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发展趋势: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是一个具有较深厚历史积淀的重点建设专业。其课程体系既包括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同时也有完整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在新文科建设理念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本专业将更加注重语言、文字、文学、文化与媒体综合素养的培育。
主要课程:
专业课:现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外国文学、教育心理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学语文课标与教材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
学位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优势:
本专业注重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基地建设,重视见习、研习、实习等专业实践;专门设立语文教师教育发展教研室,集中优质教育教学师资,加之先进教学实施的配备,为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语文教师提供可靠保障。与其他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本专业具有共享全校外语资源的优势,在培养学生中国语言文学素养的同时,注重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为学子们日后在多种工作岗位上发挥外语优势,也为考取研究生和出国深造创造更多机会。
师资雄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共30人,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4人,其中1人正攻读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中,硕士、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占教师总数的92%,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省优秀教师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近年来,本专业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黑龙江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2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荣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1项。教师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教材5部,译著2部,参加国家、省级以上专业教学技能竞赛获奖3项。
注重专业和技能的培养:
本专业以毕业要求为准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宗旨,搭建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教师教育专业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在专业知识培养和训练方面,通过学生《蓓蕾》期刊跟踪学科动态与行业发展趋势,并且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共发刊38期,发表学生作品千余篇。本专业设有语文教学教研团队,专门研究中小学语文学科发展、教师素养和技能实际需求,课程指导与实践指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精准度。
享受资源:
教学软件:“未来学堂-优秀教学案例库(语文学科)”、爱课程、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
行业资源:与哈尔滨新区第一学校、第三学校共建校企合作课程。
国际交流:
境外交换学习项目(含免费交换学习项目):比利时HELMo大学、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大学、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德国海尔布隆应用技术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大学、罗马尼亚巴比什-波雅依大学、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国立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等。
境外实习实践项目:美国WAT工作实习项目、泰国暖武里河王中学孔子课堂实习项目、海地基斯奎亚大学孔子课堂实习项目、俄罗斯萨拉托夫孔子课堂实习项目。
毕业生海外升学院校: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等。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范类)
专业发展趋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应用型和交叉型的特点,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文化等多个领域。随着中国软实力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中文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有兴趣学习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汉语热”带动下的国际中文教育人才需求仍在持续提升。
专业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跨文化交际、语言学概论、汉语写作、外国文学概论、语言教学法、英语交际技能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运用汉语进行中文教学、文化交流、涉外商贸及传媒等领域的工作。可以经国家汉办的考试和选拔以志愿者或汉语教师的身份去国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在国内汉语培训机构、汉语学校及中小学从事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其他部门从事文员工作。
1.建有面向外国人教学的“汉语课堂”实践平台。
2.设有高配置对外汉语教学直播仓。
3.与国内优秀企业进行课程共建,深化真实任务导向的实践教学。
4.依托短期研学、来华留学、汉语志愿者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培养人才。
教学平台:微格实训室、未来学堂优秀教学案例库、线上教学实训与直播室、书写技能实训室、智慧教室、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普通话测试与实训室。
教师资源:硕士教师100%,博士教师15%,双师型教师30%,全国优秀教师1名。
行业资源:与桃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校企共建国际中文课程。
毕业生海外升学院校:韩国外国语大学、韩国明知大学等。
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专业发展趋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新闻传播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顺应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目前正处于专业人才的空缺期,急需大量专业创新人才,以促进新媒体行业快速发展,而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正是在为新兴的新媒体行业提供应用型的复合人才。
专业课: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非线性编辑、微视频传播与制作、H5融媒体产品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运营、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门户网站、传媒公司、党政机关信息部门、企事业单位网络传播部门,从事新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优化以及经营管理等领域工作。也可在各类媒体中从事记者、编辑、商业开发、活动创意、媒体策划等工作。
1.本专业连续两年被校友会高校排行榜排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A+及五星评价。
2.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完善,在国内同类专业中知名度较高。
3.本专业教师科研与教学能力较强,在教学创新大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中获奖多项。
4.科研成果丰硕,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40余篇。
教学软件:AdobePhotoshop、AdobePremierePro、方正飞翔(数字版)等。
教师资源: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0人,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1人,具有媒体工作背景的教师7人。
行业资源:学校的官方媒体平台-全媒体中心和网络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卫视传媒中心和杭州二更传媒集团等多家传媒公司,哈尔滨报业集团等多家知名媒体。
境外实习实践项目:美国WAT工作实习项目。
毕业生海外升学院校: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
报考理由:
教学模式创新
自本专业创办以来,一直在探索“模块化”教学改革,从2021级开始,在专业课设置上采用“模块化”教学,分别是“新闻学实务”模块;“新媒介技术”模块;“新媒体内容生产”模块,“媒体策划”模块,本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在此教学模式下进行,并贯穿于四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教学设备多元
学校对本专业建设高度重视,陆续购置了满足多模块需求的软件硬件设备,并设置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演播室、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工作室等满足一线教学使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让学生能够学会各类软件及器材的操作,为就业提供保障。
教师结构多元
本专业理论课和技术课的教师兼具,既有媒体经验丰富的传统传播理论课教师,又有实战经验丰富的新兴传播技术课教师,教师结构较为多元,除专业教师外,还聘请多名黑龙江省较有影响力的传媒行业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行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