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担任政法网格员,进社区为居民进行普法宣传,调解矛盾纠纷;外卖员当起“兼职网格员”,走街串巷的同时,随手拍下问题及时反馈……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在主城多个社区,作为现有网格员队伍的补充,一个个“兼职网格员”走马上任,立足本职工作,化身治理“多面手”,为基层治理注入专业力量。
律师当“顾问”,居民身边有了“明白人”
2021年4月起,孝陵卫街道司法所与江苏刘洪律师事务所“所所对接”,全面开展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由组长徐小祥以及组员徐学海、兖光辉组成的康定里社区律师政法网格员服务小组走马上任,常态化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
去年6月,一次值班时,小组了解到社区居民马先生在工作中因第三方公司操作不当造成左足粉碎性骨折。在律师协助沟通下,马先生顺利申报工伤,获得工伤赔偿8.3万元。
而经过研究后,小组成员发现,这起工伤事故中第三方公司也存在侵权行为。徐小祥联系了第三方公司,前前后后沟通次数达十余次。今年3月,当事人顺利与第三方公司达成赔偿协议,再次获得25.8万元伤残赔偿。
“我们能拿到两笔赔偿,多亏了社区的法律‘明白人’!”马先生的妻子赵女士对政法网格员的协助感激不已。这一案例也于今年9月列入全市律师政法网格员优秀案例。
外卖员来“找茬”,基层治理有了“千里眼”
“北苑二村3幢5单元有电动车进楼栋。”10月20日中午,外卖员尹同虎前往北苑社区送餐时,发现有电动车在楼道中充电,立即“随手拍”后发入社区网格群。社区书记吴小燕收到信息,立即联系物业赶往现场,前后不到5分钟,就处理了这一风险隐患。
这一“联动”,源于红山街道基层治理新路径。今年,街道依托辖区内日益壮大的新就业群体,聘请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驾驶员等从业者,担任街道“兼职网格员”。在走街串巷之余,“兼职网格员”以“随手拍”形式反馈问题,由社区实时接收处置。
无独有偶,秦淮区也成立外卖配送行业委员会,以外卖平台站点为点位,组建食品安全信息员队伍,纳入区、街两级网格化管理,利用人清、地清、事清的“三清”职业优势,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社区安全隐患、不文明现象并推动解决。
激活“社会细胞”,实现“社会共治”
在老旧小区比例较高的中心城区,基层事务面广量大。随之提升的治理难度,也倒逼基层积极撬动多元力量参与治理。记者从玄武区司法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区律师政法网格员数量达60人,实现59个社区全覆盖,在服务群众、处置矛盾、化解纠纷、宣传法律法规等方面发挥职业优势。
在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葛笑如看来,“兼职网格员”进社区,也是基层治理自主创新的体现,通过激活“社会细胞”,实现“社会共治”。她建议,拓宽渠道,加强群众联系,持续动员老干部、老医生等人群发光发热,让更多热心人参与基层治理;同时,对现有网格员队伍,可以采取提高待遇、表彰优秀等激励举措,以及通过专业培训、职业道德引领等,提升专业化素质能力,开拓职业上升空间,助推基层治理不断向着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