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改变世界的点子,就差你帮我做App了」
自打我创业这半年,见过至少十个号称万事俱备只差技术的团队,也有不下二十个人加好友问我们公司做不做APP外包,更有上百个人跟我说过他们改变世界的牛逼点子了(大都还是遮遮掩掩唯恐别人散布出去)。
后来,他们还是在做他们原来的工作,心怀改变世界未果的怨念,而且始终认为现在他的梦想之路上只缺一个程序员。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那10000步里剩下的9999步怎么走。
————
但为了伸张不抖机灵、不开玩笑的正义,为了感谢知乎这几年免费提供给我的海量信息,我还是认真写一篇答案。就算没人看也值啦。卧槽感觉自己真是正能量。
关于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你拥有的这个东西可能叫做APP点子、创意、概念、想法、方案等等,你要的结果是把它做成用户可用的产品。这么说很粗糙,我把这整个步骤描述为:
有简单的点子/想法->需求分析->有产品形态/模式/功能->生成具体实现方案->组建团队或公司/制定计划->开发产品/前期准备->发布产品/日常运维
这是我所理解的常规方案,不排除很多情况下会有不同。比如这个产品简单到只有一个功能,只需要工程师参与,根本不需要设计什么界面,也不需要日常的运维,发布一次就一劳永逸,那能省去大多数的步骤。
APP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从简单到复杂,我用三个例子来描述这个过程。
1.老崔的口哨应用
他的想法是这样的。现在身边有很多年纪不小的同事,平时小便有时候比较头疼,得吹几次口哨才能出水。他们有的家里小孩小便也需要边哄边口哨。所以他想做个很简单的APP,就是能放口哨声音的,可能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多放几个不同的声音。
我说这个听起来有意思,但是咱们先分析分析需求哈。这个口哨声肯定是有用的,但反过来说,他们为什么不把口哨声音存手机里,需要的时候播放,偏偏得下个APP呢?
老崔说你这就不懂了。那些老头老太太哪懂得什么播放器啊,点来点去就迷糊了。但是整一个APP就放桌面上,打开就是明晃晃的大红按钮,按了就响,这多方便。
我说有道理。那这么来说,产品功能也就明确了:点击按钮播放预设口哨音;提供多个口哨音。
具体的界面老崔很快就画好了。大概长这样:
其中红色按钮点一下,就播放一次预设的口哨音。下面是预设好的八种不同口哨音,选中的和未选中的用颜色区分。
看过之后,我提了两个建议:1.再加一个自定义口哨音的功能;2.不要点击一下红色按钮就只响一次,最好做成开关,按下开始再按下就停,因为如果一下尿不出来还得一直点,多费劲。
后来方案就大致改成这样:
我又找一些UI设计和视觉设计的朋友美化了一下,补全了所有界面,就算有了具体方案了,这步我就不编了。
因为这个APP简单到连我都能搞定,所以我就干脆自己上手了,只开发iOS版本,用的是我在的公司的企业开发者账号,虽然开发是比专职的APP工程师慢了些,但这样省钱省精力。毕竟欠了老崔之前几顿饭,这算补偿了。
最后APP开发差不多了,让老崔测试了几天,他表示非常满意。修正了一些零碎的BUG之后,APP也就上线了。当然目前只有老崔和他的几个同事在用,说实话,这个APP我俩都没想过推广给别人,所以就当是老崔和他的朋友们的定制APP吧。
你看,这个APP是工具类的,离线就能用,功能简单,开发快,而且发布之后可能永远不会再更新了。如果功能稍微复杂一些,可能需要更多工程师和设计师,不过也不用运营。
比如下面的APP就是这种:
SmartisanClock(好看好用的时钟)
词Ci(辅助填词利器。开发者只有一个人,还是位美女)
PhotoBlur(制作模糊壁纸的神器)
做这类APP,如果够强大,一个人是可以全包的。
估计你也想到了,其实说白了就是个聊天APP,可以选聊天室,每个聊天室都代表一个电视频道。比如很多人都在看中央六的电影,有槽无处吐,但这时候肯定还有成千上万也在看这频道的,跟他们聊岂不是特别合适?
很快草稿也画好了:
这个应用就稍微复杂一些,比起老崔的吹口哨APP,这里面增加了几项内容:
所以这个肯定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老王跟我讨论后,我们决定组建这么一支队伍:老王负责统筹和视觉设计(他有这方面功底);我负责产品设计;找了两个兼职的APP开发工程师和一个兼职的后台工程师,每天可以各有3个小时来做这个,薪酬是一次性结好,按照市场价格;等快开发完时,再招一个市场人员。
我们的计划是,两个月后上线iOS的版本,主要推广方式是熟人圈子和社交平台(比如让市场人员弄一些关于我们APP的段子,付费给红人转发),等一个月看效果,要是用户反馈良好,我们会增加新功能、招全职员工做内容运营和市场推广,同时继续找工程师开发安卓版本。
这样的APP比老崔的会复杂一些,要做得够好肯定需要团队协作,并且要有运营人员参与。不过大部分这样的APP,作为小团队也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其中很多核心竞争力在内容运营上。
布卡漫画(最棒的漫画APP)
食色(吃货社交APP)
图解电影(幻灯片方式看电影)
3.老周的家教平台
聊着聊着,他问我现在O2O这么火,要不要考虑做个找家教的APP试试。我说行是行,但有两个问题:钱的问题,团队的问题。这个活儿可不是小打小闹了,得考虑清楚。
老周拍胸脯说:我认识一个投资人,这事儿其实我跟他聊过,他有兴趣。钱的事情不用担心。团队的话,咱俩分工,我线下,你线上。我负责招家教老师入驻咱们平台、管控他们的教学质量,你呢,就负责开发APP和线上营销。我这边退休的同事多,第一批家教老师很好搞。像财务啊HR啊这些行政人员,也是我来,没问题。
我一时冲动,就决定辞职跟他一起干了。
开始先做一个基本的需求分析,我们做的是家教这一垂直领域的信息平台,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需要:
反过来说,我们可以做到的功能或者说服务是: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推送给用户距离较近的家教老师,减少上门的交通距离,从而提高整个平台家教老师的工作效率。
好了,线上看起来很简单,不就是展示一下所有的家教老师,然后给个选择功能吗?但细化之后,可能至少有这些:
它们具体如何实现跟整个平台的模式和策略有关,比如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就跟交易方式和预约方式有关,比如整个品牌形象会影响家教老师个人信息的展示。等等。
整个平台的盈利模式是怎么样呢?像家教这种客单价较高的服务,在交易中收取部分佣金是可以的。暂且就决定是这种方式,于是就要考虑:
除此之外,当然还要考虑营销、市场和运营的问题。这些事情也要想到:
反正就是一个不停发现问题、不停调研情况、不停分析细节、然后不停做出决定的过程。
对于APP的功能界面我就不画了,太费劲。O2O平台现在太多了,大家可以随便下几个,研究研究他们的展示界面、账号系统、交易系统、评价系统、聊天系统,你会发现其中的差异还是挺有趣的。
这最后一类APP要做出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随着产品和服务的提升,团队需要不断扩张。一般平台级的APP都会是这样的。
比如这几个:
美团团购(推荐一本书《九败一胜》,描述了美团的成长史)
饿了么(上交小伙们的励志故事)
多看阅读(不需要太多线下运营,但线上的编辑、纸书电子化、运营人员都很需要人)
——————————
好了,例子讲完了。
很多人总觉得找到程序猿..哦,是工程师,就可以了。可是你看,大部分APP研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产品设计、测试、运营、推广等等都需要专人来做,这个专人如果你不能胜任或者精力不够,就必须雇人或者请人来做。雇人就需要钱,而钱就需要找投资人(当然,也可以自己投钱,你自己觉得自己靠谱的话)。找投资人又需要拿出一个靠谱的项目和团队来。这几块都是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的。对于大部分只有点子的同学来说,是一个人都找不到、一分钱也拉不到的,忿忿不平也没用。
如果根本连“我”都找不到,那就去互联网公司工作,去接触互联网行业的人,去走访互联网创业团队,诚恳地学习,储备自己的能力。只要怀着最大的兴趣和动力,你什么都能学会。
一句话的点子是不值钱的,不是在中国,在世界都是一样的。只有把这一句话变成具有可行性的方案,然后有靠谱的团队和足够的资金,以及最重要的判断能力和执行力,才能做成一款好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