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平台将景区门票捆绑保险这一乱象早已销声匿迹,但在景区"直营"渠道,这一捆绑趋势却似有卷土重来之势。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在全国340家5A级旅游景区中,仍有部分景区在"自营"渠道的购票环节中捆绑了保险,有游客在购票时面临保险选项无法取消的尴尬。更有甚者,景区直接将保险设为默认勾选,游客若不细心察觉并手动取消,保险便随门票一同"被购买"。
调查:8家5A景区捆绑花样多
"船票里是包含保险费用的,是不可能扣除出来的。"
进一步来看,漓江风景区船票购买界面提供的215元的"【磨盘山-阳朔】三星级"和360元的"【竹江-阳朔】四星级游船"选项中,虽然显示"含保险",但并未说明保费与承保的保险公司,乃至保障责任等信息。
当记者询问,2元的保险费用是否实则为游客承担,且无法取消,该人员推荐记者和专门的客服咨询。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线上渠道中,经实测,景区门票涉嫌捆绑销售的情况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游客线上购票时需要承担保险费用,且无法取消保险;另一类是默认捆绑了保险,如果不需要,则需手动勾选取消。
具体来看,部分景区默认将保险与门票进行捆绑,但游客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取消购买保险。如黄果树瀑布景区、德天跨国瀑布景区、金佛山景区、丹霞山景区、贵州梵净山旅游区等。
比如,游客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官方线上渠道购票时,在提交订单界面,会捆绑有一份"景区意外险",显示为10元。当记者填写完身份信息后,在身份信息旁会出现"正隆保险(平安)10天"字样,并且进行了默认勾选,如果不需要购买保险,则需要取消该选项的勾选。
广西德天大瀑布景区的官方线上购票渠道在选择"日场票"(成人票)后,会提示"为了提升您在景区的游玩安全保障,该票型默认选取景区意外保险服务"。进一步来看,该景区默认勾选的保险为"德天瀑布景区旅游意外伤害保险",并在保险名称下方标有"本模块为保险投保界面,由中元经纪所有、管理并运营"。
事实上,多数5A级旅游景区销售保险时,并不会捆绑或默认勾选。以张家界等景区的官方购票渠道为例,提供了含保险和不含保险两个购票选项;也有景区的购票平台仅提供了保险勾选购买选项,并不会默认勾选。
此外,对于OTA平台这一销售渠道来说,更是在门票购买时提供的保险选项中,提供有可查看保险责任、保费金额、免责条款等重要信息。
律师:"强制"被保险已触及红线
"不懂就问,梵净山景区的保险是必选项吗""小七孔省钱取消勾选保险""黄果树瀑布门票不买保险攻略"……
一旦景区门票强制购买保险,可能导致消费者不满,产生抵触情绪,降低旅游体验。并且有社交平台上一度出现了xx景区取消捆绑购买保险的攻略或教程。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捆绑销售保险这一情况还遭到了部分网友的吐槽,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基于黄果树瀑布等景区门票捆绑保险这一情况发帖称,保险该买的还是要买,但是自己想买和捆绑让买就是两回事了。保险是自愿购买,但是其根本没有勾选保险,在订单里面却生成了保险的费用,仔细看了下买票的页面,保险是自动勾选的,如果不手动取消,下单的时候就直接打包给钱了。
"我理解的自愿购买是我想买,然后我勾选,跟着给钱。而不是直接就帮我打包了!感觉跟强制买卖没有任何区别。"上述网友还表示。
基于有5A景区线上购票无法取消保险,并进行捆绑销售,北京劭和明地律师事务所保险律师李超表示,很明显这一不给消费者提供选择权的做法,涉嫌构成捆绑保险、强制搭售保险的情况,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这种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景区门票强制购买保险、捆绑购买保险,增加了游客的经济负担,影响旅游体验。有些游客自己日常已经买过长期意外险,可能并不需要再额外购买同类型的单次型保险。
并且,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即使景区说明保险费2元,属于随门票赠送,但不能选择不要保险,这本质上同样是一种捆绑销售,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在购买景区游览门票时,应有独立选项单独购买门票,或者额外购买保险的权利。经营者不能利用其市场优势地位,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
对于有景区在线上进行门票销售时默认勾选了保险,但可以一键取消勾选,针对这一情况是否同样构成捆绑销售保险,李超也表示,这种设计本质上依然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这种打擦边球、通过默认勾选保险,再博弈消费者能否注意到可以取消勾选保险的方式,实质依然是捆绑销售保险,很明显这种做法实则对消费者并不公平,也难以说是消费者的完全自愿。
如果将景区门票与保险进行捆绑;消费者难于知晓承保的保险公司姓甚名谁,甚至也无法查看保费价格;出现哪些意外可赔、赔偿金额最高为多少也未进行披露,在李超看来,这会导致消费者无法清楚了解自己支付保费购买的保险,是哪个保险公司承保,更难以了解保险的具体内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什么层次和程度的赔偿。一旦发生保险事故,消费者由于不清楚具体保险内容,不了解保险公司信息,而造成理赔困难甚至不知道向何处索赔的情况。长此以往,保险公司会出现只积极收保费、不积极办理理赔的现实情况。
在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看来,捆绑销售保险可能引发消费者对景区及保险公司的信任危机,或因保险责任界定不清等引发纠纷。
业内:疑为追求利益放弃规则
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由于生活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可以转移风险的意外险便应运而生。
包括景区在内的各领域与保险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正成为一大趋势,背后则是希望通过保险来分担风险。
险企:应做到充分及醒目提示
因订票时未仔细查看,导致有消费者不明不白地多付了保险费用的情况并不少见。在消费者看来,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就直接默认为游客需要保险,这无异于强买强卖,本应是自愿选择,自主购买,却变了味儿。
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的《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保险机构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当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不得存在的情形包括,强制捆绑、强制搭售产品或者服务等。
针对捆绑销售乱象如何杜绝,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景区尤其是涉及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的保险公司而言,需要直面捆绑销售保险这一问题。
此外,上述财险业资深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对保险公司来说,需要确保其销售渠道和服务提供者符合合法资质要求。即便景区不直接"销售"保险,保险公司依然需要确保其保险产品的销售方式不违反合规要求,包括确保透明度、告知义务和消费者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