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收购天猫淘宝评价,2元1条!”近日,一种在网络上专门收购用户商品评价的行业,正在暗自兴起。对于网购族来说,商品评价、商品销量都是下单前的重要参考。但有许多用户在网购完成后,并未及时对商品进行评价,这些“闲置”的评价就成了别有用心者牟利的工具,也正是“评价收购”行业兴起的温床。那么,这一行业是如何运作的,其背后有怎样的利益链?
得到自动生成的评价后,用户再把文字和图片复制粘贴到自己的商品评价中进行提交。之后用户把自己的评价截图保存,再通过App提交给收购者审核。审核通过后,用户就可以得到收购者的佣金,并通过App进行提现,金额2-5元不等,其中,全评(首评+追评)价格高,追评价格则低得多,仅有1元左右。
引力:收徒提成“躺着赚钱”
如果仅仅把几块钱的小恩小惠返给用户,这一行业的发展速度显然不会如此之快。“评价收购”之所以传播这么广,恰恰在于它开发了一种让用户“赚钱”的模式。
“评价也可以卖钱啦!自己卖省钱,推广别人来卖赚钱。”这是收评价群里的宣传语之一,也是这一行业的最新特点之一:多层代理模式。
群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仅靠收集身边人的评价来卖,终有“弹尽粮绝”的时候。可以通过发展下线,把业务层层转包,以更低廉的价格,比如2元、1.5元,向下线回收评价。这样一来,下线收得多了,自己就不用再忙着收评价,直接等着下线“供货”,在其中赚取差价就行。这就进入了“躺赚时代”。
“蛋壳互助”App更是明确指出,其采用了两级代理模式:徒弟做一单全评,师傅提成0.7元,做一单追评提成0.3元;徒孙做一单全评提成0.3元,做一单追评提成0.2元。
记者查询了“蛋壳互助”的收益排行榜,前4名收益都在万元以上,其中排行首位的师傅收益已达到了8.9万元。
逻辑:返利网站争夺入口
“我们不收1分钱,试试又不少块肉,没准还能挣钱,有何不可?”面对记者表现出的疑虑,群内工作人员曾这样劝说。
平台的监管固然有效,但法律的规制或许才更为根本,更为长远。这一方面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