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110104Z0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32(含线上学习16学时)课程学分:2
(一)课程性质
(二)教学目标
该课程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能力提升为关键,以精神、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创业基础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的全面发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需求、识别商机的能力;学会撰写规范的商业计划书;具备风险规避和危机处理能力,培养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企业家思维方式,具备全局观念,养成良好职业素养,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
思政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创业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思想碰撞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提供完备的支持条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基本的教学条件,重点提供创业模拟实验室、模拟教学软件、创业信息资源等。
——拓展有效的实践途径。通过在校内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计划大赛以及创业社团活动,通过在校外组织开展创业者访谈、创业项目考察、企业创办等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业能力。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章、创业认知
创业与创业精神
1
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第二章、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创业者
创业团队的组建
第三章、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
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价
创业风险的识别与规避
第四章、创业资源及其管理
创业资源
创业融资
第五章、商业模式开发与收益分析
商业模式的开发
收益分析
第六章、创业计划的制定
创业计划的制定
撰写与展示创业计划书
第七章、新企业的开办
成立新企业
新企业生存管理
第八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介绍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优秀作品学习
线上教学
《大学生小微企业创成实务》
16
第四学期完成
本课程一共32学时(2个学分),采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形式。
考核满分为100分,其中线上考核满分20分,线下考核满分为40分,课程实践40%。
成绩评定方法:
1.线下考核(40分)
(1)课堂考勤:8次,共占10分。
(2)作业评分:线下课后作业1次,占20分。
(3)教师评分:根据课堂表现进行打分,占10分;
2.线上考核(20分)
学生在线观看视频及完成课后作业,以在线课程导出的数据为准,占20分。
3.课程实践(40分)
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并在网上成功申报,占40分,每个小组5-6人。
1.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采用华大龙主编《大学生创业实践教程》作为教材;
(2)编写课件、案例库、训练题库,收集创业任务实践案例,制作教学视频资料库。
2.教学说明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处于动态发展中,且教学对象不断变化,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程标准建构的课程体系框架内,教师可以灵活选择、补充新研究成果,不必完全拘泥于课程标准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
修订日期:2022年8月修订人:魏利博
审核人:刘步中批准人:王佳利
第一章.创业认知
一、创业与创业精神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学生对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2.教学基本内容
(1)创业的定义与功能;
(2)创业的要素与类型;
(3)创业过程与阶段划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业的定义与功能、创业过程与阶段的划分。
二、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使学生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掌握创业能力提升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
(1)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2)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难点: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创业者与创业团队的组建
一、创业者
使学生掌握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形成对创业者的理性认识。了解创业者动机及其对创业的影响,注重识别创业活动的理性因素。
(1)创业者的知识结构要求;
(2)创业知识的获得途径;
(3)创业者的素质结构要求;
(4)创业素质的提升途径;
(5)创业者的能力结构要求;
(6)创业能力的获得途径。
重点: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创业素质的提升途径。
难点:创业能力的结构要求及获得途径。
二、创业团队的组建。
使学生认识创业团队对创业成功的重要性,掌握组建创业团队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略,了解创业团队领袖的角色与作用。
(1)创业团队及其对创业的重要性;
(2)创业团队的类型;
(3)组建创业团队的策略;
(4)创业团队的风险与管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业团队的组建和分工。
难点:创业团队的风险与管理。
第三章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
一、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价
(2)创业机会的类型与特征;
(3)创业机会的识别
(4)影响机会识别的关键因素;
(5)创业机会的评价。
重点:创业机会的类型与特征,创业机会的识别;
难点:创业机会的评价。
二、创业风险的识别与规避
(2)创业风险的类型;
(3)创业风险的识别;
(4)创业风险的管理和预防。
重点:创业风险的类型和识别。
难点:创业风险的管理和预防。
第四章创业资源及其管理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的资源需求和资源获取方法,特别是创造性整合资源的途径,认识创业资金筹募渠道和风险,掌握创业资源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一、创业资源
使学生了解创业资源的类型,掌握不同类型创业活动的资源需求差异;掌握创业资源获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了解创业资源获取的技巧和策略。
(1)创业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2)创业资源获取的影响因素;
(3)创业资源获取的途径与技能;
(4)创业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重点:创业资源的内涵与种类,创业资源获取的途径与技能。
难点:创业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二、创业融资
(1)创业资金的分类;
(2)不同创业阶段的融资策略;
(3)创业融资的渠道;
(4)创业融资的原则。
重点:不同创业阶段的融资策略
难点:创业融资的渠道。
第五章商业模式的开发与收益分析
一、商业模式的开发
使学生了解商业模式的本质,掌握商业模式设计和开发的思路,明确开发商业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
(1)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本质;
(2)设计商业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3)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与方法。
重点: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本质。
难点:设计商业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二、企业收益性分析
使学生了解企业盈利的重要性,掌握企业收益性分析的方法
(1)什么是企业收益性分析;
(2)企业收益性分析的方法;
重点:企业收益性分析的定义。
难点:企业收益性分析的方法。
第六章创业计划的制定
一、创业计划的制定。
使学生掌握创业计划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性,了解做好创业计划所需要开展的准备工作。
(1)创业计划的作用;
(2)创业计划的内容;
(3)创业计划的信息收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创业计划的内容;
难点:创业计划的信息收集。
二、撰写创业计划书
使学生掌握撰写创业计划书的方法,了解创业计划书展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创业计划书各构成部分的联系。
(1)创业计划书的作用;
(2)创业计划书的内容;
(3)创业计划书的基本格式;
(4)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展示技巧;
(5)创业计划书样例展示。
重点:创业计划书的步内容和基本格式。
难点: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展示技巧。
第七章新企业的开办
一、新企业的成立。
使学生了解注册成立新企业的原因,掌握新企业注册的程序与步骤和新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了解新企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必要性和基本方式。
(1)企业组织形式选择;
(2)企业注册流程;
(4)注册企业必须考虑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重点:新创企业可以选择的组织形式。
二、新企业的生存管理。
使学生了解新企业管理的独特性,掌握新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知识。
(1)新企业管理的特殊性;
(2)新企业的营销管理;
(3)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4)新企业的财务管理
重点:新企业管理的内容。
难点:新企业管理的实施。
1.教学目标
(1)企业日常运营法律风险防范;
(2)企业劳动人事法律风险防范;
(3)企业业务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4)企业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防范。
第八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介绍
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类竞赛,掌握比赛的类别、要求,为后续参加各类竞赛做好准备。
(1)创新创业大赛简介;
(2)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指导;
(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
重点:掌握创新创业类竞赛的类别。
难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要求。
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优秀作品学习
1.教学目的:
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优秀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互联网+”竞赛的报名要求、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