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海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全面统筹政法力量加快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这既是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的有效举措,也是珠海以“一站式”吸纳化解矛盾纠纷为目标,推动政法力量下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做法,对于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珠海、法治珠海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珠海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统筹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共同制定《若干举措》,锚定全面提升镇(街)“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目标,聚焦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建强村居综合网格、履行政法机关职能、用好“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发挥其它各类综治力量的作用等五大版块,推出24项具体举措,全力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
一是做实“1”的功能。提出通过加快市、区两级综治中心建设和实体化运行、提升镇(街)综治中心聚合能力、充分发挥镇(街)政法委员作用、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会商研判机制等,实现综治中心的枢纽功能。
二是发挥“6”的作用。着力推动各级法官、检察官、民警、人民调解员下沉基层,合力开展矛盾排查分析、纠纷调解处置、结案研判评议、法治宣传教育等,同时优化网格设置、配强网格队伍、加强网格管理,发挥“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支撑作用,进一步从源头防范风险、化解矛盾。
三是联动“N”的力量。要求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队伍,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努力打造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接下来,市委政法委将继续联动政法单位,着眼实战实效、提升工作效能,通过加强调研、开展培训等方式,指导基层整合资源、配强力量,切实抓好《若干措施》的贯彻落实。
《关于全面统筹政法力量加快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摘要版)
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枢纽功能
1.推进市、区级综治中心建设。加快市、区两级综治中心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加大对基层综治中心的指导力度。
2.提升镇(街)综治中心聚合能力。做实集信访调处、调解、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司法救助、心理服务于一体的镇(街)综治中心。
3.充分发挥镇(街)政法委员作用。加强与基层政法单位负责人的沟通协调、联动会商,主动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
4.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会商研判机制。建立法官、检察官、民警、人民调解员等共同参与的会商研判机制,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会商研判。
建强村居综合网格夯实治理单元
5.优化网格设置。按照边界清晰、责任明确、任务均衡等原则,优化综合网格设置。
6.配强网格队伍。深化“选、育、管、爱”全链条网格力量管理工作机制,建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
7.加强网格管理。充分发挥镇(街)综治中心和村(居)综合网格及网格员作用,全面细致排查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
履行政法机关职能当好治理“主力军”
8.加强产业园区社会治理。充分考虑5.0产业新空间建设和发展带来的治理问题,搭建适合园区特点的综合治理平台。
9.提升法治宣传实效。依托镇(街)综治中心,配备触摸一体机,通过开展远程普法讲座、推送庭审直播、发布典型案例、播放精品法治节目等。
10.加强便捷诉讼服务。在镇(街)综治中心配放诉讼流程指引、诉讼文书格式以及智能诉状生成系统;与各基层法院、珠海中院实现三级联网,提供网上诉讼服务。推广线上平台,充分运用多元化远程调解平台开展远程视频异地调解。
11.加强以案释法作用。在镇(街)综治中心设立巡回审判点,积极开展巡回审判、法治教育等活动。
12.建立多元化检察进驻机制。在镇(街)综治中心设立检察业务工作室,设置检察联络员。
13.推进多角度检察能动履职。在镇(街)综治中心开展检察公开听证、不起诉案件公开宣告及教育训诫。
14.打造多方位检察宣传阵地。依托镇(街)综治中心,设置检察工作宣传栏、派发检察业务手册、播放宣传视频等多种方式。
15.推进“一村(格)一警(辅)”全覆盖。按照“一村(格)一警(辅)”配齐民警、辅警或警务助理。
16.推动警地融合。推进派出所所长进镇(街)班子、社区民警进村(社区)班子。
17.推进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调解人才队伍建设。
18.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深化法治建设“四级同创”活动。
19.加大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组织开展村(社区)“法律明白人”遴选、培训、颁发徽章证书及任用工作。
20.深入推进法律顾问进村居工作。引导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参与村居治理。
发挥其它各类综治力量的作用激活共治“生力军”
21.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派出所民警+志愿警察+综治网格员+物业保安+快递小哥”等多方参与的全天候“平安守护联盟”。
22.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发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支持综治中心、综合网格建设;组建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联调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