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下咱们这位学员,春节期间接了一些婚礼的影像录音,收入十分可观。今天是活动倒计时的最后一天,给自己一个学习改变的机会,报名即可抽奖:iPhone13、免单、现金红包、耳机,快加老师好友咨询虎年活动。”
……
去年上半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对这一现象进行检查,多家知名培训机构都因虚假宣传、虚构原价和虚假优惠折价等被顶格处罚。
这类培训机构到底有哪些“坑”?如何进行规制?带着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调查。
号称百分百就业
交完学费就变脸
“今晚7点到9点,专门邀请鲁老师授课,她是电视台主持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后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配音班进修,获得过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最具人气奖……”
课程一开始,鲁老师介绍的并不是专业知识,而是浓墨重彩地描述配音行业的美好前景:“有声书、短视频、婚礼主持等等,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缺口极大,只要能接到单就能挣到钱,我们和超过180个兼职副业接单平台有合作,选择我们机构的课程就能实现百分百就业。”
课程最后,鲁老师提醒道,只有现在报名,才能享受鲁老师就业班专享价格,还送价值7320元的精品课;演播班原价7660元专享价4580元,高阶班原价8160元专享价4980元,全能班原价10840元专享价5580元,3个月即可学成,仅限前15名联系客服的人员。
90分钟的直播课,有超过50分钟是在用各种“话术”吸引学员购买课程。不仅如此,记者在当晚还同时观看了3家不同培训机构的直播课,结果发现除了PPT图片不同外,授课内容和流程几乎完全一致,甚至最后举的成功学员例子也一模一样。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培训机构的许多“金牌教师”,实际上只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在读大学生,课上教授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播音学教材上的,所以才会出现多家培训机构课程内容完全一致的情况。
推荐学员用网贷
宣称无条件退款
“现在3门课总共只需5000元左右,之前都要9000多元的,马上报名还有一个立减1000元的优惠,赠送一个声卡,先到先得。”经不住授课老师的推荐,来自四川成都的小林添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听说可以分期付款,并得到“如果不满意,14天内可以无条件退款,并且不产生手续费和利息”的保证后,小林申请贷款支付了学费。
听了3天课后,小林对课程内容和安排非常不满意,于是联系对方申请退款,但对方一直推脱,并且三番五次劝说坚持学完有好处,对今后前途有帮助。小林找到发放贷款方平台客服进行咨询得知,退款只能由培训机构申请。小林又找培训机构,对方回复称学员只能申请3次退款,现在已达3次并未通过,该笔款项无法退还。目前,小林只能一边每月偿还500多元的分期贷款,一边进行维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了让人更有“信心”入学,不少培训机构都会主动提到“教育贷款”,并宣称这类贷款无利息和手续费,且可以在一定时限内或随时能够无条件退款。
记者点击其中一位客服发送的贷款申请链接发现,贷款协议中虽然利息不高,但并非无息,而且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在见到记者未付款后,对方表示该优惠链接只有两小时期限,过期作废。而两天后,该客服又发来截图称上次申请已经作废,想贷款学的话还可以继续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遇到一些培训机构在帮学员办理贷款时会提醒,职业要选择企业人员,学历一定要填写大专或者本科,月薪填写1万元以上,这样贷款快而且额度高。据了解,有一些未成年人也因此背上了网贷。
此外,有多位学员告诉记者,坚持学完后,培训机构并未像最开始承诺的那样介绍工作机会和兼职渠道,而是迅速解散了学员群。而部分培训机构大力推荐的新手兼职接单网站,往往需要学员多次交费后才有机会试音接单,即便接到单子收益也很少,远低于培训机构承诺的费用。
违法违规情形多
培训机构需规制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看来,这些培训机构存在多种违规违法情形。
“电子商务交易主体数量众多,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均主动监管不现实也不可能,电子商务经营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共治的适用需求。主管部门在许可培训机构经营时应严格进行审核把关,定期抽查、监督约谈,及时整改不规范的经营情况。运用科技力量加强监管,设置及时反馈处理机制,在接到投诉时及时回应,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罚。”朱晓娟说。
在唐钰看来,不能因为现在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出现的问题而过度遏制这一行业的发展,对于从事该民办职业教育的机构,应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
“要以社会化机制公开招募并择优遴选培训评价组织,培训评价组织应对接职业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按照有关规定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负责实施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乱培训、滥发证现象。行业协会要积极配合,为培训评价组织提供好服务环境支持。”唐钰建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