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魏则西是一个有梦想有前途的大学生。但不幸的是,大二那年,他患上了癌症。之后,为了活下去——
他跟父母四处求医,试过无数治疗方法,花光所有积蓄都无济于事。后来,他通过某度的搜索引擎,终于找到了“生的希望”。然而……
没多久,某度推荐的这家保证能让他“再活20年”的莆田系医院,却耽误了他的治疗时期,夺走了他的生命。
再后来,他去世的真相被顶上了热搜,铺天盖地都是他的消息。
当然,这件事众说纷纭,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要过于偏激。有监管的,发达国家监管的牌照只是说相对较好一些,但不要认为就高枕无忧了。再说个近期的事情:
看到了吧?其实这个也不说明什么,胡军也不过是个艺人,可能在你眼里是曾经的丐帮乔帮主,你很喜欢他,进而又相信了他代言的平台。
爆雷、崩盘这类的词最早在互联网上蔓延缘起于2012年前后的P2P平台,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当年多么高大上的包装,还分银行系、上市公司系,民营系三大派别,时至今日,基本凋零殆尽,随着深圳的标杆红岭创投的最后倒下也算是彻底画上了句话,小额贷款业务重新回到银行手里,又变成了银行赚取利差的工具。
究其失败原因,可能很多,当年最大的网贷第三方平台,网贷天眼,网贷之家一样给出了平台评级,就犹如今天的外汇天眼一样,恐怕外汇天眼这个名字也是觉得天眼这个词还不错,还有天眼查。
建议:
不过希望大家可以藏个心眼,不要傻了吧唧的就觉得监管就是一切,国内据说几万家券商在做,每家都说自己有监管,据说曾有从业者专门跑去国外查询某券商平台那个所谓的监管机构,结果对方说我们不针对个人客户开放,这种牌照我们发了很多。
所以,看看就好,特别是做外汇类项目的兄弟,更不必天天把什么高大上的监管牌照挂嘴上,这些玩意都不是国内的,你再牛逼也只是某个国家对应机构颁发,如果是联合国颁发的,那没准还更靠谱点。
第二就是整个团队你只是听说,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人,就跟神一样,只是象征存在。而你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所谓的核心大领导,工作室等等,除了炫耀豪车豪宅外就是天天“发心”“大爱”挂在嘴边。
我之前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很多人对财富盲目崇拜,觉得好像那些所谓的有钱人就有多牛逼一样,正是由于这样,所以很多人刻意打造的就是这种人设给你,网上有专门PUA培训也是专门针对很多人这种心理的。按照此逻辑,你要买房,中介给你推荐某某住宅,说以后升值潜力无限,那你要先看他赚了多少钱。这样就过分了,大家都这么搞,深圳的地产中介会骂死我,人家是靠专业吃饭的,只是帮你走流程,控制风险。至于所谓的投资建议那些,早些年哪里有,2010年之前买哪哪被套,2010年之后一路狂飙,然后就有一帮大神,比如水库欧神,地主老,大嘴唐老鸭,渔村稀拉姐等等,专门以此为生,开班授课,并且形成一套理论体系,这个就跟看面相一样,最早的面相学估计是看下上古大成就的人长什么样,然后一代代形成理论,哦,长这样的,以后会怎样等等。
不要被金钱蒙蔽双眼,即便对方长得跟楼上的人一样丑,你也要重点听他跟你说什么,同样的道理,也不能因为对方地位经济比你强就盲目信任,听人说话听内容。
参与外汇平台,特别是托管,建议还是优先考虑整个运营班底在国内的,即便有什么事情,也方便维权。而且,敢把整体都放在国内的,也更能说明人家是打算运营好,光凭这一点,就已经秒杀无数外汇项目了。
第三,就是是否是在真实做单,是否具备盈利能力。除了做单外,还有哪些盈利点?
外汇类投资,同样有无数的资金盘项目,资金盘项目也不是不好,反正很多人也看不懂,就是想着赚钱。
早年一个网贷平台的老板曾经融资几个亿,因不放心放出去,所以一直放在余额宝里面,成了行业笑柄。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事,那些做真实业务的平台,把资金放出去,借给一些搞实体的,反而最后资金没收回来变成了爆雷,按照法律,前者是自融,非法融资,后者反而是合法的,但是结果反而自融的没有给投资人造成什么损失。按照一位老板的话说,我们也不想自融,问题是不熟悉的人我们不敢放款给他们,而且基本上来平台借款的人都是二三类客户,银行能贷的基本不会每月几分的利息来借,或许这就是P2P平台逐渐走向衰亡的真实原因。投资人不满意银行的收益,但又没很好的渠道,不像现在,还有外汇这些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
如果你参与外汇类项目,别人说什么你都听不懂,也不想听,目的就是赚钱,那么这类自然是越早参与越好,早期处于起步,具备一定的红利期,如果你能够接触到核心团队,那就更好了。
当然,在资金体量小的时候,可能项目团队给你的回报很高,甚至很多10几个点20个点,或许你也看到对方在做单,但是要记住,资金体量到一定程度后一定是大钱赚相对数字小钱,绝对数字大钱的。比如,也许你自己技术很厉害,一万美元每月能赚到3000美元,但是10万美元呢,或许你说我也能赚到3万美元,但是如果100万,1000万美元呢,如果你也能,那再加,人家拿几个亿过来,你还具备这个能力吗动辄几十个点,翻倍,永远是散户心目中的神话故事,真正的大资金是做不到的。
而且资金体量大了以后,交易员打单的压力很大,进进出出更容易被狙击,有时候甚至是自己人在博弈,外汇市场问题不大,如果是加密货币行业,几个亿在开合约,基本就是自己人在互相伤害了。
德汇的问题基本就出在这里了,据说几千亿的体量,如果二级市场打单,那要需要多大的交易团队?而且从其模式来看,对大资金反而更友好,就带一点鼓励大资金的味道了,什么样的项目才鼓励大资金?大资金从来都是赚相对较低的回报的。
一个系统,如果做到几百亿的体量,还天天喊着搞外汇打单,那跟赌狗无异了,到这种体量,一定是多元化经营,跟传统金融对接,还要学会赚取资金体量的钱。
好了,总结一下,外汇项目不要过分迷信监管,项目团队要了解最好是自己熟悉的在国内的更好,要搞清楚到底是在赚什么钱,还有哪些盈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