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一、研究领域
第二语言习得,生成语法,社会语言学,语言教育
二、专著和译著
赵杨(2015),《第二语言习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赵杨、付玲毓(2014),《全球化社会中的语言教师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译自Kumaravadivelu,B.(2012).LanguageTeacherEducationforaGlobalSociety:AModularModelforKnowing,Analyzing,Recognizing,Doing,andSeeing.NewYork:Routledge.赵杨(2011),《第二语言习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译自Gass,S.&Selinker,L.(2008).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IntroductoryCourse(3rdedition).NewYork:Routledge.赵杨(2006),《汉语使动及其中介语表征》(英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发表论文和译文赵杨、万众(2021),建设面向市场的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第4期。
赵杨(2021),‘自我’与‘他者’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主体间性研究,《民族教育研究》32(5)。
田晓萌、赵杨(2021),汉语二语零形回指中的‘距离’因素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第12辑。
孔德然、赵杨(2021),日语、英语母语者汉语复数标记‘们’的习得研究,《世界汉语教学》35(4)。
Zhao,Yang&Safaryan,Lusine(2021).Rethink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InWang,Weiqun;Chen,Lili&Xu,Shejiao(eds.),AppliedChineseLanguageStudiesX,161-169.London:SinolinguaLondon.
赵杨(2021),构建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第2期。
赵杨(2021),学科大背景下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发展概述,载于马箭飞、刘利主编《国际中文教育70周年纪念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赵杨(2021),汉语国际教育的‘变’与‘不变’,《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Zhao,Yang(2020).BookReview:Chineseaspectualparticlele:Acomprehensiveguide[汉语动态助词“了”:一了百了],ByChungengZhu.ChineseasaSecondLanguage(汉语教学研究—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学报)55(3)。
赵杨、闫姗姗(202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第二语言习得,载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一)(试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杨(2020),新冠疫情对孔子学院发展的影响,陆俭明等“新冠疫情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挑战与对策”大家谈(下)”,《语言教学与研究》第5期。
赵杨、胡琬莹(2020),基于特征重组假说的二语习得研究述评,《华文教学与研究》第3期。
赵杨(2020),加快国际中文教育共享素材库建设,“‘新冠疫情对国际中文教育影响形势研判会’观点汇辑”,《世界汉语教学》34(4)。
赵杨(2019),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话语权构建,《世界汉语教学》33(04)。
闫姗姗、赵杨(2019),英语母语者汉语中动结构动词特征的习得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学报》第5辑。
赵杨(2018),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研究四十年,《国际汉语教育》3(4)。
Zhao,Yang&Liu,Tingna(2018).L2ChineseacquisitionofZaiPbynativeEnglishspeakers.InWen,Xiaohong&Jiang,Xin(eds.),StudiesonLeaningandTeachingChineseasaSecondLanguage.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
武宏琛、赵杨(2018),英语、韩语母语者汉语否定标记习得研究,《世界汉语教学》32(2)。
赵杨(2017),‘不教之学’与‘必教之学’:谈外语教学中的‘庐山现象’,《国际汉语教育》2(4)。
芮旭东、赵杨(2017),英语母语者汉语双数量结构的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6(2)。
赵杨(2017),外语教学法的演进:从方法到原则,《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第1期。
朱艳欣、赵杨(2016),英语、日语母语者汉语双宾语结构习得研究,《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第4期。
赵杨(2016),外语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第2期。
赵杨(2016),汉语本体知识的基础地位,《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1(1)。
Zhao,Yurong&Zhao,Yang(2014).Acorpus-baseddiscourseanalysisoftheconversationalstorytellinginChineseadults.JournalofChineseandDiscourse5.
史静儿、赵杨(2014),泰语母语者汉语疑问代词虚指用法习得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8(2)。
赵杨(2014),‘特殊性’与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三教’问题,“后方法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11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观点汇辑”,《世界汉语教学》18(4)。
丁婷、赵杨(2013),继承语和继承语学习者的定义问题,《汉语教学学刊》第9辑。
Zhao,Yang(2011).Atreeinthewood:AreviewofresearchonL2Chineseacquisition.SecondLanguageResearch27.
赵杨(2011),韩国学生汉语词语习得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5(3)。
Yuan,Boping&Zhao,Yang(2011).AsymmetricsyntacticandthematicreconfigurationsinEnglishspeakers’L2Chineseresultativecompoundconstructions.InternationalJournalofBilingualism15.
赵杨(2010),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基础和理论问题,《汉语教学学刊》第6辑。
赵杨(2010),汉语结果补语语义结构习得研究,《华语文教学研究》第7卷。
赵杨(2010),汉语中的外来词,载于张英、金舒年主编《中国语言文化讲座》第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赵杨(2009),语言教学的经济动因——对英国媒体有关中文教学报道的研究,《国际汉语教育》第4期。
赵杨(2009),中介语中的题元层级: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对汉语心理动词习得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6期。
赵杨(2009),韩语学生汉语心理动词和作格动词习得研究,《汉语教学与研究》第10辑。首尔:首尔出版社。
Yuan,Boping&Zhao,Yang(2009).ReassemblyoffeaturesinEnglishspeakers’L2ChineseResultativeCompoundConstructions.InProceedingsofthe10thGenera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Conference(GASLA2009),ed.MelissaBowlesetal.,69-76.Somerville,MA:CascadillaProceedingsProject.
赵杨(2009),英国中学汉语教学现状与制约因素,《海外华文教育》第2期。
赵杨(2009),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4期。
赵杨(2009),汉语非宾格动词和心理动词的习得研究——兼论超级-子集关系与可学习性,《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赵杨(2007),汉语及其中介语中的宾语论元,《汉语教学学刊》第3辑。
赵杨(2006),语言、心智与政治,《汉语教学学刊》第2辑。
赵杨(2006),第二语言研究发展趋势,《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第1期。
Yuan,Boping&Zhao,Yang(2005).ResumptivepronounsinEnglish-ChineseandArabic-Chineseinterlanguages.IRAL43.
赵杨(2005),第二语言习得和普遍语法,《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
赵杨、於斌(2003),英国的语言规划,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比较研究”课题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政策法规室编《国家、民族与语言——语言政策国别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
赵杨(2002),社会语言学,载于杨自俭主编《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赵杨(2001),地方主义思想对政府政策的作用:语言政策在威尔士、布列塔尼和弗里斯兰的一些发展,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比较研究”课题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政策法规室编《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北京:语文出版社。译自VanRijn,G.&Sieben,C.(1987).Theeffectsofregionalistideasonpublicpolicy:SomedevelopmentsinlanguagepolicyinWales,BrittanyandFriesland.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SociologyofLanguage64,47-57.
赵杨(2001),语言规划的十种类型,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比较研究”课题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政策法规室编《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北京:语文出版社。译自Kloss,H.(1977).Tentypesoflanguageplanning.InSibayan,B.P&Gonzalez,A.B(eds.),LanguagePlanningandBuildingofNationalLanguage:EssaysinHonourofSantiagoFonacieronHisNinety-SecondBirthday,52-59.Manila:TheLinguisticSocietyofthePhilippinesandLanguageStudyCentre.
赵杨(2000),大学英语教学诸关系之反思,载于北京市高教会大学英语研究会编《探索·实践·改革》。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1年,中文联盟“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以‘语合智慧教室’为支撑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模式”(线上),报告“通过微小叙事和白描手法讲好中国故事”,12月13日。
202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九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研讨会”(线上),主旨报告“英语母语者对汉语分裂定指性的习得研究”,12月12日。
2021年,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首届区域国别国际中文教育论坛”(线上),报告“建设实践性与学术性并重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12月12日。
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疫情时代的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系列在线论坛,讲座“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自我’与‘他者’”,12月10日。
2021年,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国际中文教育外派教师岗中培训”(线上),主旨报告“外派中文教师的跨文化意识”,12月9日。
2021年,北大汇丰商学院牛津校区黉门对话“比较视角下的国际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线上),大会报告“英语母语者汉语复数标记‘们’的特征习得研究”,12月4日。
2021年,语合中心和中山大学“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中文教师线上研修班”(线上),讲座“线上教学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12月4日。
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座(线上),“第二语言习得与国际中文教育”,12月1日。
2021年,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主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核心课程‘第二语言习得’师资培训”(线上),主题报告“语言学视角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11月27日。
2021年,天津高校外派国际中文教师岗中培训班讲座(线上),“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11月23日。
2021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语言理论与语言教育研究分会“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国际专题研讨会”(线上),主旨报告“特征重组假说与语言对比研究”,11月6日。
2021年,西南交通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办“第四届中美关系的人文基础与跨文化融通国际学术研讨会”(线上),报告“外语教师的反思主题及其对教学的影响”,8月19日。
2021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考国际主办“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专家论坛”(线上),报告“新时代国际中文教师的专业标准”,8月15日。
2021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期刊主办“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系列讲座(线上),讲座“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研究方法”,8月13日。
2021年,第四届走向“新描写主义”论坛,主旨报告“特征重组假说与新描写主义”,湖南大学,7月24-25日。
2021年,第17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线上中文教学的‘三教’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北京语言大学,7月9-11日。
2021年,重庆交通大学,讲座“汉语作为三语/多语的习得研究”,6月11日。
2021年,四川大学,讲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实证研究与选题”(线上),6月8日。
2021年,四川外国语大学,讲座“从二语习得假说看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线上),5月21日。
2021年,南京大学,讲座“汉语特点与汉语二语习得研究”(线上),5月19日。
2020年,新加坡第六届“华文作为第二语言之教与学”国际研讨会(线上),学者专场报告“特征重组视角下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9月9日。
2020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云端会议),主旨报告“从汉语学习慕课看教育机会均等”,8月22日。
2020年,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线上讲座“特征重组视角下汉语复数标记‘们’的习得研究”,7月14日。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培养在线论坛,报告“从中外专博培养看‘专业性’的实现方式”,7月11日。
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新冠疫情对国际中文教育影响形势研判会(线上),报告“加快国际中文教育共享素材库建设”,7月10日。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夏令营,线上讲座“新中国汉语教学70年:事业发展与学科建设”,7月9日。
2020年,“新形势下的全球中文线上教学:反思与展望”研讨会(线上),报告“北京大学的汉语慕课与线上教学”,北京语言大学,7月4日。
2020年,PlenaryII:AuthenticMaterialsinTraditionalandVirtualChineseLanguageInstruction,NationalChineseLanguageConference对话嘉宾,6月25日。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挂牌仪式暨国际中文教育高端论坛,报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的‘专业性’”,6月16日。
2020年,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线上论坛“StudyorInternshipAbroadUnderCovid-19”,论坛嘉宾,5月8日。
2019年,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研讨会,主旨报告“汉语国际教育的‘变’与‘不变’”,华南师范大学,12月21日。
2019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学术发展报告会,主旨报告“外语教师教育与国际汉语教师认证”,长沙,12月10日。
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中文教育师资建设论坛“国际中文教师标准与能力认证”工作坊,引导发言“国际汉语教师能力认证原则”,长沙,12月10日。
2019年,汉语教育学术论坛——教师教育名家讲坛,主旨报告“汉语国际教育的跨学科属性与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北京语言大学,11月16日。
2019年,第一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高层论坛,主旨报告“汉语教学的世界眼光和中国视角”,首都师范大学,11月15-17日。
2019年,孔子学院开放日孔子学院奖学金论坛,主旨报告“海外汉语师资培养中的输血与造血”,孔子学院总部,11月8日。
2019年,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暨第16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16)、第4届汉语远程教育与传播国际研讨会(ICTC-4),主旨报告“从汉语二语习得看语言共性与个性”,江西师范大学,10月18-20日。
2019年,“《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7届)”,点评专家,北京语言大学,10月12日。
2019年,语言教学与研究前沿论坛暨《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40周年庆典,主旨报告“汉语国际教育学术话语权构建”,9月21-22日。
2019年,北京大学新西兰中心讲座,“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奥克兰大学,8月17日。
2019年,澳大利亚中文教师联合会第25届年会,主旨报告“语言学习中的迁移与迁移消解”,帕斯,7月12-13日。
2019年,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主旨报告“重新审视二语习得”,兰卡斯特,7月4-7日。
2019年,AcquisitionofChinese:BilingualismandMultilingualism(汉语习得:双语与多语),主旨报告“InterfacesinL2ChineseAcquisition:WhatistheRealProblem”(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界面关系: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剑桥大学,7月1-3日。
2019年,第十五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主旨报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演进”,北京师范大学,6月28-30日。
2019年,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讲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本体研究和习得研究”,6月21日。
2019年,第二届“互联网+国际教育”应用大会,主旨报告“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汉语教学”,上海外国语大学,6月14-16日。
2019年,赴英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储备人员岗前培训,讲座“英国的教育制度和汉语教学”,华东师范大学,6月12日。
2019年,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揭牌仪式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论坛,主旨报告“一语迁移和中介语迁移”,北京语言大学,6月6日。
2019年,辽宁师范大学,讲座“第二语言研究的问题和方法”,5月20日。
2019年,国际汉语教育暨中国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主旨报告“文化教学中的白描法”,天津大学,5月18日。
2019年,北京语言大学高教前沿沙龙,报告“慕课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北京语言大学,4月23日。
2019年,首届新西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主旨报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方法演进”,新西兰奥克兰大学,4月13-14日。
2019年,中国慕课大会,主旨报告“让中国语言文化通过慕课走向世界”,北京,4月9日。
2019年,山西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座“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3月22日。
2019年,汉语国际教育知识体系的特色与构建研讨会,报告“汉语教学领域的话语权构建”,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1月10日。
2018年,第七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暨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主旨报告“汉教硕士的学术训练”,福建师范大学,12月15-16日。
2018年,第三届汉字文化圈汉语教学国际研讨大会,报告“从界面关系习得研究看二语习得假说的解释力”,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国语大学,12月7-8日。
2018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汉教菁英”学术论文写作培训,讲座“研究分类与论文选题”和“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四川师范大学,12月2-3日。
2018年,国际汉语教学地图绘制研讨会之澳门多元文化,主旨报告“汉语传播与汉语变体”,澳门科技大学,11月28-30日。
2018年,第一届“互联网+国际教育”应用大会,主旨报告“线上资源建设的普适性与针对性”,北京交通大学,11月24日。
2018年,第十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暨北京大学首届世界汉语研讨会,主旨报告“汉语教学的传统、未来与新时代”,北京大学,11月8-9日。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语言学前沿研讨”,讲座“教学法、教学原则与汉语作为二语的本体研究”,北京师范大学,10月31日。
2018年,“汉语国际传播研究高端论坛”,主旨报告“语言传播的机制建设:以美国为例”,中央民族大学,10月14日。
2018年,“《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6届)”,点评专家,北京语言大学,9月15日。
2018年,中文教师培训“对外汉语教学探讨与思考”,报告“教学原则、教学法和教学方法”,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9月9日。
2018年,SummerSchoolonEmpiricalResearchMethodsinChineseLinguisticsandChineseLanguageTeaching(汉语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实证研究方法暑期学校),报告“ResearchofChineseasaSecondLanguage:TrendsandProspects”(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趋势与展望),哥廷根大学孔子学院,9月7日。
2018年,北京语言大学第五届汉语国际教育暑期高级讲习班,报告“第二语言习得与汉语二语教学”,北京语言大学,8月24日。
2018年,“中国概况”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研讨会,主旨报告“线上教学给传统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南京大学,8月17日。
2018年,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讲座“中国的语言和语言政策”,8月2日。
2018年,澳大利亚中文教师联会第24届年会,主旨报告“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堪培拉,7月7日。
2018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主旨报告“互联网与国际汉语教育”,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6月17日。
2018年,对德语母语者的汉语教学研讨会,主旨报告“从界面假说看第二语言习得的共性与个性”,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6月16日。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观摩与研讨会”之“慕课建设与混合式教学系列讲座”,主题发言“线上语言教学资源建设的‘四化’原则”,5月24日。
2018年,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苑听潮”,讲座“英国教育漫谈”,5月23日。
2018年,“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国际研讨会”之“汉语作为外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论坛,主旨报告“在线教学与云教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机遇与挑战”,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5月14日。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讲座“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法”、“移动互联给汉语教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5月7-8日。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讲座“从界面假说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共性与个性”,4月11日。
2018年,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座“第二语言习得与汉语教学”,3月12日。
2018年,康桥讲堂,讲座“语言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英国剑桥大学,1月27日。
2017年,国际双语研讨会:语言与继承,主旨报告“北京大学的线上学习和云教室:现状与未来趋势”,香港中文大学,12月18-19日。
2017年,第四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高层论坛,报告“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习得研究”,上海财经大学,12月9-10日。
2017年,北京大学黉门对话“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认知与习得”,报告“在线学习研究:二语习得研究新领域”,北京大学,12月2日。
2017年,《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第二届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青年教师座谈会,报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前沿课题”,11月25日。
2017年,印度-中国文化共鸣研讨会,报告题目“‘互联网+’与国际汉语教育”,印度国际大学,11月3-4日。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讲座“基于二语习得研究成果的语言教学原则”,10月12日。
2017年,第19届中国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互联网+’与国际汉语教育中的‘三教’”,南开大学,7月10-11日。
2017年,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培训,主旨报告“第二语言习得与汉语教学”,柏林,5月13日。
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座“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教学”,5月11日。
2017年,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主旨报告“互联网+语言教育:挑战与机遇”,北京大学,5月6日。
2017年,第25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报告“线上语言教学资源的基本特点”,普林斯顿大学,4月29日。
2017年,中文教学论坛,主旨报告“线上语言教学:挑战与机遇”,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4月14日。
2017年,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UniversityLecture(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大大学讲座),‘NatureofLanguageAcquisition:ArgumentationfromChineseLanguageEducation’(语言习得的本质:来自中文教育的论证),麦迪逊,4月14日。
2016年,北京理工大学,讲座“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研究”,9月14日。
2016年,新时代新思维华语教学学术研讨会,报告“信息化给国际汉语教学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北京华文学院,9月3日。
2016年,《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发布会,报告“国际汉语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外研社,7月28日。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讲座“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热点问题”,11月10日。
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讲座“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新进展”,11月5日。
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座“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三个目标”,10月15日。
2015年,UCL孔子学院汉办教师和志愿者培训,讲座“外语教学原则与英国基础教育”,7月8日。
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讲座“外事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6月19日。
2015年,外研社汉语教学研讨会,报告“第二语言习得学科发展趋势”,上海,5月15日。
2015年,第一届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国际论坛,主旨报告“从第二语言习得到课堂教学:以汉语为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5月9-10日。
2015年,美国圣母大学,讲座“英语母语者汉字学习策略研究述评”,5月7日。
2015年,美国旧金山孔子学院中文教学工作坊,讲座“‘三为主’原则与课堂活动设计”,4月12日。
2015年,ChineseLanguageEducationForum,CLEF(中文教学论坛),报告“汉语光杆名词在一语和二语中的语义指称”,旧金山,4月10-11日。
2015年,早稻田大学“中国语教师研修项目”,报告“汉语学习策略纵览”,东京,3月26-27日。
2014年,The2ndSymposiumonChineseasForeignLanguage(CFL)TeachersandTeaching:TheoryandPractice(第二届汉语作为外语教师与教学研讨会:理论与实践),主旨报告“Theinterfaceisnotnecessarilyaproblemforacquisition:FindingsfromL2Chinesestudies”(界面不一定是习得问题:来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发现),奥胡斯大学,12月4-5日。
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高层论坛,报告“国际汉语教师的‘知’与‘用’”,中山大学,11月9日。
2014年,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hineseasaSecondLanguageResearch(第三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国际研讨会),报告“MiddleconstructioninEnglish-speakinglearners’L2Chinesegrammars:Issyntax-semanticsinterfaceacquirable”(英语母语者汉语中动结构习得:句法-语义界面可习得吗?)(与闫姗姗合著),意大利帕尔玛大学,8月28-30日。
2014年,第十一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11)—“后方法理论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特殊性’原则与国际汉语教师教育”,宁夏大学,7月18-21日。
2014年,太原理工大学,讲座“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现象与问题”,4月15日。
2014年,后方法理论研讨会,报告“库玛的后方法理论与外语教学原则”,北京大学,4月12日。
2014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中国语师资培训项目,专题报告“‘三为主’原则与课堂活动组织”,东京,3月14-16日。
2013年,InternationalWorkshoponContemporaryChineseDiscourseandSocialChangeinChina(当代汉语语篇与中国社会变迁国际工作坊),报告“GeneralfeaturesofChinesespontaneousconversationalnarrative”(汉语自发对话叙事的普遍特征)(第二作者,与赵玉荣合著),澳大利亚悉尼大学,8月8-9日。
2013年,The19thWorkshoponEastAsianLinguistics(第十九届东亚语言学工作坊),报告“InterfacerelationsinChineseasasecondlanguage”(“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的界面关系”),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3月29-30日。
2012年,对美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从英-汉中介语看界面假说”,北京师范大学,12月15日。
2012年,北京论坛,报告“外语教学与个体文化范式构建”,北京大学,11月2-4日。
2012年,TheAnniversaryLectureoftheConfuciusInstituteattheUniversityofWestIndiesMonaCampus(牙买加西印度群岛大学莫纳校区孔子学院年度讲座),“Chinesecultureandwesternculture:Unitywithindiversities”(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多样中的同一性),金斯顿,3月2日。
2011年,TheChineseLanguageEducationForum(汉语教学论坛),报告“AreviewofresearchonL2Chineseacquisition”(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回顾),美国旧金山,11月12-13日。
2010年,第三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韩国学生汉语词语习得研究”,北京大学,12月18-19日。
2010年,TheSpecialistSchoolsandAcademiesTrustAnnualChineseConference2010(英国专长学校联合会2010年汉语教学年会),报告“Vocabularyteachingforbeginner-levellearnersofChinese”(初级汉语学习者词汇教学),伦敦,7月2-3日。
2009年,在韩中国教授研讨会,报告“英国中学汉语教学现状”,首尔,11月21日。
2009年,The10thGenera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Conference(第十届生成语法框架第二语言习得研讨会),报告“ReassemblyoffeaturesinEnglishspeakers’L2ChineseResultativeCompoundConstructions”(英语母语者汉语动结式特征重组研究)(第二作者,与袁博平合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3月13-15日。
2007年,第四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汉语教学》创刊20周年笔谈会,报告“语言教学的经济动因”,北京语言大学,12月15-16日。
2006年,第一届中青年学者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汉语及其中介语中的宾语论元”,北京大学,12月23-24日。
2005年,第三届形式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岳麓语言获得研讨会,报告“CompoundcausativesinEnglish-speakinglearners'L2Chinesegrammars”(英语母语者汉语动结式习得研究),湖南大学,9月23-25日。
2005年,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报告“汉语非宾格动词及其在汉语中介语中的表现”,北京,7月23-25日。
2003年,The13thEuropeanSecondLanguageAssociationAnnualInternationalConference(欧洲第二语言习得学会第十三届国际研讨会),报告“ResumptivepronounsinEnglish-ChineseandArabic-Chineseinterlanguages”(英语母语者和阿拉伯语母语者汉语回指代词习得研究)(第二作者,与袁博平合著),英国爱丁堡,9月19-21日。
2008年,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01年至2003年,剑桥大学TrinityHall学院“研究生奖学金”2000年至2003年,剑桥大学“中国剑桥奖学金”1999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1997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学优秀奖”1996年,北京大学“昌平园区最佳教员”1986年,河北省卢龙县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社会工作]一、管理服务
2019年10月至今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理事
2014年9月至今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教学与课程建设委员会委员
2014年7月至今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
2013年4月至今立命馆孔子学院理事
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
2007年6月至今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原英格兰专长学校联合会孔子学院和伦敦教育学院孔子学院)理事
2007年4月至2013年4月北京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助理
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视听说教研室副主任
2002年11月至2004年10月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秘书长
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剑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副主席
1997年7月至1999年7月北京大学英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
1996年7月至1997年7月北京大学英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
二、学术兼职2021年5月至今,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中文国际教育与语言交流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2021年5月至今,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2021年,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评委2020年至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评委2020年11月至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标准与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2020年1月至今,《华文教学与研究》编委2019年12月至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2019年11月至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8年11月至今,北京市侨联智库专家2018年11月至今,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二语习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16年8月至今,《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主编2016年6月至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