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onalinc成立于2007年,业务包括高端直聘平台Bizreach、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OS以及平台型创新孵化业务,2021年4月于东京证交所Mothers(Marketofthehigh—growthandemergingstocks)上市,2023年变更为东京证交所主板上市。
2024年累计三季度(2023年8月至2024年4月)主要财务表现
-营收489.3亿日元;2020年-2023年营收复合增速29.6%
-毛利率91.5%
-净利润110.8亿日元,净利润率22.7%,
-净利润TTM139.7亿日元;2020年-2023年净利润复合增速28.7%
-ROETTM27.7%
-FCFTTM174.3亿日元;2020年-2023年FCF复合增速115.9%
-P/ETTM23.6x
-EV/FCFTTM17.0x
Visionalinc的业务构成中,直聘平台Bizreach占营收87%、人力资源系统HRMOS占营收4%、创新业务和其他业务占9%,除Bizreach以外其他业务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高端直聘平台Bizreach
与中国有相对充沛的劳动力人口不同,日本市场的劳动力人口在7000万左右,长期处于劳动人口短缺状态。
日本目前的求人倍率(岗位空缺数/找工作人数)在1.3左右,即便计入海外人才引进,在老龄化、少子化的影响下,日本的劳动力供给长期看不到明显增长,降低求人倍率需要依赖转职率的提高,短期内求人倍率可能维持现状。
在这样的人才市场背景下,企业和猎头怎么接触到更多正在找工作的人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Bizreach的定位与商业模式
平台成立之初Bizreach主打年薪1000万以上的岗位吸引C端求职者,并且对注册用户有比较严格的审核,是只有高端社畜才能注册的直聘平台。如今为了拓展更多用户群体,Bizreach服务于年薪600万日元以上的岗位招聘,年薪600万日元在日本也是属于前20%的高收入水平了(中国的前20%人均可支配收入差不多是年薪10万元)。
Bizreach向招聘端的企业和猎头,以及向应聘端的用户进行双向收费。企业和猎头需要支付平台使用费、招聘邮件费和成功报酬(收取企业岗位年薪15%,收取猎头成功报酬的20-30%,相当于岗位年薪7-9%,部分核心客户免收成功报酬),应聘方可选择付费成为高级会员。企业vs猎头收入比例为7:3,固定费用(平台使用费、招聘邮件费)vs成功报酬收入比例为3:7。和行业内其他直聘平台不同,Bizreach是唯一一家在招聘端和应聘端两端都收取费用,并且在招聘端会同时收取固定费用和成功报酬的平台。
Bizreach专注于相对高端的市场为其带来单位用户更高额的成功报酬,对于平台而言投入产出比更高。
Bizreach对招聘方的价值
Bizreach对于大型企业(每年社招人数>10人)的价值在于降低招聘成本。日本的猎头基本上会收取岗位年薪35%的成功报酬,因此只要在Bizreach上招聘的人数增加,可以摊薄平台使用费、招聘邮件费和专职招聘人员的薪酬,从而使招聘成本低于使用猎头的成本。如果每年通过Bizreach招聘的人数为10人,则总费用能够比使用猎头的成本低30%;如果每年通过Bizreach招聘的人数为5人,则总费用和使用猎头的成本相当。只是以目前日本较低的转职率,每年都有招聘需求的公司可能只有30万家左右,实际真的可以通过使用Bizreach实现降本的就更少了。那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使用Bizreach的招聘成本不低,价值主要在劳动人口稀缺的市场中能够主动触达求职者,不输在招聘的起跑线上。
Bizreach对于猎头的价值在于快速掌握大量候选人信息,提高招聘效率。
护城河
网络效应:Bizreach从09年开始作为先发者开始直聘业务,目前在高薪职位、高端人才方面在B、C端都有较强的认知。Bizreach是目前多数HR的首选,在使用多个直聘平台的情况下,Bizreach的使用时长、花费和招聘成果显著多于其他平台。
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招聘方和应聘方使用平台,平台的高端直聘平台的心智越来越强,双方都会持续使用Bizreach,甚至会将Bizreach推荐给身边的人。
但是招聘平台的网络效应属于不那么完美的渐进式网络效应:随着规模的增长,过多的招聘者会导致应聘者会收到过多的招聘邮件(试想一周收到几十封招聘邮件是什么感受),导致打开、阅读邮件的比例降低,最终招聘和应聘双方的体验变差,招聘成本变高、效率变低、平台价值变低。为此Bizreach目前对招聘邮件上进行一定的管控,尝试改善用户体验。
切换成本:Bizreach在企业端有较强的切换成本,日本企业主打一个严进宽出,不打上司脸,一旦启用Bizreach很难被其他平台替换。
从竞争格局上,Bizreach网站的流量是第二名RecruitDirectScout的2倍。
未来成长机会
目前日本企业的社会招聘主要依赖猎头,直聘模式的渗透还有一定空间。从年薪>600万的用户角度看,Bizreach的渗透率~15%,能够通过使用Bizreach降本的企业端渗透率~9%,但是渗透率提高也有两大挑战:1.企业培养具有招聘能力的HR成本高、转型缓慢;2.部分细分行业圈子较小,借助平台提高招聘效率效果不大。
其他业务
人力资源系统HRMOS仅占收入4%,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但是churnrate低,LTV/CAC指标好转,长期维持低churnrate、提高用户基数的情况下有望扭亏为盈。不过HRMOS业务没有和Bizreach的协同。其他创新平台业务也都处于亏损状态。
管理层和企业治理
创始人兼董事长是投行背景,CTO和Bizreach总经理之前在Recruit有工作经验,三人持有43%的股份。公司曾在2014年推出面向年轻人的求职平台Careertrek,但是在2022年因为无法盈利而关闭。暂且相信管理层能够客观评价新业务的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做出合理的资本分配。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每年大约稀释1%股权,也在合理范围内。
2022年,时任Bizreach总经理的多田洋祐因突发心脏病40岁就去世,副总经理酒井哲也接任总经理职位。
风险点与讨论
2.猎头目前把Bizreach当做人才数据库在使用,在转职率提高、人才信息获取完备的情况下,猎头贡献的收入可能会降低
3.网络效应相对弱,Bizreach并没有在直聘平台中展现“winnertakesall”的垄断性地位。渐进式网络效应有一定运营难度,平台过去处于网络效应的正反馈状态,缺少平台治理的经验
4.Bizreach从最初的1000万年薪职位向600万年薪职位下探,在高端用户和企业渗透率到瓶颈时,如果为了增长进一步下探到400万年薪职位(日本平均收入水平),则会面临和众多平台的同质化竞争,且稀释自身高端定位,需要跟踪管理层对于战略方向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