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比较的恢弘,叫“五环旗下的五座城”。除了本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里约,我们还将列举不同时代的四座奥运主办城市。这五座城市既体现了不同的奥林匹克气质,也体现了不同的城市价值取向,同时更体现了全球经济在不同时代所反映出的内在的逻辑。
东京
东京举办奥运会是在1964年,这届奥运会对于日本的经济起到了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作用。
汉城(首尔)
1988年汉城奥运会,当时的韩国首都还没有改名叫首尔。关于汉城奥运会,您记住了什么?是《手拉手》那首奥运主题曲还是乒乓球项目进入奥运会?对于当时的韩国人来说,一定非常深刻的认识到了一句话,那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们正是从那届奥运会开始认识到想挣大钱就必须得花大钱。因为在当时,韩国非常希望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带动自己的经济发展,于是他们想出了一招,叫和平统一外交政策,这也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政策,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要提高韩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他们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积极的进行体育文化的外交,于是就主动争取1986年的亚运会和1988年的奥运会,而且他们非常幸运的成功申办到了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
申办成功之后,韩国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积极筹备。这里有几组数字可以告诉大家:当时韩国政府不顾背负高额的外债压力,拨款9亿美元来资助奥运会的筹备工作,这其中有一半用作了包括赛场、奥运村、记者村还有新闻村等等的硬件建设,花了非常多的钱。另外一半用于美化市容,修建奥林匹克公园,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接待质量,搞好宣传报道等等软件上。最后统计下来,韩国的汉城奥运会投资总额大概是30亿美元,这在当时也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字。
那么这一届奥运会办完之后,韩国人怎么就体会到挣大钱的感觉了呢?还是用几组数字来说明:1988年汉城奥运会可以说对韩国经济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韩国因为举办这一届奥运会,当年经济出现了12.4%的增长速度;奥运为韩国的建筑业、制造业、第三产业分别带来了21亿、22亿、13亿美元的价值,这些数字加起来是非常高昂的,远远超过了30亿美元的投资;从1985年到1990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了6300美元。
都灵
王曦梁:说到都灵,我的体会有太多太多。首先我想说,去都灵的缘起就是2006年都灵的冬奥会,因为很多人对于意大利的了解可能大部分是集中于罗马、米兰、威尼斯,都灵在我们印象当中是一个冰冷的工业城市。可是当我们到达都灵的时候,我们首先就感觉到奥运会就要来了,因为很多地方都会有“2006都灵”这样的字眼。第二点我们觉得,在都灵办冬奥会真的非常合适,当时我深刻的体会就是说如果办冬奥会当中有几个关键点是和你的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的,其实这是一个特别健康的良性循环。比如说我们到了都灵冬奥会的场馆之后,我们看的那个村子里有很多的滑雪教练,而且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还偶遇了滑雪运动员,可见他们那滑雪的人是很多的,要不然不会我们走哪都碰到。
都灵冬奥会的开幕式大家也都看过,像法拉利、还有意大利国宝级美女莫妮卡·贝鲁奇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意大利其实代表了大牌的工业国家,为什么有着良好基础的意大利,现在经济却比较低迷?
水皮:有些国家OUT了,过时了。另外跟社会制度有一定的关系,意大利还稍微好一点,像北欧基本上是社会福利国家的一种设置,总体上来讲就是劳动生产率下降,市场饱和。第三个就是他那套社会制度的设计已经不足以刺激其社会成员有强烈的进取心。这是欧洲国家跟美国最大的差异。你别看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这个资本主义跟那个资本主义完全不一样。
伦敦
提起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节俭”。这届被称为史上最节俭的奥运会到底是怎么个节俭法?
首先来看看奥运开幕式,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花费是4179万美元,做个比较的话,雅典奥运会的开幕式花费是75亿美元,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花费是150亿美元,这几数字一对比就足见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有多么的寒酸。再来看它的主场馆伦敦碗,设计容纳8万人,但是其中有5万5千个座位都是临时的,也就是奥运会结束之后这些座位就拆走了。而且伦敦碗屋顶用的纺织品做成的遮阳棚,也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被伦敦的厂商把制作成了手袋。接下来说奥运村,最著名的是被大家吐槽的房间。一开始,伦敦奥运村设计有4000间房间,但是因为经费的问题,压缩成了仅有2800间。这意味着很多运动员到了伦敦之后发现自己住上了集体宿舍。如果说住集体宿舍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床小,最长的只有1.73米,像1米8几以上的高个子去了之后只能打地铺。
应该说英国脱欧是大家都没想到的一个超级“黑天鹅”事件。接下来就要办“离婚手续”了。那么,接下来英国经济会往何处去?
水皮:第一个是欧盟的吸引力下降,这是首先要明确的一个前提的。因为大家看不到特别好的前景,说英国人离心力就更加大了。其实英国人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欧洲人。丘吉尔当时就说过,英国人就不认为自己应该跟欧洲人放在一起。从脱欧之后的情景看,至少从英国股市看,创出了今年的新高,与欧洲其他地方的股市表现正好是相反的。
里约
最后锁定正在进行的里约奥运会。《三人五环》的场外嘉宾,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老师正在里约进行报道。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去里约了,上一次是两年前的巴西世界杯。那么第二次去里约,感受到的城市气氛和世界杯又有什么不同?
白岩松:我第一次来的时候看到的是巴西人受伤,这次看到的是巴西人疗伤。因为1:7输给德国,伤重了,然后这次巴西把它非常开心的那一面展现出来。前天巴西男子手球队33:30击败了德国队,全巴西人开心的不得了,报纸都是头版,因为他们说我们终于击败了德国队,但其实这是手球。
很多网友和媒体都评价说,里约奥运会是很具平民气质的一届奥运会。从开幕式来看,也像是巴西给全世界准备的一道“家常菜”。
白岩松:我觉得奥运会就应该是平民的奥运会,如果都弄成了贵族,全是小厅、包间,那奥运会还有什么意思?的确奥运会的开幕式投入跟伦敦没法比,可能跟北京就更没法比,但是不一样的开心吗?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更让你觉得松驰下来的一些道理,所以我说“有钱没钱,跳舞过年”,有钱没钱,奥运会都可以让你像过年一样。巴西开创了一种巴西模式,不也挺棒的吗?
怎么来体会现在巴西的经济压力?
白岩松:巴西去年的GDP增量是负3.8%,今年依然是在负数,而且总统还是在“代”着呢。我过去说,过去奥运会开幕式只有一个悬念,就是圣火如何点燃?前几个月巴西给诞生了第二个悬念,那就是谁来宣布奥运会开幕。究竟代总统能不能抗?现在看来代总统抗下来了。巴西经济面临的问题很多,因此像它的烂尾楼也比较多,而且这次奥运会有一个纪念品的流行,代表着巴西现在普通人面临的那种经济压力,就是它的纪念品商店的销售一般,但是所有的巴西人去现场看比赛的时候,都会花13枚雷亚尔(折合人民币26元),买一杯啤酒,为的是留下那个杯子。他们觉得用13块钱买一杯啤酒不但能喝啤酒,还能留下这个纪念品,比买其他纪念品便宜多了。所以在里约屡屡出现这样的故事,“来一杯啤酒请不用倒啤酒”,或者买啤酒之后问下一个人“你要啤酒吗?”,他为的是留那个纪念品的杯子。我觉得这个小细节最能代表此时巴西国家和普通人所面临的生活表现,但是脸上看不出来,大家依然在开心着。
贫民窟也是里约的一张著名的名片。在里约的贫民窟里,是否能看到城市的希望和国家的希望?
白岩松:我觉得我在贫民区里头见到的是生活和正常的日子,我觉得希望就在这里滋生着和成长着。这次里约奥运会,巴西得到的第一块金牌是柔道金牌,获得金牌的这位女选手就出生在贫民区里头,她妈妈现在依然还生活在贫民区里头。现在她妈每天穿着一个印着她头像的T恤走在这个贫民区里,大家全是羡慕的眼光。巴西媒体用了这样一句话说,她的夺冠代表着“想到巴西黑人就想到抢劫”这样一种看法其实过时了。我进贫民区之后就会发现,这就是一个没有那么好规划,环境一般的小区,整个里约600万人,其中有200万人住在里约大大小小超过700个贫民区里头,这就是他们正常的日子。可能我们把它完全跟毒品、暴力等等的情况联系起来,其实这依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你想想他200万人生活在这里,所以我觉得贫民区就是三分之一里约人正常的日子。
从1964年的东京到1988年的汉城到2006年的都灵再到2012年的伦敦,包括2016年的里约,五环旗下的五座城,给我们带来的既是不同的城市气质,也是不同阶段奥林匹克的气质。同时,我们也为您解读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经济气质。从更多的视角来解读奥运会,这也正是我们《三人五环》的价值所在。
编辑:李岸
关键词:奥运会;主办城市
外国人来参加奥运会的选手真是做什么职业的都有!从和尚警察农民伯伯,到模特白领说唱歌手,你连想到想不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些“不务正业”的运动员参加过奥运会吧。
2016-08-1808:13:00
当美国女子体操队进入2016里约夏季奥运会赛场时,几乎所有目光都投向她们。不光因为她们风头正劲,更因为她们身上深粉、红色、紫色的渐变色体操服上,直接嵌上了多至5000颗水晶:美国运动品牌UnderArmour设计的运动海军蓝与红色相间体操服上沾有5000颗水晶,每件成本高达1200美元。
2016-08-1708:12:00
里约奥运会进入第十一个比赛日,昨夜今晨,中国选手获得花样游泳双人银牌以及田径男子三级跳铜牌。有请中国广播奥运联盟、央广记者梁悦带来比赛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