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寒假,应届大学毕业生忙着通过各种渠道找工作。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由校友自发成立的求职互助平台颇受欢迎。因为知“彼”,所以推荐工作更精准;因为知“己”,所以会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体贴地帮助……不少毕业生亲切地称这些师兄、师姐是求职路上有温度的导师。
难题
招聘信息纷乱暗藏陷阱
尹一也找了不少中介机构寻求帮助。“中介基本就是简单介绍几句就业形势,然后开始催着买各类行业信息课、面试提升课。如果请他们全程辅导求职,花费大概要数万元。”她说,不仅收费贵,这些机构还会散播焦虑情绪,比如反复强调“过了这个月就更难找到好工作”等说法。
“到底哪个岗位和我匹配度更高,看着类似的岗位具体工作细节有什么差别,其实我还是不知道。”尹一说,“述职信息的字都认识,但是具体岗位要求、能力匹配却并不清晰,只能自己摸索着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毕业生都遇到过类似情况。他们认为,“信息障碍”是求职路上遇到的最大困难,包括搞不清楚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求职面试时要注意的细节、入职在岗体验等。
机遇
校友互助帮着找到工作
北海也是中传毕业生,现在就职于互联网企业,是一名商业化产品经理,兼任实习生面试官。她给尹一提供的指导更“通俗易懂”——互联网“商业化”岗位与“运营”岗位有很大不同,前者偏向销售,需要求职者具备商业分析的能力;后者偏向内容创作,需要不断生产创意……
“对我而言,仅根据两个岗位要求描述,很难分辨具体工作内容。”尹一说,“招聘公告一般都写得笼统,如果我在投简历时选到了不合适的岗位,就会失去一家企业的入职机会。”
在平台上多位校友的帮助下,尹一成功收到了两家互联网企业的录用通知。“将来我也会给平台上的师弟师妹带回实习、求职信息,这样一届带一届,让有用的岗位信息、有效的求职知识帮到更多的人。”她说。
优势
信息靠谱规划辅导到位
校友互助平台搭建起来后,靠口口相传,在校友圈里打响了名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平台找实习机会,陈卡森和林立也邀请更多在职校友加入进来。
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发展至2500人规模,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新的招聘信息。
陈卡森和林立还想让“西柚西营销人”发挥出更多的效用。“应届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需要很多有效信息,以及更贴心的帮助。”陈卡森说,曾有毕业生把自己的简历发至平台群聊,让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友们帮忙一起“治治病”。于是,他们开始提供招聘经验交流会、一对一深入咨询等服务。
“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更公益,让毕业生找工作时少走弯路。”陈卡森说,“对我们而言,把一个平台从零运营到如此大的规模,既能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又有助人为乐的巨大成就感。”
计划
扩大朋友圈搭好“就业桥”
现在,“西柚西营销人”平台已经不是中传一所学校的校友互助平台,开始吸引京内外高校毕业生和校友的加入,影响力逐渐扩大。一些公司的招聘工作人员也会找上门来,希望通过平台公开发布他们的招聘消息。“对招聘人员来说,他们也需要更多接触应届毕业生的渠道,我们的平台实际上就是给双方搭了一座桥。”林立说。
同时,平台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用户转化率是我们的问题之一。目前,平台有两千多人,但平时运营社交平台内容的阅读量在几百人次不等,大家使用咨询服务的频次也还有提升空间。”陈卡森说,只有平台运营情况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吸引更多资深的行业前辈、校友加入。仅靠两个人运营平台,稍显吃力,有意参考其他类似平台的经验。“比如对外经贸大学也有类似的校友平台,我们希望尽快找到下一步发展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欧萌支招,校友平台作为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补充力量,与高校相互合作,不失为一个发展方向。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校友资源相对更加广泛,在招聘机会、就业指导、就业帮扶方面都可以组织起校友互助。”欧萌介绍,中财就持续邀请校友参与重点面向少数民族及家庭经济困难等毕业生开展的“强基笃志”就业实训营。“我们也希望能借力校友平台,拓宽校招渠道、匹配用人单位需求。”
目前,林立也收到了来自高校各类就业、创业帮助组织的合作邀请。“具体的合作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他说,“但我希望这个平台将来更具规模化,能够长久稳定地运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