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基层治理效能这是每一个基层干部都需要思考的命题和应当研究的课题。发挥网格作用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所在。网格化治理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其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重庆市奉节县,网格化治理产生的效果尤为明显。
首先,网格化治理有助于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通过将基层社会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辖区内的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我们通过开展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整合政法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统筹划分网格1238个,因地制宜设置“园区网格”“商圈网格”等专属网格,并同步全覆盖建立网格党组织,编制了一张“一呼百应”的组织之网,源头守护的平安之网。
其次,网格化治理有助于加强基层社会的联动和协同。网格员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需要与村社、镇街、县级部门等建立紧密联系协作机制,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按照“1+3+N”模式配备网格力量,即每个网格一名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其他各类力量,统筹了4600多人“进网入格”,同时通过量身定制“二维码”“蓝马甲”等方式,推动网格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
此外,网格化治理还有助于提升党委政府形象和群众满意度。一方面,通过网格员的走访活动,可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巩固基层这个“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另一方面,网格员还可以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精准,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就以我们奉节县为例,奉节县曾是全国产煤“百强县”,在煤矿企业停产转产的过程中,对部分群众利益有一定影响,加之叠加三峡移民问题,在前些年,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对立比较明显,群众满意度一直处于全市靠后的位置。近几年,我们以网格化治理为依托,围绕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创新“四访”工作法,推动网格员、教师医生、党政人才等资源下沉一线走访,我们的干部与群众见面多了,既能够及时宣传党的政策、进行正面引导,也实实在在帮群众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了群众满意度的大幅提升,近3年的民调排名都位于全市前列。
根据实践来看,基层治理的成效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网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我认为,发挥好基层网格作用,关键是要在建好框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基层网格运行机制,用制度管长远、以机制促规范,具体来讲,重点要建好三项机制。
一要建立网格事项准入机制。对于纳入网格的事项,要经县委县政府审批同意,未经审核的事项不得交由网格承担。网格是政策执行的第一线,也是基层治理的最前线,在行政体制中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有的单位和干部习惯将工作任务往下推,导致层层加码,容易引起基层反感。我们从县级层面出台制度,对纳入网格事项进行明确,建立了网格事项清单、专职网格员履职清单“双清单”,定期将清单在公示栏进行公示。这样明确了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做,有利于网格员大胆拒绝上级部门的不合理要求,同时也方便群众对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二要健全网格员全链条管理机制。在入口上,社区招聘的专职网格员一般参照社区工作者资格条件,兼职网格员由村(社区)推荐、乡镇(街道)审核确定。在管理上,首先是要开展“岗前培训”,提升专业化能力,第二是要根据地区经济情况确定合理的薪资报酬,同时,统一标识、服装及装备这些方式,也有利于提升网格员的辨识度和归属感。在出口上,要打通专职网格员上升通道,可以作为村(社区)干部后备力量培养,在合适的时候放到重点岗位,又或者优先从符合条件的优秀专职网格员中选聘社区工作者,也要同步建立不合格网格员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