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际中文教育统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海外华文教学,体现了学科内涵发展的丰富性与外延拓展的逻辑性,为未来大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语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以孔子学院为龙头的国际中文教育是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理解和读懂中国的有效途径,是中外双方的共同事业。“支持中外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中文教育项目和交流合作,聚焦语言主业,适应本土需求,帮助当地培养中文教育人才,完善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发挥汉语水平考试的评价导向作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现代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成为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未来方向。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节点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将何去何从?我们“应该重新评估我们的工作,调整工作重心,看清楚我们能够做什么,想明白我们应该怎么做,在保护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贡献中国智慧”,更应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和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建成文化强国”等维度上充分发挥国际中文教育应该扮演的重要角色。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八人组编写团队尝试编写了《国际中文教育概论》。教材紧扣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宏伟蓝图,在梳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学科发展脉络及内涵外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语言学习与教学、语言要素教学及文化教学、语言技能教学及多元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华文教育、教学测试与评估、教师资格与教师教育等事业发展和学科发展问题,力求展示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事业、学科和教学活动的全貌。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编写团队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
主编:蔡永强
ISBN:978-7-300-32019-9
定价:59.00元
关于主编
蔡永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学、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学习词典学,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汉语读写教学一体化研究》等多部。国家级规划汉语教材《发展汉语·第二版》系列教材编委,编写出版国家级规划汉语教材、论文集及工具书等十余部。曾受聘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客座讲授讲学(2010-2011),外派爱尔兰担任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2013-2017)。
目录一览
目录
第一章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中文教育
第一节汉语与中华文化走出去
第二节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关于国际中文教育术语的历时演变
第二章作为独立学科的国际中文教育
第一节国际中文教育的性质、特点及主要任务
第二节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框架
第四节关于国际中文教育专业
第五节国际中文教育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国际中文教育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节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
第二节跨文化交际与国际中文教育的链接
第三节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四节国际中文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培养
第四章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法
第一节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语言教学法及其嬗变
第三节基于中文的学习理论与教学法
第四节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第五章汉语言要素教学及文化教学
第一节语音及语音教学
第二节词汇及词汇教学
第三节语法及语法教学
第四节汉字及汉字教学
第五节文化及文化教学
第六节汉字与中国书法
第六章汉语言技能教学与多元教学模式
第一节综合课教学
第二节听力与口语教学
第三节阅读与写作教学
第四节案例与案例教学
第五节探索适合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
第七章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资源建设
第一节多元化的教材建设
第二节语料库及中介语语料库建设
第三节中文学习词典的编纂与使用
第四节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第八章“中文+”背景下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
第一节“中文+”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
第二节科技汉语教学
第三节医学汉语教学
第四节商务汉语教学
第五节公务汉语教学
第六节其他领域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
第九章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的华文教育
第一节华文教育概述
第二节全球范围内华文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华文教育学科建设
第四节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十章中文测试与评价
第一节测试与评价的设计
第二节测试与评价的质量分析
第三节中文水平考试与“教”“学”“考”一体化
第十一章教师资格与教师教育
第一节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
第二节国际中文教师执业资格与教师资格考试
第三节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第四节教师职业规划与发展
第五节多元化的中文教师培训
第十二章国际中文教育前瞻
第一节机遇与挑战——国际中文教育当前的形势与任务
第二节汉语国际化进程中的国际中文教育
后记
本书序言
作者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教授)
国际中文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也是一个交叉学科。这个学科横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不同的学科。70多年来这个学科的名称从对外汉语教学变为汉语国际教育,现在又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名称虽然变了,学科的内涵并没有变,关心的内容都是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有关问题。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涉及的问题很多:既包含教什么的问题,也包含怎么教的问题,还包含学习者怎么学的问题。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必然要研究学科的历史、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三点是支撑一个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蔡永强教授主编的这部《国际中文教育概论》就是因应学科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
2019年12月在长沙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中文教育大会,这标志着汉语国际教育已经开始转型,进入了国际中文教育时代。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被列入了国务院学科目录,标志着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没有设在中国语言文学门类之下,而是设在了教育学门类之下,这是关乎学科发展方向的重大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概论》的问世恰逢其时。永强教授和他的团队抓住了事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关键节点,对国际中文教育这个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对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对学科基本理论和学科框架进行了论证,对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文化教学和语言要素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在当前形势下特别需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估。这里边就包含了国际中文教育这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认知和学科方法论。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专门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这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资源建设是学科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尤其是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更是当前迫切需要的,例如语料库、智慧教学平台、教材资源库、外向型词典、科研支持系统、短视频资源、课程资源等等。
语言测试也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中文测试包括汉语水平考试,如HSK考试,也包括汉语能力测试,如C-Test考试。语言测试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估,也是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评测。
教师、教材、教学法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基础,它们合起来被称为“三教”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当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问题。因此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键的关键,教材也好,教学法也好,都必须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这本书专门讨论了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
问:你知道林黛玉倒拔垂杨柳这个典故吗?
答:是的,我知道这个典故。林黛玉倒拔垂杨柳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描述了林黛玉对父亲的爱和对家庭的忠诚。当她的父亲受到了姥爷的冤屈,她决定为父亲洗刷名誉,于是她倒拔了垂在庭院中的杨柳,向姥爷证明自己的决心和勇气。这个场景鲜明地表现了林黛玉的坚定不移、忠诚不渝的性格。
问: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你也知道林黛玉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吗?
答:是的,我知道林黛玉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因为不满自己的儿子被白骨精抢走,于是她决定前去营救。她在途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考验,最终成功地救回了自己的儿子。这个故事彰显了林黛玉作为一个母亲的爱心和勇气,也体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不屈不挠和坚强。
永强教授在一线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多年,既有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也有在海外孔子学院担任院长的经验。这些年来他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和思考是很深入的,很多观点都是切中肯綮的。这本书的团队成员都是活跃在国际中文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际中文教育概论》的出版一定可以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