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能过硬,大学生靠本事灵活赚钱
白微微从大三开始做起了宿舍美甲,通过在小红书上发帖和客人的相互推荐,她的生意很快就兴旺起来,现在想要跟她预约做美甲,得等上1个月。与市面上的美甲店相比,白微微的收费不高,但月入3000多元补贴自己还是比较容易的。
为了让顾客满意,也为了提高效率,白微微趁今年暑假,在一家自助美甲店做了1个月的兼职。她说:“我要做就要从最好的开始做,我不想让别人说,你其实做得挺一般。”正巧这时,好朋友靠教韩语赚到了“第一桶金”,让她有些眼热。思虑过后,白微微准备好了材料,正式营业。
瞿希禾也做过宿舍美甲,但这只算是她的副业之一,除此之外她还接过染发、设计LOGO、修改科研配图、拍写真、画插画等活儿。有些是在他们院系的“美院发家致富”群中接的,有些是在学校中类似表白墙的公众号接的。对于审美和动手能力双双在线的她来说,这些活儿都很轻松。
李伦自学摄影时只拍风光。为了拍好人像,他开始疯狂看各种教学视频,并研究了大量的人像作品,手机相册里塞满了他觉得不错的照片。好在他拍风光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试拍了两个模特后,便开始有不少人约他拍写真。
始于热爱,“忠”于专业
白微微第一次接触美甲是在小学四年级。时尚爱美的妈妈带着她去北京的一个小商品城逛街时,带她做了一个带手绘的粉色美甲,消费150元。“当时就觉得,哇,真的太好看了!”上了大学后,收费愈发高昂的美甲店让白微微望而却步,她便开始系统地自学起了美甲。那时她并没有以此赚钱的想法,完全是自娱自乐,顺便给自己省钱。
作为首饰设计专业的学生,白微微的动手能力很强,从未遇到过甲油胶开裂、涂不均匀等技术问题。专业训练的审美能力也给了她很大帮助,“你知道什么样是美的,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一直在学美术、学设计,对于配色、构图、美甲上图案的布局之类,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这些能力让她能够在模仿之余,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甲款式,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所以,她的客户从来都不只是校内的学生,还有许多校外的年轻白领。
作为班级宣传委员的李伦在大二暑期实践结束后,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相机——3250元的尼康D5300套机。李伦的初心只是宣传需要拍照,没想到却在接触摄影后沉迷其中,一发不可收拾。报废了3台相机之后,手头略紧的李伦决定想办法赚钱——至少把相机钱挣回来。
李伦学的是与摄影毫不相干的专业——化学工程。如果非要找一个化工专业对李伦学习摄影提供的帮助,或许就是课业难度太大,逼迫他必须通过摄影来发泄情绪,“拍图是我唯一的负面情绪出口”。
沈驹曾经玩过一个名为《北国之春》的剧本杀。故事背景是切尔诺贝利事件,整个故事的历史感、逻辑安排和矛盾设计都给了他很深的震撼,也让他意识到,“剧本杀不是一个纯粹娱乐性的东西,而且受众更广泛。如果写得好,加上天时地利人和,能让很多人看到我写的故事”。
人文学院的学习不仅锻炼了沈驹的写作能力,还给予他专业性的视角,让他能够把自己的研究志趣融入剧本创作中,与市面上套路化、千篇一律的剧本区别开。他自己也足够努力,为了更熟悉这个行业,看了近200个剧本。
赚钱不是主要目的,一切前提是不耽误学业
白微微不只想做宿舍美甲,她还有更大的野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新概念的美甲品牌。她希望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美甲结合起来,让美甲像珠宝一样成为一种现代的首饰。
沈驹对于剧本杀的情感则更加复杂一些。他非常热爱这个新兴行业,却也对鱼龙混杂的现状感到心寒。“我之后可能还是会继续创作,但不会把它作为正经职业。如果这部长篇反响不好,我想逐渐转向原来的东西,写一些本评之类的。”
瞿希禾不准备以此为职业,也没有多热爱这些副业,“做之前主要是想赚点零花钱,但是做了之后发现,精神方面的收获要大于物质方面,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靠专业技能赚钱的优势很明显,能在补贴个人经济情况的同时获得专业上的成长。但是,如果不是因为热爱而仅仅是‘利用’专业,对个人成长的帮助也有限。”来半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