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骗局是什么?又是如何迅速引起全国网警重视的?接下来就让小雷来好好扒一扒这件事情。
01防不胜防的“邻居”
图源:微博
不过,因为两人聊天时有诸多破绽,而且整个过程过于迅速,以至于多数人都对他们的真实身份有所怀疑,后续也是确定了两位均是假冒的业主身份,实际上并非小区住户。实际上,这种简陋的骗局,倒也是件好事,骗不到人的同时还能让大家提高警惕,降低后续的受骗概率。
此前就有案例,一个高档小区中混入了数个骗子,他们潜伏多日并互相搭台演戏,最终让不少业主都对他们的投资专家身份深信不疑,并且在对方的介绍下入局,将大量资金交给他们的“投资团队”做投资,在选择性地回报了部分投资并吸纳了更多的资金后,突然集体消失,此时参与投资的业主才发现自己居然受骗了。
图源:百度
在与小雷讨论过后,我们认为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有两个:一是物业管理公司,二是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在入驻前,有可能会从房地产开发商方面获取到所在小区的业主信息表,随后其内部有机会接触到表格的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信息转售给其他人,以此牟利。
可以说,想要完全避免自己的个人信息泄露,几乎不可能,那么就只能从自身出发,来防范这些诈骗。
02小便宜,贪不得
电信诈骗,多数骗局归根结底都是在利用大家“贪便宜”的心思,高薪兼职、在家兼职、日结、投资、好用的减肥药等常见的骗术,其实都算不上高明,只是以邻居+身份伪装的方式出现时,降低了一些人的防范心理进而得逞。
首先要明确一点,如果真的有好事,除非对方与你已经非常熟悉,否则为何要便宜你?就以高薪兼职和在家兼职为例,前者明明可以用对外招聘的方式发布,相信肯定不会缺少应聘者,而且也可以招到更合适的人,根本无需在一个小区里招工。至于后者,在家兼职意味着对所处的地理位置没有要求,那么多数人更愿意将这些兼职留给自己相熟的朋友或是亲人,最后才可能轮到一个素不相识的“邻居”。
投资等骗局同样如此,若是真有可以轻松赚大钱的机会,肯定不会缺少投资方,没有一定的关系、人脉都无法参与,更不可能在一个小区群里四处宣扬,说句难听的话:“你是刚刚救了他?他居然要带着素不谋面的你发大财?”。
当然,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身处骗局之中,当你身边充斥着这些伪装过的信息时,往往难以去分辨出背后的真相,说不定鬼迷心窍之下真就误以为对方与你意气相投,是异父异母的好兄弟呢。
图源:veer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真的掉馅饼了,建议先看看有没毒。
将自己完全隔绝于小区的社交圈之外,会让你无法参与到小区的一些事情决策中去,同时也会错过一些重要的通知,此外,当你遇到难题需要找人帮忙时,热情的邻居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我的建议是对自称邻居的申请者进行复核,比如一些人会主动说明自己是xx房xxx的邻居,可以联系物业进行确认,如果距离不远,可以直接过去敲门询问,坦白告诉对方担心是最近流行的电信诈骗,所以希望确认一下双方的身份,想必多数人都会理解并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