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象州县法院判决的一起游戏代练案件情节一波三折。
原告李某热爱玩“和平精英”这款网络游戏,在游戏内累计充值了约29244元的点券。2022年12月,原告以1019元的价格在游戏账号代练的交易平台“代练猫”上购买了“和平精英”的段位代练服务,将自己的游戏账号放在“代练猫”平台上找人代练,很快便被人接单。然而不到一个月,“和平精英”游戏平台便以修改游戏代码或数据、使用作弊手段破坏游戏公平性为由将李某的账号封禁。李某发现后,一怒之下将游戏代练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李某丧失账号的损失。
最终,法院以游戏账号被封不排除有第三人违规或原告违反腾讯公司的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等原因驳回了李某的诉求。
游戏代练: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的重要漏洞
随着国内游戏产业一步步发展的游戏代练服务,始终未获得明确的法律地位,在行政管理上也没有被明确禁止。但在商业上,游戏代练是游戏公司所禁止的。
在游戏玩家与各游戏运营方订立的用户协议中,大都存在禁止代练行为的条款,如《腾讯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第2.6条规定:
由于该类协议的存在,玩家购买代练服务违反与游戏运营方之间的用户协议,存在账号被封禁风险。玩家找代练属于自陷风险的行为,若因代练导致玩家遭受账号被封,就会如广西象州案中的原告那样,很难向代练者主张赔偿。
商业化、规模化游戏代练构成不正当竞争
引诱未成年人进行的商业游戏代练,已有判决明确认定其为不正当竞争。
2022年3月,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宣判了全国第一例未成年人游戏代练案,也认定了商业化、规模化游戏代练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本案缘于运营《王者荣耀》的腾讯(成都)公司,认为一款叫“代练帮”的APP以“发单返现金”方式引诱、鼓励未成年用户进行游戏代练交易,使未成年用户可以不受时长、时段限制进入游戏实施代练,从而将运营该APP的公司告上法庭。
在一审判决中,法官更进一步指出:游戏为保障用户良好游戏体验而内设的公平匹配机制,与游戏内设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机制所得之良好商誉,都是受法律保护的竞争利益。被告的行为破坏游戏运营竞争秩序、减损用户粘性和交易机会、损害游戏用户的消费体验和合法权益。并且被告组织商业化、规模化游戏代练行为,将原告具有竞争性权益的游戏作为获利工具,违背了网络游戏领域的商业伦理、具备主观恶意,且原告无法通过适当手段消除案涉行为影响,构成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被告为此需赔偿原告腾讯公司近百万元。
同年4月,江苏省高院审理的一起类似的游戏代练上诉案件,游戏公司一方也获得了支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汤茂仁对外表示:“我们并没有说代练行为本身就是要绝对禁止,有时家长和孩子之间小型的、非商业化的代练,对于游戏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利益和优势,不会产生大规模损害。”他认为,本案被告提供的代练服务带来的后果会导致“防沉迷机制”落空,影响到用户对游戏的真实体验,是对公平竞争理念的一种冲击,是法律所禁止的。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撰文建议,从降低合规风险的角度来说,代练平台也应当对平台用户,特别是进行代练的玩家严格进行实名制认证,确保其不属于未成年人。
游戏代练报酬不菲挑战社会价值观
游戏代练是一个门槛很低,且看起来赚钱容易的行业。用手机搜索“游戏代打”、“游戏代练兼职”,能轻易找到众多的游戏代练兼职的招聘信息,众多月入过万的宣传网文吸引着青少年加入。
一位业内人士发文透露,代练有非高的复购率。“他不像你买衣服,买一次可能几个月不会再买。王者不一样,你今天给他打上去,他可能明天就掉下去了。我就遇到一个,给他上到王者了,第二天又掉下去了,一星期给他打了两三次,基本每星期都会帮他打一两次。”他还总结想上分的人,一类是想通过上段位在社交中“装13”,还有一类就是娱乐主播,这些人实力并不怎样,但都是无双或者荣耀王者。开直播段位掉下去,当晚就找人重新打上去,代练高手打这样的号一晚就能赚一千多。2
游戏代练起源于个人间的互助,但在加入报酬之后,单对单的交易模式便产生了相互信任的难题,而游戏代练的互联网平台部分解决了这个难题。如今,游戏代练已进入“平台经济”时代,“代练丸子”、“代练猫”等平台聚集了游戏账号金主与代练个人和工作室。
年纪轻轻便通过代打游戏获取收入,不仅让未成年人从游戏中获得满足感从而放弃学业,甚至也可能动摇部分家长的价值观。网上曾有老师曝出,有小孩靠游戏代练月入过万,甚至超过了父母的收入,对于儿子荒废学业从事游戏代练,有家长不仅不反对,反而支持鼓励。
但事实上游戏代练行业也存在着“二八定律”。根据一项调查,有充足高端客源的职业打手(“打手”即代练者)月收入能到2万以上,而从平台接单的兼职打手,月收入能勉强超过5000。一个商家所占抽成比例为订单价格的35%,平台为5%-15%,打手为50%。商家和平台的占比较低。表面上看,打手能拿到不错的分成,但代练平台能通过保证金获取高额利润。即平台要求打手预先支付保险金,保证打手按时完成任务,且不使用外挂,一旦打手无法完成任务,或使用了外挂导致封号,便会损失保证金。
目前,平台并非代练成单的唯一途径,还存在游戏主通过游戏内私信、游戏公会、游戏社区找到代练达成交易,或透过工作室与客户达成交易。信息差的存在甚至使得游戏代练中介成为一项生意。
2022年末,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共同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指出,2022年国内未成年人的沉迷游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在总体形势已基本扭转后,实现查漏补缺的难度也陡然增加。
随着游戏代练的商业化,未成年人保护离不开对游戏代练这一生态的法律地位的明确。游戏代练满足了一部分玩家的需求,也为社会提供了一部分兼职的工作机会,但如何规范化代练平台以及整个业态,如何协调与游戏公司间的价值冲突,都可能是解决未成年人游戏代练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