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身边的兼职诈骗套路,家长和学生不得不防!

小编是个年轻人,经常活跃在微博上,与其说是“吃瓜”,不如说是关心身边发生的大小事。

平常给大家安利的海象分销兼职可以尝试一下,但是下面这两个负面的、常见的兼职诈骗案例,大家遇到了一定要提高警觉。

第一个案例:《广州白云警方跨城抓洗钱团伙》

以游戏工作室为载体,招聘学生兼职对游戏进行测试,每周到岗一次,打5个小时的游戏,即可得200元/次,每周到岗还有200全勤奖、内推200一人,介绍满5人奖励1000元,机制看似完善,重点在后面。

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打着“兼职游戏测试”的幌子,以买卖游戏装备、账号需要绑定银行卡才能提现等理由,要求兼职者办理多张银行卡,实则是为“洗钱”犯罪做嫁衣。直到警察调查真相才浮出水面。

学生的社会阅历浅,在兼职的时候容易遇人不淑,骗局的表面不就是办几张银行卡绑定游戏账号嘛,这没啥;在骗局的背后,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卡的真正用途,甚至可能连洗钱是什么都不清楚!

▲将非法所得钱财通过金融机构合法化

那这种不知你遇见过没?小编讲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求职案例吧:

事后去网上一查,简直是晴天霹雳,原来也有一些人和我进了同一家公司、遭受了同样的安排。

如果你刚好是学生,建议用你的卡姿兰大眼睛多多查看面试的公司信息,贴吧、知乎会给你不一样的解答;如果你是家长,自己找工作、兼职的时候一定要三思,也要记得提醒即将走向社会的孩子哦!

THE END
1.当心!测试游戏有玄机科普时报在经常遇到的电话骗局和电信诈骗中,骗子既知道你的手机号,又能准确地说出你的姓名、你配偶的姓名、你的车牌号等信息,就很容易获得你或你的亲友的信任,轻易就能施展骗局骗取钱财。 很多微信用户在参与某些娱乐性测试游戏时,会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主动“告诉”给别人,为骗子提供了机会。所以,不论在网络上,还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wzb/html/2017-09/22/content_378601.htm
2.警惕!#男子面试掉测试能力陷阱被骗1万多来自都市时报【警惕!#男子面试掉测试能力陷阱被骗1万多#】近日,湖北武汉。小杨(化姓)到一家建筑公司面试,期间负责人提出要检测小杨的应酬能力,随后将其带到一间棋牌室,跟另外两人一起玩扑克牌“斗地主”。不料在牌局上,小杨一直处在下风,打了19局牌之后,小杨一共输掉了1.5万余元。随后,负责人通知小杨回家等通知。事后小杨https://weibo.com/1389537561/ODXqvkaL4
3.安卓删档计费测试什么意思?为何国内手游套路如此多很多喜欢尝试新游戏的小伙伴,在找新手游的时候,对于封测、内侧、公测等字样肯定不会陌生。但是就在最近一段时间,小编在找安卓新手游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游戏都标注着“安卓删档计费测试”。经过仔细了解后才发现,这原来是国内手游的套路啊! (文章配图和游戏无关,请勿喷) https://www.nbegame.com/post/3328.html
4.防骗!“福彩测试”APP被骗无法出金真相曝光!全是套路7. 发现不能提可以通过藏分的手段把被黒的分数化整为零。就是把一个游戏上的分转换到其它的多个游戏上,然后在慢慢分批的提出,注意次数和金额要适当,一旦被发现账户就会被冻结,冻结后就再无办法了。 如果你遇到此类情况,遭遇到类似平台的骗局,并且是不能出金的情况。请及时联系技术微信不要迟疑,否则平台失踪悔之https://www.jianshu.com/p/8419acb246b3
5.微信测试游戏暗藏玄机套取信息民警提醒:谨防上当最近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见不少朋友分享的测试小游戏。比如测试穿越到古代是什么样子的、以后会有多少存款等。市民们虽然并不相信测试结果,但觉得很有趣,便会和朋友分享,并互相调侃各自的测试结果。殊不知这些微信测试游戏,正是一些不良商家,甚至是不法分子用以盗窃用户手机隐私信息的手段。 https://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4/05/13/011460973.shtml
6.#求职经验#昨天接到一招聘电话,说招手机游戏测试学徒,说工资4500这种就是骗子公司,打着招聘的名义搞培训,还觉得自己是圣母玛利亚,恶心 https://zq-mobile.zhaopin.com/zpdOutputQuestionDetail/210833
7.小程序测试员骗局案例分析新闻资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兴的网络骗局也层出不穷。其中,以小程序测试员骗局为代表的网络骗局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小程序测试员骗局的案例分析,揭示其运作方式,并提出防范之策。 小程序测试员骗局指的是以兼职小程序测试员名义招募人员,以此实施盗取个人信息或金钱的网络骗局。以下是一个实际https://www.xcxzzgs.cn/newsinfo.php?id=537
8.冒充公检法已经out?沪警方数据分析刻画被害人特征,小游戏测试“被沪警方数据分析刻画被害人特征,小游戏测试“被诈骗指数” 摘要:骗子们的手法翻陈出新,防范知识也需要实时更新 冒充“公检法”类电诈骗局数量明显下降,近半数电信诈骗受害人年龄集中在18-30岁,这些电信诈骗的最新趋势你知道吗?今天上午,浦东公安分局梳理了2018年12月以来在本区发生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既遂案件,通过这些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EA7KSPP1055040N3.html
9.警惕微信朋友圈“无聊测试游戏”套取用户信息金融频道测前世、测“出轨率”、测将来有几套房产……类似的测试游戏在微信朋友圈里随处可见,且均无一例外要求参与者输入姓名、联系方式等真实信息。对此,信息安全专家提醒,多数微信测试游戏是一些不良商家、不法分子套取用户隐私信息的手段,用户要慎重参与,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 https://www.ijjnews.com/finance/system/2014/05/16/010721858.shtml
10.媒体看检察丨孩子沉迷网络陷入套路,购买游戏账号遭遇骗局目前,天天被骗的钱已经追回,李某最终以诈骗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检察官提示 假期更要关注孩子生活动态,避免其沉迷网络游戏,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且千万不可将支付密码随意告知孩子。 原标题:《媒体看检察丨孩子沉迷网络陷入套路,购买游戏账号遭遇骗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07808