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3.02广东
成本归零利润倍增
|共享财务/经管总监持续赋能中小企业|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田里的”,是要平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要平衡短期盈利和长期发展。
今天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因为昨天对今天的思考和行动太少。
昨天享受各种红利,轻松、快速赚钱,形成了很多认知、习惯,总会觉得过去能做好,今天一样还能做好,过去的经验有效,今天还想用过去的经验赚钱。
在盈利的时候,没有思考未来怎么样才能继续盈利。
没有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入到决定未来的事情上,不该花的钱花了,该花的钱没花。
策略性思考太少,缺乏平衡思维。
今天的痛苦,都是昨天的错误造成的。
痛定思痛,在经营不好的时候,老板们都到处学习,想各种办法改善效益。
学战略,学定位,学商业模式,学IP打造,学十倍增长,学股权,各种学习。
老板是企业最勤奋的人,也是企业最大的资产,最宝贵的资产。
老板爱学习是好事。
但就怕老板没想清楚,就给企业动手术。
企业本来就虚弱,一通猛药,身体会受不了。
企业利润下滑,增长迟滞,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策略问题,可能是销售问题,可能是产品问题,可能是商业模式问题,也可能是生产问题,可能是组织问题,也可能是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问题。
如果没有把问题诊断清楚,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因,就头容易头脚痛医脚,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问题会反复出现。
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需要系统思维,需要全面考虑。
而财务底层思维和框架,天然具备平衡思维和系统思维,天然具备系统管理框架。
掌握财务底层思维和框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洞察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存在哪些问题,可以提供经营管理的仪表和导航,为决策提供数据化的支持。
01
如何持续赚钱?
财务底层思维的系统性
财务底层思维告诉我们,要持续赚钱,需要打造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财务能力。
盈利能力,是战略、模式、产品等设计和管理的结果。
不论是战略、模式、产品等,是要以细分市场特定需求为目标,解决如何创造价值的问题,但最终是要以赚钱为目的的,必须要有财务数据验证。
做产品的,自己说自己的产品好,是自卖自夸,是要用收入数据、利润数据验证的,说别的说再多也没用。
运营能力,是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是资产、资源创造价值的效率。
不论你自己怎么说,实际结果看数据,最终都要以创造一定规模的收入需要投入多少资产进行衡量,必须要有财务数据验证。
财务能力,是用自有资源和投入能够撬动多少别人的资源和投入。
很多企业只能依靠自己的投入和积累的利润进行发展,导致发展资金不足,不但会错失市场机会,还会导致没有能力招揽人才,企业不断衰退,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倒闭。
很多老板是销售出身,非常重视市场,市场能力也非常强,在企业发展初期,能够快速拓展市场,收入不断增加,但到达一定阶段就止步不前了。
资金跟不上了,收入增长,资产占用增加,凭借自有资金,转不动了。于是开始各种借钱,但运营能力和财务能力跟不上,资产规模增长、周转慢,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导致的后果就是利润被高昂的资金成本吃掉,甚至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万劫不复。
很多老板是技术出身,搞产品的,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才是企业的核心,总想把产品做得尽善尽美,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技术做得如何如何。
产品迟迟不能上市,产品成本不断增加,研发费用不断增长,销售不理想,规模不足以支撑企业运转。
而财务出身的人,先天缺乏创业的基因,不会销售,不懂产品。
这就造成很多企业,老板和管理团队,先天缺乏财务思维,缺乏系统性的经营管理思维,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短板。
财务底层思维,可以帮助企业兼顾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财务能力,可以直接从创造利润的角度,全方位的洞察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
但因为缺乏财务思维,企业经营管理中,常常是按照职能进行了人为的割裂,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各自为战,不能更好地统一在共同创造利润的目标之下。
出了问题的时候,也都是单独解决各自的问题,而不是从企业价值创造的角度进行整体思考,也不是整体解决方案。
大家都认为自己做得对,不断的在提高,在改善,但在企业利润层面,毫无变化!!!
各种管理改善,都要围绕战略和财务目标服务,不为战略和财务目标服务的改善,都是面子工程!!!
缺乏财务思维,企业整个价值链缺乏财务管控,最终的结果是看着各方面都挺好,利润就是不知道去哪里了。
不论是战略地图、商业画布等各种工具,最终都要落脚在财务层面。
财务目标、财务数据会验证战略、商业模式等,是否成立。
没有财务的支持,各种设计,都是镜花水月,都是自嗨。
很多时候,老板学了战略工具、学了商业工具,但缺乏财务底层思维和框架思维,在工具的使用上,没有把最后财务数据验证的事儿做了,没做好,整个工作缺乏画龙点睛的最后一笔。
当然,我说的财务支持,不是财务人员的支持,而是这个工作本身,不论是谁做。
财务人员能够胜任,就由财务人员做;财务人员不能够胜任,就由能够胜任的领导来做这个工作,匹配财务人员进行基础工作支持,也是可以的。
但老板和高管人员,是必须具备财务底层思维和框架思维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各方面经营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管理。
02
财务底层思维的平衡性
财务思维和财务系统,天然具备平衡性。
不同的商业模式,要平衡收入和资产的关系,要形成一定规模,需要多大的资产规模支撑;要形成一定的资产规模,自己需要投入多少钱,需要借助其他的方式解决多少钱;短期要盈利,要生存,长期要持续盈利,要发展,短期盈利有多少要用于日常运营,有多少要用于研发和投资;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项目,各种资源如何投入,投入多少,什么时候投入。
各种财务管理的工作,都是在平衡,平衡长短期,平衡资源和利益的分配,平衡利益和风险。
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财务能力,本身也需要平衡。
盈利能力不足,要么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毛利率、提高各种费用的投入产出比,要么提高运营能力,提高效率,降低资产占用,让资产更轻,让自有投入更少。
财务底层思维,既要考虑我今天怎么赚钱,也要考虑今天必须做出那些谋划、打造哪些能力,才能在明天继续赚钱。
为了实现未来赚钱的目标,需要满足哪些客户的哪些需求,如何设计产品和服务的矩阵,既有今天赚钱的,也有明天赚钱的,需要优化哪些业务流程提高效率、确保服务质量和运营合规,需要打造组织的哪些能力,才能支撑这些目标的实现。
战略的思考,战略的规划,就是以终为始,思考未来的目标、思考如何做才能有未来。
就是要想清楚如何赚钱,想清楚如何打造持续赚钱的能力,如何平衡财务、客户、流程和能力打造。
既要短期盈利,又要长期发展,持续盈利。
很多人,战略口号喊得很响亮,就没有可以量化的财务数据目标,就是虚的。
就没有为了实现财务目标,围绕客户需求设计产品和服务,就没有设计和打造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财务能力。
没有财务底层思维和框架,没有系统思考,没有平衡资源,平衡目标,平衡管控,企业就像残破的飞机,在空中摇晃着飞行,说不好什么时候就掉下来。
03
财务不是会计
老板是企业最大的资产,最宝贵的资产,也是最贵的资产。
老板需要财务底层思维和框架,对企业价值和利润进行系统性管理,平衡效益和效率,平衡利润和风险,平衡现在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
老板需要学习的财务底层思维和框架,不是会计。
这就像你要使用电脑,使用软件,使用AI,会用就行了,而不需要了解如何编程。
会计的工作是加工信息,而老板是需要洞察信息,运用信息决策,运用财务思维和会计提供的财务数据,做好利润和价值的系统管理。
老板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通过什么方式去补短板。
掌握了财务底层思维和框架,老板就能够洞察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系统性解决企业增长问题,而不是不断充当救火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