色,有些人不喜欢,但我个人不介意这样的人物,只要人物有个性。中国文学里的人物与美国文学中的人物相比也是非常有趣的,但二者并不总是完全不同。
阿克斯(读者美国):我不喜欢在中国小说中的厌女情结、物化女性(从一种维度去描写女性特征)、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有时是微妙地表现,有时甚至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网络小说遭遇的最大挑战是翻译”
记者:您阅读中国网络小说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蒂娜(作者丹麦):丹麦的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有一些区别,有时可能让我感到我不明白作者的决定,这会让我感到困惑。但总而言之,我没有发现我在读网络或中国文学时有太多难以理解的地方。
西埃尔(翻译美籍华人):我读中国网络小说时最大的困难是中国词语的表达,比如说“沧海桑田”。
阿克斯(读者美国):我认为中国网络小说遭遇的最大挑战是翻译,比如那些成语、谚语、有多重含义的诗词。所以说语言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很多翻译人员在翻译中国小说时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刻,往往使故事不连贯,有时翻译者自己会在笔记中指出这种情况。
视频玩家(读者/编辑美国):我觉得作品中一些对话不能被恰当地译成英文,这些人物可能会说出个别对于一个英语读者来说很奇怪的话。还有,因为章节这么多,有时翻译者和其他读者无法理解的章节之间有剧情不一致之处,这就增加了追更的难度。一本小说如果有一个人物的角色总是变来变去也会让很多人失望。
文化方面有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比如遇到中国谚语,翻译得给我们解释了才能让我们理解。还有,中国和美国的家庭结构差异很大。例如,我们没有宗族或向家族长者鞠躬等类似的东西。
“希望架起作者、读者、译者之间的桥梁”
记者:您觉得中国网络文学如何能被更多世界读者所接受?您对中国网络小说的创作有何建议和意见?您有什么希望和中国网络文学创作者或者中国文学爱好者说的吗?
总的来说我要感谢中国网络小说的作者和读者——谢谢读者们启发作者并给予作者写出这样史诗一般的故事的理由;感谢作者创造出这样惊艳的故事让我完全沉浸于那个世界,那些情节,并给我改变生活甚至成为一个作家的灵感与渴望——为了这些缘故,我永远心存感激。
达曼(作者印度):如果中国小说希望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接受,我认为更多的小说应该把女人描绘成重要角色。大多数时候,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只是看起来很漂亮,成为主角的伴侣。虽然有一些主要描写女性英雄的小说,但更多的中国小说需要显示她们的重要作用。西方世界往往痴迷于表现女性权利和反对性别歧视。
视频玩家(读者/编辑美国):我建议通过不同的出版平台来接触国际读者,比如亚马逊出版,甚至是纸质版,那样绝对会吸引更多的读者。另外,让英语读者更多地了解作者的创作经历和心路历程,同时架起作者和翻译者之间的桥梁,让他们之间有更多互动可能会使读者更轻松些,因为许多读者都会向译者问些有关创作的问题。
西埃尔(翻译美籍华人):我认为如果中国网络小说有更多的角色发展,各国的读者会更接受中国的网络小说。我希望中国文学作者在创作中继续探索新的层面,阅读西方作品,思考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