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与影响特点

关键词:新技术革命;数字化;智能化;新兴产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087),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DF2023YS24)。

科技革命包括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与前提,一般不会直接引发产业变革。技术革命则可以直接影响生产力与生产方式,是推动产业革命的直接驱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此来看,加快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动力。

一、经济学视野下新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与理论内涵

(一)新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

数字化。

数字化是将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读的数字格式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级形态。数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化更加强调数字技术对组织的重塑,狭义的数字化更侧重具体业务和场景的数字化改造。数字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一是进一步打通“数据孤岛”,通过对数据的实时抓取、网络协同以及智能应用,促进数据在企业内部自由流动,从而产生价值。二是数据成为全新的生产要素。近年来,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数据量和算力呈几何级数型爆炸式增长,数据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的流动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传播链条更长,能够在可存储的条件下重复利用,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特性,进而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倍增效应。三是数字化改变了生产关系,进一步释放了生产力。这主要表现在,数字技术提升了劳动者的工作技能,极大改进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拓展了劳动对象和非物质形态的产品。

智能化。

对于智能化,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统一的定义。从广义看,智能化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传感器、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为一体,能动地满足各种需求的属性。人工智能已成为工业控制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产品的重要发展趋势。智能一般包括感知能力、行为决策以及记忆与思维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算力的快速发展,诞生的神经网络系统具有环境自适应性、自进化、自学习的特征,正在形成以元学习等为代表的智能发展的新阶段。新一代人工智能涉及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等。智能化发展有三个重要趋势,分别为产业智能化、人机交互智能化、基础设施智能化。产业智能化应用的典型领域包括智能交通、制造业、能源领域等,例如,通过无人驾驶能够大幅提升交通的运行效率;通过在发电设备、终端用户等安装智能传感器,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从而实现供需两端的自动调节。

网络化。

互联网是人们获取和交换信息的重要媒介。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诞生了物联网。相对于互联网侧重人与人或服务与服务之间的互动联系,物联网实现了将人、物、服务链接起来,实现了智能化识别、跟踪以及监控管理,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和分析,提升了生产效率。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传感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设备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起来形成的网络。目前,物联网已覆盖了生活和工业生产多个领域,能极大地拓展服务模式,克服了传统服务带来的价值相对有限、不能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的弊端,进而为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开辟了新的空间。例如,在基于3D打印的按需制造模式下,借助物联网提供动态、个性化的智能服务,企业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及时做出反应,乃至自动地适应环境,快速收集资源,分析产品、工艺、资源信息,进而对产品实现快速设计、生产制造,达到用户要求的性能。

融合化。

绿色化。

第一次技术革命和第二次技术革命带来了“高资源消耗、高碳排放”的环境危机,导致以温室气体为主体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面对这一重大挑战,截至2023年底,约有140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而新技术革命更加注重低碳化和绿色化,促进绿色低碳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底色。许多国家均在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以及节能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展新型材料、新能源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加快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这是因为,新能源技术具有生态效益和环保属性,且大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附加值较高。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在制造和能源领域发展绿色技术成为重要趋势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由此,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制造”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理论内涵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对世界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主流观点认为,新技术革命是建立在新一轮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基础上的突破性创新和大规模产业化过程。对于技术革命阶段的划分,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标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助推力,新技术革命根植于演化经济学和创新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经济范式。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演变的过程本质上体现为技术革命引致的新经济模式对旧经济模式取代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宏观层面表现为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是新技术革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每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往往会产生新的生产要素。例如,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数据成为全新的生产要素。新产品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一套相互关联、同类型技术、同种组织原则构成的新型技术经济范式。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下,所有产业共有图景和模式,所有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密集使用新的成本更低的关键生产要素,促进潜在生产率的跃迁,最终推动整个生产体系迭代更新。

新技术革命是“创造性破坏”、实现改旧立新的过程。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当一项创新发生后,“新组合”从“旧组合”获取某些资源,破坏既有的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的资源流向利润更高的新产业,实现重新组合。进一步地,Perez提出,技术革命具有双重性质,不仅促进新产业的产生,而且推动传统产业换代升级,且前者先于后者发生。从中观层面看,新技术与组织、管理、制度相互作用,转化为产业技术,依次经历成果产品化、商业化等,最终形成系统化的产业技术形态。同时,新技术也会融入既有的传统产业中,通过重构其主导技术或关键技术与更新其他辅助性生产技术实现传统产业的系统改造升级。

二、新技术革命对世界产业结构的影响趋势与特点

新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不仅能够颠覆现有的产业形态、分工、组织模式,还可以重构经济主体的思维模式,改变生产关系,但同时也面临不确定性。

(一)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

(二)全球价值链布局深刻调整

(三)企业组织形态更加平台化、分散化

进入信息时代后,随着集成电路逐步普及,企业内外部关系的网络化成为组织新的特征,大规模定制化取代批量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企业组织改变了集中化的趋势,转而采用平台化、扁平化结构。

企业组织形态趋于平台化。平台由数字技术驱动和普及,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集全球化、数字化、系统化为一体,是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平台组织表现为新的市场竞争特征。在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下,企业间的沟通协调成本显著下降,相互之间的边界模糊化,不少企业开始搭建生态系统,成为平台型企业,为经济个体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大型平台企业往往能够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提升行业势力,在组织生态中处于领先地位,往往扮演着整合者和协调者的关键角色。从发展现状看,截至2023年底,前十位市值公司中超过半数是平台企业,前十位公司总市值达14.44万亿美元,是14年前的四十多倍。由此,平台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组织形态趋于分散化。得益于新材料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以小批量生产为特征的定制化成为发展趋势,生产更加灵活,要素成本趋于下降。“小手工作坊”有望再度兴起,但与传统意义上的“手工作坊”迥然不同,这种新型的依托互联网和3D打印等新技术的“小手工作坊”不再单打独斗,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强调社会协作,产品更加个性化。同时,市场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从寡头竞争向竞争性更强的市场结构转变。总体上,企业组织形态将从层级式向扁平化网格式演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灵活性有所提升。

(四)要素结构快速调整

三、主要经济体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政策重点分析

(一)美国:聚焦关键领域、提前规划布局

美国作为先进的创新驱动型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政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二战以来,美国科技伫立于世界前沿,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美国的科技政策体系遵循其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制。

一是瞄准方向、提前布局,重视政策制定和产业规划引导。

围绕新技术领域,以国家安全为由,近年来美国不断出台产业政策文件,如《2018国家量子计划法案》《2019维持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的行政命令》《2020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战略》《2020年稀土外包法案》《2021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2022美国竞争法案》《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围绕新技术领域,美国不断强化在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的部署,例如美国国防部于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2021年设立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2022年进一步在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设立五个工作组。此外,美国还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竞争力”委员会。

二是注重基础研究投入。

三是多种创新支持渠道。

四是注重产学研协同。

五是主导新兴技术标准和规则制定。

六是在确保国家安全优先的前提下重视国际合作,组建科技同盟。

(二)德国:重视专精尖技术发展、打造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制造业全球领先,得益于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以及复杂工业工艺方面的高度专业化,信息技术、嵌入式系统以及自动化工程也具有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德国不仅重视大企业的旗舰作用,还特别注重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隐形冠军”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一是制定前瞻性发展战略。

2013年,德国发布《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将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重点发展十大关键工业部门,培养“隐形冠军”,确保德国工业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2030年工业增加值在德国和欧盟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扩大到25%和20%的目标。德国不仅重点发展传统高端制造业,而且重视数字化和人工智能。2016年,德国出台《德国数字化战略2025》,对数字化发展进行了统一部署,提出的目标之一是到2025年成为5G应用的领先市场。2018年9月,德国联邦内阁通过《高技术战略2025》,提出发展量子技术、现代生命科学、航天技术等,确保全球领先。

二是构建有利于新兴技术创新的生态。

德国拥有一套结构完整、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多元主体创新系统,包括联邦和州政府、大学、企业、公共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基金会。其中,联邦和各州的议会属于决策层,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属于执行层。德国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大量的科技园和技术孵化中心,支持大学和研究院所将研究成果产业化,鼓励人才到企业发展。同时,重视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通信技术、汽车、生物医药、微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在德国遍地开花。此外,成立技术联盟。在工业4.0方面,德国联邦政府成立了智能技术系统网络联盟,建立了能够消除企业之间技术成果转移壁垒的机制,极大激发了各主体的创新动力。

三是提供新兴技术创新的要素保障。

在信贷方面,针对中小企业,德国拥有较好的风险分担机制,且风控机制较为健全,商业银行与担保银行按照20%与80%的比例分担风险。中小企业贷款额度较高。为推动新兴技术的发展,德国联邦交通和数字基础设施部与复兴信贷银行合作推出两项专项贷款项目,分别为“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数字基础设施银团贷款”和“数字基础设施投资贷款”,以支持推广高速光纤网络。在人才方面,德国专业服务各领域都体现出较强的人才竞争优势。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受联邦政府委托承担研究、项目制定、培训、咨询等人力资源服务。以德国特有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为基础,集中体现了雇主、雇员和政府三大社会力量的合作机制。针对数字领域,《德国数字化战略2025》提出将数字化教育纳入公民教育体系,力争到2025年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信息科学、算法编程的基础知识。

四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德国政府以发展信息物理系统(CPS)为主要途径,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业云、移动O2O等新型生产组织方式的发展,全面提高制造业生产、流通过程中产品和用户数据的感知、传输、交互和智能分析的能力,为制造业智能化柔性化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推动实施的《德国数字化战略2025》明确,聚焦智能制造后端—智能服务,支持制造企业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建立以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提供精确化、个性化的智能服务。德国政府还全力实施了“智能服务世界实施平台”项目,支持移动、机械、工厂、贸易、物流、医疗、能源及消费等领域智能制造和服务的发展。

(三)日本:瞄准前沿领域集中优势发力

一是统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支撑前沿科技发展。

二是聚焦前沿创新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支持。

近年来,日本瞄准半导体、信息通信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快科技创新领域布局,出台了《半导体数字产业战略》,要求加大尖端半导体设计研发与生产,将日本建设成集技术创新、系统研发以及应用为一体的世界中心。根据2021年7月日本发布的第47版《防卫白皮书》,日本不断加大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研发经费投入,2022财年国防预算中该项金额高达3257亿日元,创历史新高。此外,日本还通过财政补贴、优惠性投资、税收减免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较高的研发补贴,对中小企业征收较少的税收、提供无息贷款。

三是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

在体制方面,将改组后的“综合科学技术创新会议”由首相担任议长,统筹制定科技引导政策,强化科技创新的推进功能。之前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推出了两项国家级重点计划,分别是“战略性创新推进计划”和“创新性研究开发推进计划”,前者重点支持跨省、跨学科以及跨产业的横向联合型项目,后者重点支持具有颠覆性技术性质的创新项目。同时,日本还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效应,在“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下设立专门的跨省“会议”,统筹协调推动新产业发展及前沿技术的研发。此外,日本重视采取官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形式,以此培育和孵化萌芽技术,打造从研发到应用的完善产业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

四是重视培育新兴技术人才。

五是提前布局能源节能技术。

(四)欧盟:加快布局数字产业,强调“战略自主”

面对新技术革命浪潮,欧盟以数字经济作为产业政策的发力点。2020年,欧盟发布了《欧洲数字化未来》,指明了数字战略的总体发展框架。在此基础上,欧盟还发布了一系列报告和法律法规,如《欧洲数据战略》《数据治理法案》《数字市场法案》等,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一是明确重点战略产业,前瞻性布局。

近年来,欧盟依托“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等平台,对其重点科技领域进行多次评估,确定了六大战略产业,对特定领域进行专门布局。欧盟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重中之重,打造“数字十年”,先后发布了《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等文件,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技术、促进数字融通以及制定数字技术标准等。另外,欧盟重视构建自主供应链,针对对外依赖度较高的工业生态关键技术领域,积极打造从研发设计直至应用全链条的完整价值链。以芯片为例,2022年欧盟出台了《欧洲芯片法案》,提出到2030年,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欧盟建立制造工厂,将全球芯片的生产份额提升到20%。在前沿技术领域,欧盟成立了电池联盟,力求打造电池“生态系统”。类似的措施也表现在氢能技术、绿色脱碳技术等领域。欧盟还将数字技术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全面迈向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优化科技创新体系。

欧盟不断增加公共研发资金,2021年启动的“地平线欧洲”(2021—2027)提出,强化关键技术,以市场为导向推进颠覆性技术创新。同时,强化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欧委会于2021年设立了欧洲创新理事会(EuropeanInnovationCouncil),通过“加速器计划”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资助计划通过促进商业合作、衍生产品等方式帮助研究成果转化。在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2021年欧洲创新理事会向42个突破性研究成果转化项目资助9900万欧元,涉及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生物监测、器件和设备等。另外,欧盟不断加大市场干预,调整竞争政策,放宽反垄断规则,培育“冠军企业”;强化技术市场准入壁垒,尤其在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等领域,形成了“非穷尽”审查项目清单;升级出口管制制度,加强对新兴技术安全的应对能力。

三是重视标准规则制定权。

欧盟特别重视标准引领关键技术创新的作用,在新兴通信技术领域与中国竞争技术标准制定权,确立了包括芯片等五大关键领域标准行动计划:优化解决战略领域标准化需求,如关键原材料、芯片及数据标准、清洁能源等;完善欧洲标准化体系治理能力;强化欧盟在全球标准的领导力;支持创新;培养标准化专家。欧盟的“标准化战略”旨在加强其在全球标准的竞争力,减少中美大型企业在欧盟标准组织中的影响力,致力于为国际技术治理提供欧洲标准和规范。在数字领域,2021年出台的《数据治理法案》规定,只有第三国数据保护的力度达到欧盟标准时,敏感数据才能转移至第三国。

四、中国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挑战及政策思路

(一)中国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机遇

1.构建新发展格局

2.综合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3.工业体系日益完备

工业体系越完善,新技术的应用空间越大。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新技术的重点应用方向。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中国工业体系相对完整,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12—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稳步提升,分别由9.4%、28%提高到15.1%、32.4%。制造业加快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2021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4.7%、55.3%。与此同时,中国工业产业链结构全、链条长,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将呈现出更大的影响力。完备的制造体系为产业链上彼此关联的产业共享和技术创新成果拓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4.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

5.“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一体化加速

区域经济合作是全球经贸发展的典型特征,也是共同应对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抓手。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的红利集中显现。从国际市场看,“一带一路”沿线不少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改造升级潜力大,对工业投资具有刚性需求;同时,这些国家本土大多缺少装备制造企业,中国的装备制造产业具有相对优势,现代工业体系完备,生产、建设能力较强,与不少国家的市场需求有较高的匹配度,使得双方具有较好的产业链合作基础。例如,RCEP协议生效后,多数成员国对中国电力装备产品出口实现降税,关税减让幅度在5%—20%之间,未来中国还会进一步加强与日本、韩国等高端装备产业链的合作,尤其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深化合作,为中日韩在新技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构建区域价值链奠定坚实基础。

(二)中国面临的挑战

1.外部挑战

全球经济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减缓了新技术革命推进的步伐。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济面临较大下行风险。受地缘政治冲突等事件冲击的影响,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全球经济需求不振,经济发展面临超预期变化和较大的下行压力,给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带来一定的挑战。联合国于2024年1月发布的《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当前全球利率持续高企,冲突进一步升级,国际贸易疲软,气候灾害增多,给全球增长带来巨大挑战,可能导致全年经济增速放缓至2.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在2023年底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3年的2.9%放缓至2024年的2.7%。在高通胀和高债务约束下,各国的宏观调控能力弱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减弱,贸易放缓显现出广泛性,部分经济体可能出现金融动荡,可能会减缓各国推进新技术变革的步伐。

西方国家构建政治化和“去中国化”的数字安全体系和经贸规制。以数字安全体系为例,从2019年起,美国就开始联合32个国家召开5G安全会议并发布《布拉格提案》,提出“网络安全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以及“第三方国家对供应商影响的总体风险”,矛头直指中国企业。2020年4月,美国制定了《5G清洁通道计划》,明确将中国视为网络空间中的对手国家,要求盟国清除中国5G设备。2021年6月,美国和欧盟成立“贸易和技术委员会”,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新型技术合作,并主导全球数字技术标准。此外,尽管数字经济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化,但也要看到,当前各国对数据的跨境流动多采取谨慎的态度。数据作为新技术革命下突出的生产要素,应有的价值并未充分发挥。

2.内部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表明各地区在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方面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GDP达12741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带来的问题和矛盾较为突出。从数字经济看,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3)》报告,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数量中,东部地区约占四分之三,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容忽视。此外,新技术革命也会给各地区的就业、社会公平等带来一定挑战。

高端人才缺失,平台建设滞后。人才缺口大,体制机制和行业监管难以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企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仍以数字产业为例,数字化人才缺口巨大。数字化运营人才只有7%,大数据分析、商业智能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人才共占比5%。

(三)中国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政策思路

1.加强监管和规划设计,高度重视新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

2.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重作用

3.完善创新生态,构建开放协同的新技术创新体系

4.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体系

【注释从略,请参阅期刊纸质版原文。】

李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经济》编辑,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李鹏,史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与影响特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4):119-133.

THE END
1.超50个新职业在中国互联网平台快速成长,它们是……垂直细分领域成为新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助浴师”“养老护理员”等老龄化社会需求相关岗位,到房产行业的“房地产估价师”“房产经纪专职讲师”等职业,该平台数据显示,这些岗位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在传统房产行业买卖房屋交易环节,就衍生出了“验房师”“房屋VR摄影师”“房屋售前装饰师”等新职业。这些岗位不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412/19/170628_54763195.htm
2.当下年轻人搞钱有多少“新招”?和父辈“搞钱”青睐打工、开工厂不同的是,年轻人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多元化的尝试。他们不仅在传统的金融投资领域寻找机会,也在新兴的副业和消费趋势中寻找财富增长的可能: 从社交平台上理财话题的热议,到各种副业的兴起,再到出海淘金的尝试,年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E0ODU3NQ==&mid=2650064122&idx=1&sn=ef77125e5608248cc9b28da87b4d597c&chksm=86c5f15e68fdf8ba1c8777719513632fbfed7b209daf367074459c32980a215154332de9fca8&scene=27
3.费用现在什么项目最有前景门店分布项目前景是指对项目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性的预测和展望。在项目策划和实施过程中,了解项目前景对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计划至关重要。那么,项目前景是什么呢?首先,项目前景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趋势。通过分析市场机会和需求,可以确定项目的方向和定位。同时,需要对市场的竞争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以制定更加精准的营销策略和https://jiameng.baidu.com/searchContentList?query=%E7%8E%B0%E5%9C%A8%E4%BB%80%E4%B9%88%E9%A1%B9%E7%9B%AE%E6%9C%80%E6%9C%89%E5%89%8D%E6%99%AF&from=search
4.理工光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展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或者技术研发进度不能与市场需求发展保持同步,或者对 技术、产品及市场发展趋势的把握出现偏差,都有可能会降低公司在行业中的竞 争优势,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是人才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拥有较多自有知识产权,并有 较强的技术研发团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101900000004_53.shtml
5.兼职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总结未来兼职平台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如下: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兼职平台将继续利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以提供更智能、高效的服务。例如,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来改善匹配算法、自动化流程和提供个性化推荐等。 灵活就业的普及:随着灵活工作的需求增加,兼职平台将成为更多人寻求就业机会的首选。平台将继续提供更多灵活的https://www.liuliangshangdian.cn/article/322.html
6.董事长战略视角行业洞察:中国职业培训行业市场深度分析2)电商平台销售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抖音视频号直播兴起,未来视频电商平台是重要的销售途径之一。 行业市场深度分析洞察总结 1、行业规模: 职业培训包括:职业考试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各种职业和技能)。 职业考试培训属于非学历职业教育,职业考试培训又分为资格考试培训和招录考试培训两类。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103073.html
7.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几大主流电商平台下的个人网络创业。 (三)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要求 本专业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及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主要工作岗位及要求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批发业、零售业等行业的销售人员、商务咨询服务人员等职业群,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https://www.hnwmxy.com/jiaoxuekeyan/jiaoxuebiaozhunfabu/rencaipeiyangfangan/2019_r/2020/0703/6462.html
8.留学风潮下:中国学子的挑战与未来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在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出国留学已不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而成为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平台。然而,伴随留学而来的不仅是学术成长与个人发展的机会,还有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包括文化差异的冲击、学术环境的适应、心理健康的维护、财务压力的管理与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这些挑战既是留学人员个体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67887
9.创业计划书(通用10篇)二、童装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童装产业发展很快,市场需求迅速扩大,童装产业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中国拥有庞大的童装消费主体,童装市场具有极大的开拓潜力。根据有关人口统计年鉴,经查过相关的资料显示,中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有3.14亿,其中城市近1亿,农村2亿多。据测算,20xx年以后,中国每年的新生儿出生率将保持一定比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00623080855_434070.html
10.市场营销论文(15篇)在实际的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活动中,主要表现为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的调整,这为长城润滑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可靠的竞争力保障,而且也是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毫无疑问,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趋势是高开低走,但并非是所有的汽车企业遭受市场重创。在过去几个月,在节能减排成为经济发展的趋势下,采用涡轮增压技术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fanwen/shichangyingxiao/733525.html
11.家装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范文(通用8篇)我们在此之前,已做好了对于未来发展方案的大体规划,具备了一定的能力、素质和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掌握了相关的专项技术和特长。 创业成功的优势:对于整个未来市场发展的有一定的信息了解和大体趋势发展的把握,具备了优势于其他竞争者的特色服务。我们所面向的市场,并非只是单纯的装饰装修市场,更多的是对于装饰和广告的结https://www.ruiwen.com/shangyejihuashu/6192919.html
12.兼职赚钱行业分析报告4. 竞争激烈:随着兼职市场的扩大,竞争也逐渐加剧,尤其是热门行业和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三、市场趋势 1. 互联网+兼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线上兼职应运而生,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未来,互联网+兼职将继续发展,如短视频制作、直播、在线教育等。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204/09/75092861_1106238033.shtml
13.2018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29)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大数据下医养结合的需要,具有现代医学理念,掌握康复治疗技术OT、PT、ST等专业知识,具备运动疗法、言语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技术基本操作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及民政、残联、工伤等各类康复机构第一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6.htm
14.汽车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销售系统设计及实现系统测试部分平台通过车型分类基准,如三个厂商的几款畅销车型,实现了功能和降低了复杂性。每个生产厂家的品牌都有各自的报价、库存、日销售量和总销售金额记录,这些信息存储在数据库和XML文档中,便于销售管理人员查询。销售统计分析模块提供了文字和直方图形式的销售总结,帮助企业直观了解市场销售情况,并通过图表展现销售趋势。https://blog.csdn.net/m0_70047858/article/details/137502492
15.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县域城市普及将在会议现场,华为企业BG副总裁鲁琦认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强大的云+物联网+AI的数字底座,形成城市的智能大脑,同时聚合行业伙伴和应用;其次,需要打造一个开放平台、构建一个云平台聚合生态,实现平台+生态的运作方式,让智慧城市成为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和催化剂;第三,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实https://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300/190717-96a064f0.html
16.自由职业观念兴起,平台式就业趋势已至现代市场经济建立在工业大分工的基础上,传统职业短期内仍将占据多数地位。但从滴滴到云集微店的案例表明,平台式就业趋势已至,并且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就业形态。阿里研究院报告预测,未来二十年,八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50%劳动力将通过网络实现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灵活就业成为未来人们的重要就业形态。智联招聘CEO也郭盛认为https://www.tmtpost.com/2693115.html
17.适合灵活用工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四、未来趋势 从技术、市场和用户角度来看,灵活用工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预计未来几年内,灵活用工平台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将逐步涵盖更多行业和领域,从传统的兼职、自由职业工作扩展到更专业、高薪的岗位。同时,平台将与传统企业有机结合,形成更多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机会。在这个灵活用工的新时代,人们将https://www.xinfushe.com/article/RW1Ev6SH.html
18.大学校园食堂外卖解决方案,供你参考—零点校园互联网的应用以普及千家万户,这为网络订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网上订餐服务的直观、有效、便捷等优点是传统的电话订餐业务无法比拟的。网上订餐将是**人士捕获餐饮信息、进行订餐的发展趋势,有很大市场潜力。 校园食堂订餐外卖随着互联网的成长会逐渐被人们所喜爱,在互联网**里面,谁早一步在应用上创新,谁就掌握https://www.0xiao.com/article_767.html
19.电子商务调查报告(通用15篇)帮助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正确选取电子商务实施战略,利用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帮助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促进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整体发展,这就是“中国电子商务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调研报告”的写作目的之所在。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30411113839_685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