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各种U卡,火起来的时候就是2022年10月份左右,手续费高,取款只有几个银行支持,那时候没人能看懂这里面的价值,所以很多博主根本没能力推广出去,当然也是没看懂这个行业趋势,觉得是智商税。
而被一个专做OTC研究的自媒体人看懂了,这个大佬就是研究了三年OTC的币商刺客,在这个行业制定了一些行业规则,开开心心赚了半年的钱,其他那些博主才慢慢看明白,原来韭菜们根本不在乎什么手续费,而在乎的是安全。以前所有人在交易所做OTC就千分之三的利润,而通过自媒体建立信任的打法,能做到3%的利润。
于是整个市面上疯狂的涌入所谓的代理,导致乱推广乱宣传,加上某些骗子的加持,官方立刻关闭了代理权限。
一开始代理权是很贵的,有代理费加一年4000万刀业绩要求,所以拦截了很多人在门槛外,而那些二道贩子就大行其道,反正他们也不受官方监管,什么抖音上到处推广,虚假承诺。
但是这个paytend是很狗的,各种打压代理,各种不提供服务,佣金也不发,这也是一个大陆的公司,各种政策朝令夕改,市场总监做出了成绩后就打压,逼迫离职,然后想自营业务。
从而导致unionchash这个业务在去年9月份前后,就被卖给了一个叫ALC的支付公司,欧易的外币渠道就是走的这个公司的渠道,这个公司也有发币,叫ACH。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别去办理那些所谓的虚拟卡,有资产损失的风险。
看着很多所谓的圈内律师在大谈特谈U卡,其实他们连U卡的核心都没搞懂,U卡只是一个代号,他真实性质就是一个境外发行的消费预付卡,最大的功能是提前把美金(没有CNY)充值到卡片,然后去任何(大多数)地区都可以在当地进行刷卡消费、ATM取现等,自动转化为当地货币,如果你没有美金预充值,部分数字资产合规地区(国家),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网站、小程序)把数字资产先换成美金,然后委托第三方把美金帮你充进去。
就像你在交易所OTC那样,把数字资产给币商,币商给你人民币或者美金,这个过程关人家卡片发行方什么事?人家根本不知道U是什么东西。
只是被中间第三方拿来玩坏了而已,散户正常使用根本没事,有问题就是第三方兑换平台,但是人家在合规地区运营。
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把消费场景多元化,每个场景都可以使用就完美了。
其实可能人家国际的发行方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就变成了U卡了呢?不得不表明中国人真的太聪明了。
但是这些U卡是怎么被玩坏的呢?本来在自己私域里面推推就好了,结果这些无良中介跑去大量发布抖音宣传,推广不出去的人居然通过这些东西去骗人以及做资金盘。
所以,真的被中介那些玩坏了。
没有什么换汇行为(不占用外汇额度),也没有什么违法的点,是你自己的U变现产生过程产生的一个交易行为,也没有什么经营行为。
相当于个人炒币变现的一个过程,而这个高昂的手续费也杜绝了某些不法分子有套利的动作,所以是安全的。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不要被中介忽悠了。
所谓的推广者,不要代理就行了,你就是把注册链接发给散户,他自己注册自己申请,违尼玛的法,律师做久了是不是看谁都是犯罪嫌疑人?
所以说,互联网这些半罐子水律师,特别是币圈所谓的律师,球不懂就去学习一下,沉淀一下,跑来贻笑大方。
你写OTC就去自己开个账户测试一下OTC的流程,你要写币圈出入金就真的去买一下卖一下币,你要搞懂U卡原理,你就花特么100U走一下流程,你要写缝纫机是怎么冒烟的,那就进去37天真实体验一下,哦,搞错了,这点他们不敢。
你不被喷谁被喷?你看那么多喷六叔的,他们怎么不敢来和我辩论?最多骂一句傻X就走了。
再次告诉大家,U卡仅仅只能作为小额度日常消费使用,损耗很大,没有告诉大家拿来作为出金渠道以及存储渠道,这不是一个概念,他们逮着这个喷,预付卡预付卡,什么叫预付卡,是你要消费的时候提前存那么几百块钱进去,不是教你梭哈把全部家当存超市里面去。
总结一下:U卡确实适合散户平时小额出U,日常消费使用,不过它也没那么神奇,本质上还是一个正规的卡片,第三方兑付,没有什么风险和法律责任,但是看清楚了,日常小额消费使用,他不适合大额出金,也不是你的数字资产储存渠道。
这身区块链的美好想象,就是你屁事吃饭、逛超市、看电影、汽车加油等消费场景使用。
需要的就是能辨别无良中介的忽悠,以及骗子发行方的收割,当然,六叔不卖U卡,但是你非得让我推荐,我也有渠道给你,但是你能先舍得加上我好友再说。
500门槛,能快速筛选出有效无效客户,毕竟太聪明的不太好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