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在线教育成了许多人上课培训的主要方式。但上课的老师是否有资质呢?记者调查发现,尽管教育部多次发文整治教育机构培训乱象,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无人员进行线上授课的问题,依然存在。
业内专家指出,在线教育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一开始路子走歪了,后面纠正起来就困难了。
教师很“强大”资质“躲猫猫”
“700人研发团队”“超300人毕业于清华北大”,打开高思教育官网,首页的宣传标语引人注目。教师专区的一些师资简介更是十分“华丽”:“知名大学毕业”“国家公派研究生”……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宣传策略,在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官网上十分常见。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和《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事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并接受社会监督;培训机构应将教师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及培训场所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那么,这些所谓的“名师”是否如宣传的那样光鲜呢?记者发现,只要仔细观察,很快会发现藏着“猫腻”。
记者在作业帮直播课官网发现,在教师资质公示中,部分教师仅注称“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已通过”“待更新”,无具体证号;不少教师标注了“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编号”。教师“合格证”和教师“资格证”有何区别?专家表示,教师合格证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通过笔试和面试后,颁发的成绩合格证明,而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后续还要经过多项程序。作业帮混淆了教师合格证和教师资格证,存在误导。
高思教育的官网并未将教师的资格证公示在显著位置,而是放在课程中心的教师详情里。前几位教师还有教师资格证及编号,但只要继续下翻几页,剩下的教师便只留了毕业院校等信息。同样,在学为贵教育官网,师资仅有教育背景信息等简单介绍,无教师资格情况公示;在新东方官网上,虽前排多数教师都有教师资格证和编号公示,但下翻后,同样出现类似问题。
记者在多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官网查询发现,师资“前有后无”,表述含糊不清打擦边球的情况十分常见,而对记者提出的质疑,一些机构也有说辞。
公示信息并不靠谱,刚毕业没教资也能入职
那么,已经公示的师资信息,又是否靠谱呢?
记者在“新东方在线”官网上看到,一名为“初二英语暑假班【人教版】(三期)”课程授课,声称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教师介绍中,教师资格证的编号只有8位数字,在“新东方”官网高中教师查询中,一位声称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的教师介绍里,教师资格证编号只有13位,皆不符合正规的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17位的规则。
为何这些师资编号如此“特别”?
5月17日,新东方在线方面向记者解释称,该教师8位数的“教师资质”实为剑桥CELTA的证件号,并非教师资格证号。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该证件并不等同于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师资格证。
那么,无证人员进入教培机构的门槛到底有多低?
记者暗访多家在线教培机构,申请面试时,均没有被问及有无教师资格证。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定,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类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
教培机构亟须拧干“水分”
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并没有把教师资质问题作为基本门槛,教师资格证的查询方法并不为太多人所熟知。记者多次尝试在中国教师资格网进行有关师资编号的真伪查证,但均需再输入教师身份证件号码才能进行。仅用于教师本人认证服务的查询方式,也给了许多教培机构以假乱真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培训机构对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躲躲闪闪。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于艳新表示,教师行业是一个高标准的行业,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对孩子来说,除了学知识,还有习惯养成。如果一开始路子走歪了,后面想改就难了。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认为,教培机构本身对教师聘用审查不严,其次在对外宣传的时候,“为了能使教师队伍更强大,或者更具备吸引力和实力,有时也会做出一些易产生误解或者虚假的宣传,资料也容易造假。”芦云坦言,“实际上作为家长来讲是没有办法去查证的,所以最后才发现提供的培训和宣传的内容大相径庭。”
对此,芦云建议,学生家长首先要主动要求机构提供教师资格证书。其次应适当考察一下机构宣传是否与实际相符,此外还可以采取预付费试听的办法检验课程效果。
陈音江认为,针对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教师无证上课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监管职责,一旦发现存在教师无证上课等违法违规问题,应予以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同时将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切实维护好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