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清单、图示和归纳以及大气受热过程在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有关大气的受热过程详情如下:

2.直接热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4.受热过程:

5.增温方式:辐射热交换。

[温馨提示]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

(2)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白天和晚上是始终存在的,并且白天辐射更强。

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示1

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示2

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为下表:

过程

具体过程

太阳暖

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大地暖

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还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

现象

原因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晴天时,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

阴沉天空呈灰白色

阴天时,云层厚,大部分太阳光被反射

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明亮

大气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白天晴天时的低

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夜晚晴天时的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大雾等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但保温作用也弱

利用烟雾防霜冻

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2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4)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5)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6)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下面小题。

1.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隆河冰川是阿尔卑斯山最古老的冰川,也是广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化,在过去十年中,隆河冰川正在迅速萎缩。迄今为止,隆河冰川已有大约40m的冰层消失。因此,为了防止冰川融化,瑞士环境部想出了一个奇招一给冰川盖上白色帆布“毛毯”(如下左图)。下列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二氧化碱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右图中()

A.⑥减小

B.⑤增大

C.④减小

D.③增大

2.为防止冰川融化给冰川盖上白色“毛毯”,类似的原理是右图中的()

A.①

B.④

C.③

D.⑥

3.下列关于隆河冰川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隆河冰川融化导致地球上演水总量增加

B.补给隆河冰川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

C.隆河冰川与当地河流存在相互补给关系

D.隆河冰川融化导致阿尔卑斯山雪线下降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为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垫面

道路(沥青)

混凝土

吸收率

0.8~0.95

0.65~0.9

0.6~0.8

0.65~0.8

土壤

沙漠

0.6~0.95

0.55~0.85

0.74~0.84

0.9~0.97

1.该地山麓地带冬半年月平均雾日多于夏半年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THE END
1.藏在地图里的中国——中国的气候之气温&降水③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分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区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以上,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征。 https://www.360doc.cn/mip/1118681825.html
2.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图中亚地区湖泊分布图【地理图库】地球的运动高清图、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长江流域水系全图、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图、中亚地区湖泊分布图,中亚地区,长江,分布图,水系,地理,三角洲https://www.163.com/dy/article/HPQ11UH50516DHVE.html
3.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通过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学会分析气温特点的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https://wenku.baidu.com/view/ea97b404de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c.html
4.202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地理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六)成人高考26.右图是某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 中有一地为海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南半球 B.乙地位于北半球 C.甲地为海洋 D.乙地为平原 27.下列每组的两种商品均为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的是( ) A.羊毛、小麦 B.茶叶、小麦 C.纺织品、服装 https://www.educity.cn/chengkao/314709.html
5.《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通用9篇)让学生回忆什么是等高线,等温线,通过比较说明等降水量线的定义。(多媒体展示)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讲解:一个地方的年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https://www.ruiwen.com/jiaoxuesheji/2201626.html
6.高中地理教学设计(通用9篇)读某区域气温等值线图.回答问2一3小题。 2.该图表示月份是 A.7月B.1月C. 10月D.5月 3.导致该月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分布和降水B.海陆分布和地形 C.地形和大气环流D.暖流和地形 【学习反思】 1.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sheji/621361.html
7.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通用7篇)活动要求:参考世界气候分布图,请同学们快速地把写有气候类型的纸板,在贴中世界地图的适当位置上,看看哪个小组用的时间最短,并请介绍一下经验,有什么好方法快速找到相应的位置。 【师生总结】低纬地区是热带的气候类型,高纬地区是寒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中纬地区是亚热带和温带的气候类型,主要随着https://www.jy135.com/jiaoan/616985.html
8.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1)在“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将世界陆地气温最低的部分涂成绿色,在“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用彩笔将世界陆地气温最高的部分涂成红色。 (2)比较1、7月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密集的是___月,说明___季北半球南北气温相差较___。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答案: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48aab40ec5afa029b5ad755e8b2ce3f8
9.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④: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高原或山地) 学生活动一: 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图,此时,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北半球是什么季节?南半球是什么季节? http://xaeduyun.cn/s3s3i/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581614975018164e02f460c15
10.高中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共39张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显著特征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广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地https://zhuanlan.zhihu.com/p/76566722
11.微专题透析等温线的特征判断及其影响因素④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二、试题链接 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某学校附近一处山谷的等高线、夏季某日不同时刻25℃等温线图,图中a,b等温线表示当地时间10点、16点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2题。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13/07/71135856_893361811.shtml
12.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https://www.unjs.com/fanwenku/430023.html
13.读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读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地理事物的名称。河流:A:B:山脉:D:。(2)我国东部地区,一月均温等温线走向大致呈https://www.jyeoo.com/shiti/5e7e10b5-15cf-1505-a552-699bffb2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