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第一小学(以下简称“阜南一小”)坐落于淮河上中游结合处,始创于1922年。办学百年来,阜南一小逐渐形成了“育人为本、素质第一、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追求“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积极上进的现代人、文明人”的育人目标。百年埋首践行,面对新世纪对教育的新要求,学校正向着“教育理念超前、教育科研领先、教育手段现代、校园环境优美、办学特色突出、教育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不断迈进。
顺应时代,搭建心育平台
为落实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目标,心理学科教研组组建了“阳光心灵小屋”。“阳光心灵小屋”由办公区、沙盘区、个体辅导区三大功能区组成,配备专职心理教师5名、兼职心理教师3名,其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6名。自2014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在聂猛校长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阳光心灵小屋”的创设,为学校师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有效提升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目标导向,构建心育体系
(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1.专科专代,心育课程进课表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核心组成部分和主要工作内容。学校一至六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任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涵盖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学业发展、生活适应”4个维度的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一以贯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则循序渐进。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阶段及发展敏感期,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逐步提升要求,这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激发了教师迎难而上的斗志。
2.线上教研,每周一次促提升
“教什么、怎么教”是任课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问题,为确保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方式,教育共同体心理教师开展每周一次线上云教研活动,参与教师依次公开授课,学科组的其他教师听课、研讨。研讨聚焦于以下三点:一是教学实践中的棘手问题;二是思考改进教学,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现实;三是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为下一步实践预想解决措施。通过线上云教研,教师将学习的理论及时应用于课堂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对构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常态值班,“阳光心灵”专精深
4.心理测评,危机干预把好关
心理测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都很强且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建立学校心理教育档案的主要技术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科学的心理测评和完善的危机预防体系,能够提前发现学生心理危机并给予帮助。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携手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在心理教师、班主任、信息教师的多方协助下,使心理测评工作真正实施落地,有效助力学生心理教育档案的建立与完善,为危机干预的预防工作把好关。
(二)面向少数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1.一案一例,纵向追踪
2.课后服务,搭建平台
阳光心理团辅活动和团体沙盘游戏社团,借助课后服务平台走进学生中。阳光心理团辅活动旨在通过团体辅导,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争的意识。活动内容契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团体氛围活泼、有趣。团体沙盘游戏社团为封闭性团体,旨在通过一种非言语性的咨询技术,巧妙地绕过防御与阻抗,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团体动力与个人无意识的交流,从自信、责任、情绪、团队4个方面促进团体成员的心灵成长。此举不仅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而且巧借课后服务平台揭开心理辅导的面纱,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知,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的服务范围。
(三)面向全体家长,完善间接性和渗透性的家庭教育途径
家庭支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发展;第三,增强家校的教育合力,促进学校稳定发展。
学校全方位加强多元开放的家校合作,在充分尊重与赋予家长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家长心理讲座,围绕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和家庭教育等主题,架起了家校沟通桥梁。另外,学校积极推动家长共同参与心育建设,鼓励家长参与课后社团巡查,创设沉浸心育氛围的情境,助力家长从情感层面与孩子建立良性沟通,从而达到了间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
多方协同,形成心育合力
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运用多种途径与形式,而且需要将这些途径与形式构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系统。全覆盖式的心育内容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协同性生态支持系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和融入了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是承载心育之舟的强有力保障和支撑。各学科教学、学生管理、社团活动、环境优化等方式,都协助着心育活动的开展和有效实施,建立协同性生态支持系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充分利用和挖掘教育活动的特色与优势,使其成为有助于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
教师间温暖包容专业的团队氛围是协同性生态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班主任心理专题培训,有助于班主任与家长高效沟通,也利于透过学生偏差行为看到内在问题,更及时地将其转介至心理辅导室;线上云教研则是心理教师在面对课程主题螺旋式上升时的强有力支撑。
天道酬勤,初显心育成就
心育同风起,护航正当时。凭借完善的目标体系、全覆盖的心育内容及协同性生态支持系统的三方助力,阜南一小“阳光心灵小屋”的心育之舟已扬帆起航,成效显著。
(一)注重纠正心理及行为偏差,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学校预防性和干预性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显著,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现逐年整体提升趋势,学生厌学、任性、退缩、多动等行为偏差明显减少,经过量表测评,学生心理健康得分符合正态分布。
(二)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日趋良好
学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逐渐发展为以教育学和心理学双专业为基础的专业培训体系,并通过专家讲座、交流会、线上云教研等多元方式,引领教师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近年来荣获市县多个奖项。多方协同的心育生态系统使心理教师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自觉护航心育之舟。
(三)注重心育资源共享,县心理辅导站成绩更进一步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垦荒者,阜南一小“阳光心灵小屋”将怀抱期许、直面不足,在“构建心育体系,护佑孩子成长”的路上,进一步,再进一步,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