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的种类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出现的频次较高,通常以例子型的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考生对于每类迁移的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考生需要抓住每种分类的关键特征。
二、知识详解
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
(1)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积极迁移。
解析:正迁移在题干中的关键词“促进、容易、积极影响……”。
如:学习了骑自行车之后,对学习骑摩托车有帮助;学习了语文的阅读理解对学习英语的阅读理解有帮助。
(2)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解析:负迁移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阻碍、混淆、消极影响……”。
如:学习了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的音标有干扰;学习了弹吉他对学习弹尤克里里有干扰。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
(1)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解析:顺向迁移的关键词是先前对后继。
如: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普通心理学的学习对后面所学发展心理学的学习产生影响。
(2)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解析:逆向迁移的关键词是后继对先前。
如:学完减法之后,发现之前学习加法计算的准确率提高了;早上背诵一篇古诗,下午再背诵一篇古诗,会导致早上背诵的古诗发生遗忘。
总结:顺向与逆向的区别主要看方向性,是前面所学对后面所学知识产生影响,还是后面所学对前面所学产生影响。
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
(1)水平迁移,也被称为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两种知识都在同一概括水平上。
解析:水平迁移的关键词是同一概括水平。
如: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影响了梯形的学习;质量的学习影响了重量的学习。
(2)垂直迁移,也被称为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即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解析:垂直迁移的关键词是不同概括水平。
如:理解了“三角形”的意义有助于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总结: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题干中的两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切勿只看概念表层的含义。
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1)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习得的一般原理迁移到具体学习情境。
解析:一般迁移的关键词是原理、方法、策略、态度。
如:学生学习中获得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将其运用到任何一道解决三角形面积的题目中。
(2)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即具体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
解析:具体迁移的关键词是具体经验。
如:学完牛之后再学犇,学完口和天后再学吴。
5.根据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
(1)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去。
解析:在同化性迁移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如: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鱼”,由草鱼、带鱼等概念组成,现在要学习鳗鱼,把它纳入“鱼”的原有结构中,既扩充了鱼的概念,又获得了鳗鱼这一新概念的意义。
(2)顺应性迁移:将原有的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解析:当原有的经验结构不能将新的事物纳入其结构内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如:学过了“胡萝卜”、“芹菜”和“油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茭白”这个概念时,原有概念不能解释新概念,这时我们需要先学习“胡萝卜、芹菜、油菜都是蔬菜,茭白也是蔬菜”,即建立起一个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蔬菜”来标志这一事物。
(3)重组性迁移: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
解析:这种经验的整合过程即重组性迁移。即元素不变,只是进行重新组合。
如:学完eat后再学tea。
三、易错提醒
1.负迁移不一定就是逆向迁移。
负迁移:强调迁移的性质和结果,会产生阻碍作用。
逆向迁移:是从迁移方向来说,强调的是先后顺序。
如:学习了汉语拼音对学习英文的音标有干扰,这属于顺向迁移而不是逆向迁移。
2.学习迁移根据不同类型分为不同的种类,大家注意这些迁移只是分类维度的不同,但不能主观认为属于一种类型的迁移就不属于其他类型的迁移了。比如“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不仅属于顺向迁移,也属于正迁移,同时还属于一般迁移,还是同化性迁移。
四、小试牛刀
1.李红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A.负迁移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答案:D【解析】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